《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歲暮》是一部以愛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其作者是蜚聲世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不但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也是亞洲歷史上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很多人可能熟稔於他那些大作品,比如獲獎的《雪國》《千隻鶴》及《古都》等等。其中小體量小說《歲暮》也同樣令人值得賞讀。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作為川端康成《愛的人們》系列之一,《歲暮》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加島泉太的日本男藝術家,在女兒成長、婚後以及與一位女讀者交往過程當中匪夷所思的心理情感變化和行為舉止。

故事並不複雜,但留給人的思考卻是很多。無論是親人之間,還是朋友之間,愛都需要慎重選擇、適度給予,否則難免會殃及池魚。

一 、三個角度看泉太的愛

小說中,有許多情節,都反映了主人公加島泉太匪夷所思的情感。他的愛,有點兒令自己和周圍的人所有迷惘。

1、從“家庭倫理”的角度看泉太

小說《歲暮》中的主人公泉太,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他並不快樂。他在大女兒出嫁後,仍戀戀不捨。打電話時,他還故意拖延著時間。在街上,他還固執地追上那些與其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孩們,然後背後說著一些類似“女人薄情”的話。

對於女兒出嫁的留戀,讓泉太心理上產生一種奇怪的想法:他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女孩的戀愛對象。當女兒泰子跑回家,準備與丈夫分手時,他內心除了困惑之外,還有莫名奇妙的驚喜。

那麼,為什麼泉太有這樣的心思和行為呢?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那是因為,在泉太的眼裡,泰子就是他的作品,只有他可以品頭論足,只有他才能定義這作品的好與壞。實際上,泉太的愛已經嚴重偏頗,從家庭倫理的角度來看,有悖於一個父親給與女兒的那種愛和呵護。

2、從“社會交往”的角度看泉太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叫千代子的女讀者走進了泉太的視野,進而走進了他的心裡(完全是泉太的一廂情願)。

為此,他並不贊同千代子看他寫的劇本(泉太的劇本里殺人情節比較多)並好言相勸,擔心自己作品的毒汁深入千代子的心靈。

在第五個年頭,當泉太聽說千代子要結婚的消息時,感覺就像他自己捲走了一條腿一樣。之後,他要求千代子不要再購買他的字幅了。最後,他竟然送給即將結婚的千代子一幅字“朝聞道夕死可矣”。

為什麼泉太會有如此反常舉動?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那時因為,泉太憑藉著藝術家的身份,在與人尤其是與其崇拜者交往過程當中,處於情感的支配地位。按照其內心獨白來說,他自認為本可以愛上千代子,而且千代子也會持有這種愛並永遠交往下去。實際上,他的這種愛給千代子帶來了負面影響,超越了社會交往應有的尺度。

3、 從“資源控制”的角度看泉太

將近五十歲的泉太仍然無法擺脫兒女情。有時為了挑戰一下自己,他特意把人物寫得殘忍,寫得墮落。他的劇本陰鬱,充滿了暴力場景。

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女兒和喜歡的女孩千代子不要觸碰他的這類劇本,另一方面又希望被其他讀者和文學領域的人所重視和認可。

其常常自認為愛憎分明,卻在作品讀者的選擇方面,主觀上區分了愛的人和毫無瓜葛的人。

他為什麼會這樣做?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那是因為,其作為文學藝術的資源控制者,無疑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然而,其對於文學藝術的受眾面的人為把控,又折射出他對於讀者的愛,過於偏頗、自私和狹隘。

二、 泉太的思想和情感的根源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泉太作為川端康成筆下的主人公,其思想和行為其實折射了日本社會的文化美學意識形態。在日本,主要有四種文化美學意識,它們影響著整個日本的文化建構和發展:

1意氣”。這裡的“意”指來自身體的,而“意氣”則指身體的美感。在日本很多作家作品中,都用來指女性的身體。日本人“好色”衍生出了“色道”。在他們的觀念裡,談戀愛僅僅是談戀愛,僅僅談談風花雪月就好,沒有什麼傳統道德的限制和束縛。

2幽冥”。日本文學起源於女性日記,以至於後世的男作家文字裡也浸潤了女性的陰柔、婉約和細膩之感。幽冥指的是日本文學中朦朦朧朧又陰暗晦澀的共性特徵。日本人愛的環境也是曖昧的、暗沉的、模糊的。

3、“侘寂”。侘寂,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這一思想在很多日本的文學中有所呈現。往往男主人公比較冷漠,至少表面比較冷漠。其對於女性,僅僅是喜歡她們的身體。侘寂的色調是陰翳的,也彰顯了日本人對於世界的自由嚮往,而不受拘束和牽絆。


4、物哀”。在日本的文化意識中,物哀思想隨處可見。此處的“哀”,不是傷感,而是感嘆,僅指日本人看見事物,隨口說出的一兩句話而已。“物哀”一詞最早源於《源氏物語》一書。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反政治,不講道德等規矩的。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瞭解了這些,也就釐清了《歲暮》中泉太這個人物的來龍去脈,而且對於日本的文學和藝術也有了抽絲剝繭的能力。

三、 獨一無二的川端康成

在日本,有很多作家享譽世界,比如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等。時至今日,川端康成依然是日本文學的山峰,並以其獨特性存在於日本的文學當中,至今無人超越。

1、獨特的性格特徵

川端康成,生於東京,自幼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相繼離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也成為其文學的底色,貫穿於其所有作品當中。

2、獨特的美學觀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這樣評價川端康成,“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於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裡,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

實際上,川端康成完美地繼承和發展了《源氏物語》中的“物哀”精神,悲哀與同情的色彩加上了川端獨特的韻味。他還依靠著日本傳統文化的大樹,在傳統美學上,形成了自己的獨有的文學價值,幽冥、虛無,力透紙背。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如果通讀川端康成的眾多作品,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故事的結局都是以悲情來收尾,這是其美學的核心思想即美與悲相輔相成所決定的。

四、 川端康成之於中國

1、與中國藝術品結緣

在很多日本知識分子看來,日本的建築、繪畫、文學等都與中國頗有淵源。與芥川龍之介、內藤湖南對中國的愛不同之處是:川端深愛中國的藝術品。

他對於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家諸如牧溪、梁楷、夏圭、王維、李漁等都非常瞭解,而且還對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對中國的山水畫流露出的悲傷和寂寥更是情有獨鍾。

2、 與中國幾位作家神交

1)、莫言,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川端並直言自己的創作選題及技巧深受川端的影響。

《歲暮》:適度給予,情不要殃及池魚

2)、餘華,作為20世紀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也多次公開表示其創作受到川端康成影響很大,是川端文學為其奠定了文學創作的基礎道路。

此外,還有很多作家也得益於川端康成文學的啟迪。

最終,川端康成通過文學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接觸日本文化的窗口。在窗口裡,愛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生活,有陽光,也有黑暗。人們,可以選擇將陽光引入內心,也可以選擇收留黑暗。直面自己的選擇,是智慧,也是成長。

《歲暮》中泉太的愛正是因為他的過分保守與安分,令他無法登上藝術的險峻巔峰,也無法收穫一場轟動的愛情。在平淡的日久情深中,“他立即醒悟,知道自己是愛憎感均不強烈的廢物。”


愛,要勇敢,哪怕頭破血流。

回顧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是美與悲的結合體。而這種美與悲正是日本傳統女性形象的美與悲。風花雪月的自然環境只是一個外殼,他筆下的女性的生活與人生雜糅在一起,體現出一種幽雅、哀怨的特質。

他對女性的細膩刻畫反應的是他對美的探求,流露的是孤獨和內心深處的傷感。川端康成在探索愛、美、死亡的過程中展現的是他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無限崇敬和深刻領悟。讀他的作品,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純粹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