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宅中有院,园中有屋,

屋中有院,院中有树,

树上见天,天中有月。

不亦快哉!

——林语堂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磁器口在重庆市区边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磁器口青石板铺地,沿街店铺林立,建筑依旧保留着明清风格。

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火文被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逃到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至今还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

当年,嘉陵江中上游的各县和沿江支流 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磁器口十分兴盛。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重庆作为陪都时期,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 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而这里商业更为发达,商号,货栈和各式作坊达1670多家,每天都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码头上万商云集,从早到晚,水陆两运,商旅川流不息。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今天的磁器口依然繁华无边,热闹无边。但安于磁器口一隅的钟家院却是这繁华中的清静所在。

随着“钟家民宅”的小指示牌走进去,钟家门口的空地上,几个老人摆摊聊天,偶有几个游客在门口驻足,探头内望一下,便又融入旁边拥挤的人流中了。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门口一望,里面果然一目了然。乍看与普通的四合院并无区别。似乎并没有进去细细观赏的必要。方方正正的院落,堂屋是客厅,客厅两侧是书房和主人卧室,主人卧室东面是儿子房,西厢房是女儿闺房和餐厅,东厢房是客房和账房,大门两侧则是下人房和放置杂货的。院内屋檐前伸,回廊环绕。四个长方形的石砌池子,仍养着水草,金鱼,几只矮脚鸡在院内跑来跑去。游人罕至。清静得似乎只剩下几只矮脚鸡嬉闹的叫声,堂屋和西厢房的窗外就是人声鼎沸的街道。但繁华是外面的,热闹也是外面的,钟家院似乎与热闹的磁器口毫不相干似的。其实,这钟家可是当年磁器口上数得着的大户人家。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钟家内院占地就达650平方米,有正房,厢房共20余间。建起这座宅院的钟云亭曾任慈禧的内务府采办,当年回乡何等显赫!

钟云亭是磁器口五灵观人,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 尤其写得一手好颜体字,后经其父亲的朋友引见,到旗人恩寿,恩明处任职(两兄弟是慈禧的内亲和亲信,恩寿曾任陕西,山西,江苏巡抚)。通过几年的共事,深得两兄弟信任,经他们的推荐到宫廷内任慈禧内务所需的外采办,常进入宫中,为慈禧采办金银珠宝,山珍皮货等物品,深受重用。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至今,在磁器口还流传着钟云亭为慈禧采购中发生的神奇传说。

有一年,钟云亭到东北为慈禧生日大庆采购物品,当十几匹骡马满载珠宝皮货而归时,恰遇大雪,河流结冰,行人不敢前行,延误了很长时间。眼看规定日期临近,他很是焦急。一天晚上,他在河边徘徊苦思过河之策时,抬头忽见远处有灯光闪动,他循着灯光走近一看,乃是一灯火通明的雄伟庙宇,进得庙门,才发现庙内供奉着一只硕大的金鸡。他暗暗称奇,诚心诚意磕了三个响头后便回到了住地。第二天天刚亮,他听到几声金鸡鸣叫,赶忙起床,便发现一串串鸡脚印直通对岸。于是,赶紧招呼人马,循着鸡脚印过河,日夜兼程,终于提前两天赶回宫内。因圆满完成采购任务,慈禧特赏赐丝绣搭裢一个,三寸金莲绣花鞋一双,象牙团扇一把及瓷器若干。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后来,慈禧太后恩准钟云亭回故土封妻荫子。他便在北京请人设计好图纸,回到磁器口选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这个院子。院子是典型的南北风格大融合:天井宽敞,轴线对称严谨,颇有北方院落韵味和皇家园林风范,但其建筑材料所用小青瓦,建筑结构上的穿逗房又极具南方民居特色

细细欣赏钟家院,就会发现,这个貌似寻常的院落仍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

普通人家的堂屋供奉的都是祖先牌位及画像,钟家则一直把慈禧太后的画像高悬正中。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由于家境殷实,钟家夫妇及一双儿女所用的床都是三重床檐,雕龙画凤,工艺十分精湛。仔细再看,雕刻虽都是龙凤图案,构图方式却大有不同,钟家夫妇及儿子的是传统图案,女儿闺房的床围却是“凤在上龙在下“的构图,而且龙身蜿蜒成边框,形象已很不突出,两只彩凤却是飞舞云天,十分招展。

这或许是因为钟云亭在慈禧身边供过事,耳闻目睹了女性一样可以拥有震慑天下的权威,才淡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才会对女儿也寄予厚望吧。

厉害了,重庆磁器口的钟家大院主人曾是慈禧的外采办

在钟家,女主人李氏夫人也是位知书达礼之人。钟家有两副对联颇引人注目。一副是钟夫人的:“金鸡引路,莫道因缘有蹊跷:衣锦还乡,仍需从头做文章”。另一副是钟云亭的:“琴棋书画,熟能生巧:之乎者也,勤可补拙。”

如今,钟家后人仍然健在,其孙子,孙女业已退休,家中仍珍藏着宫廷赏赐的遗物。

解放后,政府将钟家大院收归国有,分配给当地人居住,最多时居住有20多户, 钟家院被分隔得面目全非。直到前两年,为进一步保护好钟家民居,政府搬迁了院内的居民,并向社会征集了当时的一些生活用具,将其开辟为清代民居展示场所。

钟家大院又恢复了昔日的风貌。

(文图部分来源钟志刚空间、今日沙坪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