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嚷嚷要建中型航空母艦的四大緣由


美國嚷嚷要建中型航空母艦的四大緣由

近期,美國五角大樓和海軍成立了“未來航母2030特別工作組”;該特別工作組由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諾奎斯特為最高負責人,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為具體執行官。根據參與工作組籌建的海軍專家保羅-麥克利裡透露,“福特”級航母將在造完4艘後就停建,軍方將被迫取消其後至少兩艘的預購訂單。這個特別工作組的成立,實際目的是為了最終確定:4艘“福特”級航母之後,將建造何種規模和多少數量的新航母?目標的核心要求是:要比“福特”級航母“噸位更小和價格更便宜”!

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國防部和海軍部之所以要對“福特”級航母后續艦的建造與發展“痛下殺手”,到底事出何因?

美國嚷嚷要建中型航空母艦的四大緣由

美國“福特”號航母

首先,完全在於“福特”號超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在11萬噸以上),從交付海軍後就表現得實在不爭氣,不合格地方太多,導致迄今遲遲無法服役。眾所周知,自2017年7月22日“福特”號航母正式加入美國海軍以來,迄今已快三年,但仍無法正常入役。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早在試航期間,該航母就暴露出包括電磁彈射器、蒸汽輪機故障、武器升降機大多數無法使用等諸多嚴重問題,而且到目前仍未解決;二是按規定,“福特”號航母在正式部署前,必須進行航母全艦抗衝擊測試,可是到目前依然沒有實施方案;現如今,已經“吃了夾生飯”的“福特”號航母要想解決上述頑疾,要及早完成全艦抗衝擊測試,無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這對於當下經費拮据的美國海軍來說,絕對不是一樁易事。

由於“福特”號航母的“拙劣”表現以及戰技術性能遠達不到要求,使得美國海軍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也要到2025年才能投入實際部署使用;換言之,不僅美國海軍立法規定的“11艘航母”時代將出現至少5年的空擋期,而且其全力調整預算,以力求達到“355艘戰艦”規模的目標也將成為泡影。

其次,令美國海軍撓頭的航母問題還遠不止“福特”號,10艘日漸老舊的“尼米茲”級航母也變得問題和毛病越來越多,且軍費日顯捉襟見肘。目前現役10艘“尼米茲”級航母情況也不容樂觀:例如2019年8月“杜魯門”號航母,由於自身電力系統出現大故障而無法隨編隊一同行動,居然出現了美國海軍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航母編隊無航母”的奇葩事件。正值中年“杜魯門”號雖然才服役了25年,但其長期高強度的海上奔波生涯,使其“傷病累累”必須進行一場中期大修,可五角大樓為了省錢,竟“暈了頭”欲將“杜魯門”號提前25年退役,以省掉34億美元維修費,把更多的財力押在兩艘未來服役的“福特”級航母上,幸虧這項提案在國會遭到強烈反對而沒有通過。可以說,現役10艘“尼米茲”級航母中也有多艘因過度使用,急需維修保養而無法出動。據統計,2017年以來,美國航母在中東海域多次長時間缺席,2018年美軍在西太平洋更是有超過70天沒有航母可用。眼下“布什”號航空母艦正在進行兩年期的維修保養;而艦齡超過40歲的“艾森豪威爾”號雖然完成了維護,還仍然處於人員、設備磨合階段,至少還要到2020年下半年才能重新服役。由於缺少輪換的航母,“林肯”號航母不得不延長其海上部署時間,導致其回港後的維護時間也要延長。

美國嚷嚷要建中型航空母艦的四大緣由

尼米茲級“里根”航母

美海軍儘管賬面上有11艘航空母艦,但目前能夠隨時正常調遣的,其實只有超期執勤的“林肯”號和西太平洋的“里根”號這兩艘航母,而其東海岸海域美海軍實際上已經面臨無航母可用的窘境。由於美國海軍可用航母數量的大幅減少,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拆東牆補西牆”的尷尬局面,並導致美國航母在世界各大洋的“空窗期”時間越來越長。

再次,為了彌補美國海軍大型航母數量的不足,美國海軍又動了腦筋,做了很多嘗試及具體試驗,其中6萬噸左右中型航母是主要候選。例如滿載排水量4.5萬噸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前兩艘都取消了塢艙,以換取更大的停機位和飛機維護區,艦上一般可搭載15-20架F-35B短距起降/垂直降落艦載機,最多也只能搭載25架F-35B戰機,而且還會因此大大減少艦載直升機的數量,根本無法與大型航母打擊群的作戰能力相比。模擬計算表明,25架戰鬥機根本無法完成應對地區衝突的需要,因此5萬噸以下的中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無法完成奪取地區制空權和壓制敵方航空力量的需求。而一艘6-6.5萬噸級航母將可以搭載32-36架艦載戰機和10架以上直升機;這樣一艘航空母艦能夠較好地應對中等以下國家局部地區的空軍作戰力量。不過,美國海軍已多年沒有設計與建造過如此噸位和大小的航母,究竟能否適應未來高技術信息化戰爭的需求,將有待於實戰檢驗。

美國嚷嚷要建中型航空母艦的四大緣由

“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美軍這個特別工作組是以國防部副部長諾奎斯特為首,因此其指導思想是要堅決貫徹“三軍總司令”——特朗普的要求:保持美國海軍今後擁有11-12艘航母及355艘艦艇總數。顯然,第一艘“福特”級航母的單艘造價約為137億美元左右,再加上編隊的艦艇及每艘航母上70-80架艦載機的需求,那麼一個編隊就將耗資400億美元;如果繼續按照這個思路和價格去發展,美國海軍今後即使把絕大多數軍費投給航母及艦載機,恐怕也將入不敷出。所以,研發和發展6萬噸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艦,將是美國海軍下一步“迫不得已”的必然選擇。

第四,不排除美國國防部與海軍進行“瞎忽悠”和搞戰略欺騙,此前不同時期美方的戰略欺騙的主旨與內容都在不斷變化,但目的就是一個:阻止或搞垮中國航母的發展。90年代之前,美國許多軍事專家,權威媒體曾詳細分析和羅列美國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及其艦載機聯隊所需的鉅額採辦費用,及其30年使用和保障費用等。在上世紀90年代前,該級航母30年全壽期內所需要的費用高達33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航母的現代化改裝費用,戰鬥消耗及更新換代的費用);且這樣一艘航母一天的運行費用(不包括維修費)超過100萬美元,一年的使用費就達到4.5億美元之多。在當時,這筆龐大的費用遠遠超出其他任何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自9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軍界及軍事專家又爭先恐後放出“航母過時論”,他們提出“航母作為平臺中心戰的產物已經過時,將讓位於網絡中心戰”;甚至宣稱現役航母已經成為美國海軍的累贅,航母將在20世紀最後10年內失去意義。美國人就是想混淆視聽,搞亂或攪渾中國發展航母的思路。

進入新世紀,美國轉而開始誇大中國的反航母作戰能力,稱中國能夠全天候監視美國航母,並可使用核潛艇、超音速反艦導彈、彈道導彈等尖端武器對美國航母實施打擊,並鼓譟中國海軍威脅及發展航母可能帶來的巨大威脅。而近10年來,美國又以“救世主”的姿態,從各個方面分析論證了中國未來由於發展大型直通甲板航母的困局,以及最終發展小型直升機航母的可行性。總之,美國在我國當時尚未決定正式研製和改建航母之前,企圖為我國航母發展“指明”新的方向,即應研製小型航母或直升機母艦而非大型航母。

至於近期,不排除美軍又“故伎重演”,再度對我搞起戰略欺騙,目的就是不希望任何戰略對手或作戰對擁有這種巨大威力的“海上巨無霸”——航空母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