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中醫,該如何入手?

水冰雪汽


有關自學中醫,本人建議先學國學,有一本《北大國學課》一書,試讀《金匱要略》,看能否明白文中之意,另中醫古文基礎。這是入門學。若難把握分辨就別入中醫門為好。


馬忠雪1


做一個好中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醫德,所謂“醫者父母心”,要像對付熊孩子那樣對待每一位患者。如果沒有醫德,那就裝成有醫德,因為來看中醫的,腦子不靈光,很容易糊弄的。對於那些沒有多少錢的窮人,最好不收錢,可以快速揚名,遇到有錢人再宰他一下。

做一名好中醫,外形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定要讓自己看上去老一些,頭髮鬍子最好都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就更好了。對外要宣稱自己的年齡八九十歲,最好說一百多,但這個要掌握好度,不能超過二百四十九歲,不然會引起懷疑。

看病什麼的就簡單了,但有幾個要點一定要掌握:①不要多說話。言多必失,要多聽少說。②藥量要小,以絕對不能吃死人為標準,只要不死,吃個跑肚拉稀的就說以毒攻毒。③說話要說中醫術語,如“氣血津液、肝火腎虧”等,保證患者聽不懂就可以了。

至於開藥方最容易,有傳統藥方可用,如果記不住就按照“以形補形,以色補色”的方法,比如補血就用“紅棗紅茶紅糖紅布紅包”,白癜風就用“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狗”,補腦用核桃,補腎用豆子。以此類推,包治百病。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學醫開始,以前人習慣:藥房3年,先學認中藥、炮製中藥(也有人說是抄方3年)但是抄方3年基本也是在藥房。 伺候先生3年(就是在老師旁邊幫忙磨墨水、端茶水),這個3年其實就是在老師旁邊學習怎麼看病。抄書3年(抄先生的書籍),這個時候,可以在先生的授意許可下,接診一些患者,並擬方,方擬好後再給先生過目(這個時候也叫牛犢3年)。

如果沒有一點中醫基礎,而先讀傷寒論,未必能理解。(傷寒論不但辨證深奧,就連藥物炮製都嚴格。很多方都有說法,如“杏仁去皮尖”等…這些就關係到中藥學)因此,我個人認為還是循循漸進,先學中醫基礎、診斷、中藥學、方劑學……這樣比較好。

中醫的學習有兩種方法:一是:由簡入深;一是:經典入手。

由簡入深是說先看一些淺顯得中醫入門的書。如秦伯未的《

中醫入門 》,陳修圓的《醫學三字經》等等。

經典入手是說:初學中醫即看〈黃帝內經〉;〈傷寒論〉;

〈金貴要略〉;〈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辯〉,等等。

自學中醫最好有人指點。

很重要得是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合適學中醫!

建議最好先看一些中醫入門的書,比如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增加對中醫的信心和興趣,然後精讀四大經典(可參閱一些註解的書),多讀幾遍,有些基礎後再瀏覽以下後世的醫書(包括醫案醫話)。幾年下來,可以學一些真正的中醫知識。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我的中醫就是自學的。有人說自學中醫很難,最好有個老師帶。也許是本人太狂傲,當第一次讀到《醫宗金鑑》的時候就不由得想道:現實中什麼樣的老師會比這本書講得詳細、透徹、有深度?

果不其然,越往後面你就越覺得自學過癮。當你讀《傷寒論》的時候,你會感覺張仲景在教你,當你讀《溫病條辨》的時候,就會覺得吳鞠通這個老師很囉嗦。是了,實際上你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學習方法。試問,哪個老師會教得這麼詳細和系統?

自學中醫最難的是開頭,你就像置身於一個氣象萬千的迷宮當中,到處都有路,但到處都走不通。直到你三年過後開始有方向感了。別驕傲,你越是走得遠,就越會覺得這座迷宮了不起,於是你繼續走,或許又是三年後,你開始脫胎換骨了,越來越像個魔術師,路邊的某個什麼草,石頭下面的某條蟲子,在你手中都能變成治病的良藥,夠興奮吧?

因緣際會,你又遇到當年那個你差點拜他為師的人,你們一起討論中醫理論,突然發現他可能還沒有你懂!是不是很爽?不過當然要謙虛啦,畢竟人家身經百戰了。所以你這時候再向他討教臨床經驗的知識,他會很樂意教你的。甚至答應你業餘時間到他診所裡實踐去,啊,那種成就感確實值得驕傲一會兒。對了,這就是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啟法。


雪夜彎弓


古人學中醫,是先讓身體通達了,不然嗎不知道中醫在講的是什麼!

今天的人學中醫,是用腦袋去學感受,用腦袋去想感受!

我問過很多中醫界的牛人,有沒有感受到過衛氣?有沒有感受到過營氣?都沒有!不知道看到本消息的您有沒有能夠感受到!

中醫講的臟腑的功能,都是可以在我們身上感受到的!有了感受,再來看看中醫,知識不過是對你經歷過的感受的概括。

就像甜描述的是吃糖的感受一樣!

不然就只能夠用腦袋去臆想,僅僅是腦袋的認為!但是卻不是真實的!

別噴我,你要學,可以在頭條搜索當代儒釋道大家道家西派第二十九代傳承人劉忠義老師公益教學的【犀牛望月動作演示】做三個月,中醫知識,你可以體會到一半。


本草行者17612170246


學習中醫呢最起碼得要有醫德這是對人品質的要求

在技術上要改變現有的直觀思維方式,要逐漸向整體觀念發展,學習中醫入門的要先學習《中醫學基礎》這本書,這是讓你認識到中醫是怎樣的一個文化,掌握好中醫的基礎,然後在深入的話有《中醫診斷》
還有《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外科學》,《方劑學》《中藥學》《中醫兒科學》,讀完這些以後要深入理解

然後就可以讀中醫四大名著《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辯》然後還可以讀一讀醫宗金鑑等等。。。。

學習中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中醫人張清雲


  題主自述內容太少,沒法就個人情況進行分析,我只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要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挑幾本中醫入門的書,我比較推薦:《名老中醫之路》、《醫道間》、《圖解中醫入門(平馬直樹)》。

  其次,要明確需求。學中醫是為了指導自己,幫助家人日常養生保健,還是以考取中醫執業醫師證,日後打算行醫為目的。如果是前者,那就相對簡單多了,我推薦自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針灸學》、《中醫養生學》(最好買教材),之後可以在學習下《黃帝內經》、《壽世保元》。這樣已經基本夠用了,我不建議從古籍入門,畢竟每個人古文基礎不同,再說歷代版本、注家眾多,容易混淆,相比藍本教材相對權威,也更通俗易懂。

  如果是打算要行醫的,高中生可以直接考中醫相關專業,已經錯過機會的可以報一些中醫學習班,特別是前不久中醫師承或確有專長可以考證後,相關繼續教育培訓班越來越多。中醫入門有老師帶一帶,講一講會輕鬆很多。打算自學成才的,還是建議從藍本教材入手,無非就是多幾本(如下圖,這應該是四個人的)。

  最後,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紙上得來終覺淺,不僅需要平時發現問題,用中醫的思維去分析解釋,還要儘可能地參與到臨床診療中去。回想自己大一大二剛學完中醫基本和西醫基礎,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幸在大二下半年參加了臨床見習活動,跟在門診抄抄方,臨床診療思路才慢慢建立起來。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抱朴中醫


所謂中醫就是些花草樹根滕之類為藥😄只要你深透認識它才唯你所用!


這幾味都是常用藥!


寶劍護航


現在放眼看去,中醫的從業人員很多很多,優秀的好中醫卻不是特別多,因為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真的不容易,其實不但好中醫難,任何一個行業也都是如此,大部分都是普通稱職的專業人員,優秀的人才總是少數。

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了許多中醫專業人員,大部分都是稱職的中醫,其中不乏有優秀的好中醫,不但醫術好,醫德也好。

如何成為優秀的好中醫呢?

1.勤奮努力,持之以恆

中醫有自己一套複雜的理論體系,各種流派更是很多,都有各自的專長和理論,如果沒有個人的勤奮努力,並且年復一年的持之以恆,是無法深刻領會中醫的奧妙的。

2.明師指點,虛心好學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有一個明醫理,曉醫道的明師指導和言傳身教,可以在學醫的過程中儘快入門,儘快學有所得。否則,自己就算埋頭苦讀,也可能如瞎子摸象。

學醫的人一定要謙虛好學,千萬不要學到一點皮毛就驕傲自滿,自視甚高,要知道醫學從來沒有止境,無論多優秀的醫師都不可能包治百病,需要活到老學到老。

3.虛懷若谷,尊重西醫

現在很多擁護中醫的人士,對西醫深惡痛絕,甚至破口大罵,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中西醫各有所長,有些疾病中醫擅長,有些疾病西醫擅長,沒有一定就誰比誰強。

中醫人只要做好自己的醫術,把病人看好,才是自己的本領;自己看好了一些病人,也不要得意忘形,就把其他的醫師,包括西醫視如草芥,這樣都是狹隘的。

相反我接觸過一些造詣很深的中醫專家,他們讓大家看到中醫的神奇療效,也都很尊重西醫的。學好用好中醫的同時,學習瞭解西醫的知識,應該會對治病救人更加有利。

4.一點悟性和靈氣

中醫的修為,需要勤奮和努力,一般都能做到一個合格的醫師,但要成為醫學大家,還是需要一些悟性和靈氣的。

5.多多臨床診治病人

是驢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只有多臨床診治病人,才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幾斤幾兩;

也只有通過診治病人的實踐,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疑惑,帶著問題和疑惑再去讀書學習,或拜師學習,才能逐漸精進。


杭川醫俠陳醫生


成為一個好中醫必須有兩大特性,勤奮和悟性。

中醫是個需要深厚理論功底的學科,需要在浩瀚的古籍中尋求真理。勤奮是必須的,許多古籍中的經典理論是必須要背誦下來的,這一點中醫西醫都必須要做到才行!


有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就是學醫的要學到老,中醫理論就像一個個公式,疾病就是數學題,總是有新的問題出現,如何解決問題呢?就是有效的將自己所學的理論串聯起來,直達問題根源。學習理論是重重之重。

理論知識以四大經典為最基礎,《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這四本書的問世奠定中醫理論的基礎,也標誌著中醫理論體系的成型。

縱觀歷史上的大醫學家沒有一個不在經典中放重心思的!對於《傷寒論》一定要全本書達到背誦,最近經方開始大火起來是有其道理的。

很多人學習中醫沒有一個目標不知道從哪個地方入手,在這裡我建議大家看《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此書是當今名醫成為名醫的整個心路歷程的總結。對大家學習中醫很有借鑑意義。

中醫是屬於勤奮人的學科,不勤奮就算你再聰明也於事無補,多記多背。

臨床上最好有一個名師指導,這樣在學習中醫的路上會事半功倍。臨床上要靈機活變,將理論變成治療疾病的法寶。

還是那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