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輔黃淮

黃淮,明朝首輔,他是明朝內閣初創期間的重臣,歷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著有《省愆集》等。


明朝首輔黃淮


  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浙江永嘉人(現溫州市鹿城區)人,是“永嘉黃氏族系”始遷祖黃中(794~887)字大本,號潛夫,於唐太和八年甲寅(834)自南京遷居永嘉左廂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孫。)
  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丁未(1367)五月初四,黃淮出生在育材坊(遺址當在現今府學巷100號原人民大會堂之東南角上)。父親黃性(1339~1431)名思恭,號靜庵。母親王氏(1338~1422)。
  洪武元年三月,全家移居巾湖裡(又名幞頭河;宋朝時名孝廉坊;今名黃府巷。)八歲時,啟蒙於業師徐先生諱垕(1344~1405),字宗實,號靜庵,黃岩人。黃淮於明洪武二十八年乙亥(1395)薦入南京國子監,同學有常州芮善、黃岩徐德新等。
  二十九年(1396)中應天府舉人,翌年丁丑(1397)登春榜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官中書舍人(從七品)。1402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為帝,二任黃淮為翰林院侍書;七月初三,復黃淮為中書舍人。成祖於奉天門左室召見黃淮,詢以政事,黃淮據“靖難之役”後的形勢和政局,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對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八月初一,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六人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黃淮專掌制敕。八月初七,三任黃淮為翰林院編修。十一月十日,四任黃淮為翰林院侍讀。1403年改元永樂元年,從此,成祖每上朝議事,常援黃淮與解縉侍立御榻左,以備顧問。有時至深夜仍在帝榻前商議機密的重大政務。正月廿六日,黃淮奉命與解縉為會試考官,取中式472名,曾棨為狀元。四月二日,五任黃淮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永樂五年(1407)十一月初一日,六任黃淮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


  黃淮前後在朝任官廿年,著有與同僚應酬詩文三卷,計372(篇、首,約5.4萬字)取名為《退直稿》。
  永樂十二年(1414)黃淮被漢王朱高煦誣陷,入北京詔獄十年。永樂廿二年甲辰(1424)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十六日,黃淮出詔獄,官復原職。十七日,七任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黃淮整理自己於獄中十年所吟作詩文240餘題,364首(篇,約2.8萬字)分上下二卷,取名《省愆集》,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被輯入《四庫全書》1240/433~479頁。
  仁宗洪熙元年(1425)正月初五日,朱高熾手諭(圖一)敕吏部:黃淮、楊士奇、金幼孜俱支三俸。十六日,授八任誥命晉黃淮為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宣德元年丙午(1426)八月初一,漢王朱高煦反。八月初七,敕諭黃淮等留佐鄭王瞻埈、襄王瞻墡監國(此為黃淮第六次參與監國)黃淮夙夜在公,待至九月初六日,宣德班師回朝,方歸私第,瘵(肺結核)病加重。得太醫徐叔拱診治。病稍緩,奏請辭官還鄉,不許。二年丁未(1427)三月初,任黃淮為丁未科考廷試讀卷官。初夏,黃淮病勢嚴重,雖經太醫調治,沉痼仍然難愈。八月初六,由次子黃採進奏《求退致仕疏》(詳後面所附《奏詞》)稱疾辭官。初九宣宗覽奏惻然曰:“其疾若此,固留之,情有不可‥‥‥。”遣中官賜鈔萬貫,準黃淮暫還家養疾。

  黃淮迴歸溫州後,於茶山南柳“壽徵庵”奉養老父。父子倆“遨遊林壑,往來別墅,衣冠偉然,輝映後先,為近世所未有。”宣德三年戊申(1428)秋,慶賀父親黃性九秩大壽並且自禱身體健康,經江心寺都綱曇旭禪師指點,為弘揚佛法,特捐資舍地擇郭公山東麓興建最勝寺,戊申秋動土,逾年竣工。至今年(2008)已有五佰八十年曆史。宣德三年,溫州知府-議:“為黃淮立‘少保’坊”,擇建於拱辰門(俗稱朔門)內北大街上,永寧橋口的一座四柱坊表。‘少保’二字系黃養正所書,坊表竣工於宣德四年(1429)春。父親黃性頤養天年,於宣德六年辛亥(1441)十一月初五日,享壽九十三高齡而終,七年壬子(1442)九月初六日,賜祭葬煜柳“黃府山”上。黃淮特赴北京謝恩,十二月十八日,面陳宣宗:“採頗習楷書,願留京報效”。帝準黃採於翰林院進其書學。並賜黃淮留北京過春節。八年癸丑(1433)正月十五,敕諭往御苑觀燈,宣宗賜宴招待。二月初八,黃淮奉命為該科會試主考官(副主考王直),取劉哲等百人。三月三日,榜曹鼐為狀元。 四月二十六日,敕賜乘轎遊西苑,命太監吳誠導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十五人陪同(黃採亦從行遊), 並賜宴萬歲山麓。六月十一日,宣宗為黃淮餞宴太液池,親題“賜歸”二字,並制長詩《太液池送黃淮辭政》!,有“賜大學士黃淮”端硯(現藏湖南湘陰博物館);且諭以“明年朕生日,卿其復來。”頒路費回溫。秋,黃淮將宣宗長詩刻於石碑,蓋了“奎文亭”於幞頭河(遺址於今溫州黃府巷“溫州儀表廠”內)。十月,遊樂清雁蕩,龍鼻洞巖刻有:“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永嘉黃淮宣德癸丑冬遊。”(至今字體仍甚清晰)九年甲寅(1434)正月初二日,黃淮自永嘉啟程赴北京,二次入覲宣德皇帝。重陽日,太監範宏傳旨:“天寒且冷,(著黃淮)乘驛回還(溫州),期以後年‘萬聖節’再來”,寵賜之禮加於初。宣德十年乙卯(1435)正月初三日,宣宗朱瞻基駕崩,黃淮聞訊即啟程赴北京(進香)此第三次入覲。五月初四(黃淮生日)啟程返溫,楊士奇贈詞《水龍吟·壽黃學士》權當折柳。黃淮即次韻奉謝!黃淮三次自永嘉赴北京,著有《入覲稿》兩卷,計143題目161篇(近4萬字)。

  黃淮晚年居住在茶山南柳“壽徵庵”中達二十來年。放情田園之間,怡然自樂,在其《首夏述懷》詩中曰:“杖策田塍間,歌詠聊自娛。”《介庵集》之《歸田稿》六卷,計173篇(近12萬字),即是該時段所著述。
  黃淮於正統十四年(1449)六月初三日於“壽徵庵”逝世,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三歲,諡文簡,贈太保。翌年景泰元年庚午(1450)十月初三日,敕葬於大羅山南柳黃府山“稻桶巖”東北側。元配夫人楊氏(1376~1462);側室李氏(1385~1458)。黃淮葬事襄,黃淮長子棐(1405~1463)赴北京謝恩,欽賜棐仕尚寶司丞,棐力辭歸;次子採(1407~1461側室李氏出)仕中書舍人累官至太常少卿;三子般(下加“木”)(1414~1489)無仕。現除了茶山南柳以外,永嘉霞川(俗稱霞渡潭)、樂清沙川等地有黃族聚居。並有枝葉繁衍在美國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