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中國會不會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

植言職遇


這個提議,非常不好,沒有這個需求與必要。

有點類似:引進外族。

中國官方語言,就是漢語。

中國是以漢族為主,56個民族的國家。

請不要打破我們的意識形態。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孫向陽次角藝生


我曾經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後來考入政府機關成了一名公務員。現在退休了,沒事的時候拿起毛筆習字。我55歲開始練習毛筆字,一上手就是蘭亭序。至今,因為年齡大起步晚,雖然明白了天下第一行書,為什麼如此有誘人的吸引力,也研讀讀懂了蘭亭序短文。但我覺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好多還要多深入。我們的中學大學,教師教授,專家學者,現在全國沒有一個人讀懂蘭亭序,那麼好的條件,整天在文化的講壇上,錯誤滴講著美麗的故事,每年中學千萬學子在課堂上沒有學到蘭亭序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我為中國文化的衰落感到悲哀。百姓用自己的血汗錢,供孩子上大學讀博士,結果中國語言都沒學習明白,還要去學什麼官方第二語言,這是機器人在考核我們中華兒女的智慧答題嗎?外語只是一個交流的工具,今後我們的科技發展到同聲傳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都可以自由交流。不要讓孩們再泡在課堂上,飽受落伍知識套路的摧殘了。讓孩子多一點時間,在品德身體智慧的方向上,自主發展,根據自己的素質投身於感興趣的事業,讓孩子們有個自我的正見。

這次疫情,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智慧和力量,世界將會擺脫霸權,走向和諧。我的回答是,英語沒有必要列為官方語言,它應該放在世界所有語言的同等地位。



蘭亭舍翁


最後中華民族不復存在,這個人很危險。毀滅中華民族做法。該是美國反華部隊的陰謀言論。一個國家推行一種官方語言,其他民族的語言基本上慢慢就消失了。然後連民族文化也逐漸消失。殖民思想。你這個人應該向聯合國組織提出,在全世界範圍內漢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方便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啦!


好焉最中


先說我的結論,首先英語不可能被定為中國第二官方語言,如果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也只會加速中國傳統文化的消解,而不會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向外傳播。

語言重塑國民性格和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有多語言學習經驗的人都知道,同一個人講不同語言的狀態和思維模式會有微妙不同,講家鄉話時充滿煙火氣家長裡短,講普通話時候措辭冠冕堂皇,講日語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客氣假笑耐心的點頭哈腰,倫敦腔英語深沉正經像極了霧都的雨霾天兒,講起美音就是哥們兒長哥們兒短吵架吐槽饒舌嘿啪。

語言變了,文化就變了,性格思維模式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採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不是語言本身那麼簡單,可以說國民的性格一定程度都會被重塑,而語言的改變會影響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反過來對國民文化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還沒等中國文化輸出,中國的國民文化就已經被英語帶“跑偏”了。

換句話來講,把英語作為國語,國民將深度西化,足以給中國傳統文化致命一擊。真到此時,別說向外傳播了,內部傳承都很困難。

英語不具備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條件

英語沒有群眾基礎。一國的第二語言,一般來說國內應該有把這個語言當做母語族群,而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土著族群是說英語的。

沒有政經需要。中國是獨立主權國家,經濟體系比較完備,軍事力量可以自保,不存在講英語的宗主國或者政治經濟軍事上需要依附的對象,也不存跟英語國家深度一體化或者綁定的需求。

把英語作為第二國語執行成本高。中國人口眾多,疆域廣闊,要知道新中國漢語掃盲就花了極大的力氣,如果多一門語言,推廣到田間地頭,同時正式文件、證件、路牌、標識等等也需要改成雙語,會額外增加很多人力物力財力成本。

——此處必然有人會問,那為啥還全民學英語,從小學學到大學呀?

因為吃過閉關鎖國的大虧啊!需要保持廣泛地向英語世界汲取知識、技術,也包括先進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自身侷限

由於歷史和地緣的特殊性,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核真的非常獨特(——此處不展開說了,具體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章對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儒家文化分析

https://www.toutiao.com/i6794894702161166851/),與西方主導的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方式並不完全協調。一言以蔽之,大部分中國傳統文化代表的是發達封建文明的極致,而不是現代文明的趨勢。事實上,我們自身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已經在逐漸拋棄一些傳統,尤其是經歷了上世紀兩次運動,很多傳統文化已經被歷史清除了。

從文化傳播角度來說,科技發達、物質生活水平高的文化圈會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影響其他文化圈。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為什麼我們現在流行的網紅臉審美都偏西方人面孔特徵?就是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西方白人主導世界文化的潮流。而中國作為現代化後起之秀,平均物質水平還是落後於掌握主流話語權的西方白人(英語)世界,所以世界文化傳播的主流還是從西向東的。國外學習中國文化雖然在近年掀起熱潮,並沒形成大氣候。


阿蘇識人術


磚家們開什麼玩笑,母語還沒學好,語法錯別字都進了高等學府的大院了,再談什麼第二語種,是進步還是退步(退化)不是尋開心嗎?


壬子水


絕不同意把英語定為官方第二語言。絕不!想出這個提議的,就是漢奸!


山西一曲清歌


“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並不是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而是將西方文化強壓給中國人民。中國不是殖民地!不能像殖民地國家那樣在語言上也受西方的統治而將其作為第一或第二語言。倘若全中國十四億人都用英語,那麼就絕對地鞏固了英語乃至西方在世界的地位。還談什麼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南園逸士NKU


只有傻子才認為英語不重要,如今一個不懂英語的人無論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馬上發現自己變成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和白痴


手機用戶5796037056


將英語定位第二官方語言的國家,多半遭受過英美等以母語和官方語言的國家殖民統治或者帝國主義霸權干涉有關。先來看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先是的是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藍色的是作為主要官方語言或其中一種官方語言的國家。綠色的表示,這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主要語言。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印度和非洲東南部(南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贊比亞等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都是因為它們曾遭受過英國殖民統治。

菲律賓情況稍微不同,它曾先後遭受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所以英語成了菲律賓的官方語言。此外,還有很多南太平小國,比如斐濟、帕勞、瑙魯、薩摩亞等,也因為受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統治或者霸權干預,將英文定為了其官方語言。

還有一些國家,比較特殊,比如泰國,雖然不是被殖民國家,也廣泛使用英語。這跟它作為國際著名的旅遊勝地有關。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力推行英語教育,為的是提升國民素質,方便國民更好地在對外交往中與國際友人溝通交流,進一步提升中國世界性大國的地位。

不過英語的影響力,如今依然非常強大,目前中文可能還無力撼動。前一陣子英國退出了歐盟,但英語卻沒有。因為英語是歐盟最重要的工作語言之一,平時大部分的工作文件都是英文的。雖然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同為歐盟的工作語言,但英語才是真正承擔了大部分工作內容的利器。

現在回答問題:如果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中國會不會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 答案是:有幫助,但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效果。

首先,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對外影響力,決定了其語言的傳播能力。歷史上的羅馬帝國興盛強大,讓拉丁文在隨後的上千年裡,成為歐洲的官方通行語言。隨後崛起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也曾在世界各地殖民,擴大了自己語言的影響力。法國從路易十四到拿破崙時代,實力雄厚,法語也因此成為了歐洲的貴族們引以為傲的貴族語言。很多讀過俄語小說的人會知道,很多俄國人都把能說法語當成有修養的體現,家裡都有法語家庭教師。大家可別忘了,拿破崙可是把莫斯科都一把火燒了,但絲毫沒有影響法語的地位。隨後英國的崛起和強盛,和它瘋狂的殖民擴張,造成了今天英語在全世界的廣泛使用和傳播。任何一種語言的影響力都會在不同的時代發生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中文作為中華文化圈的重要通行語言,也曾對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目前,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和影響力的擴大,中文作為世界性語言的重要性也會有所上升。

其次,語言學習習慣,除了跟國家實力有關,還跟個人的習慣有關。一個開放程度高的國家,接受外語的程度就比較高。以歐洲為例,很多國家的國民都可以說兩種以上的語言。瑞士這個國家以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官方方言。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國民普遍都可以講流利的英語。但是最不愛學習外語的,恐怕就是美國人了。中文也以其超高的難度,一直讓世界其他國家的外語學習者瑟瑟發抖,不敢輕易嘗試。

最後,任何語言的翻譯,都會減損其本身的特質。英文對於傳播中國文化確實有幫助,但幫助有限。你不能指望一個不懂漢字的人,來真正瞭解中文或者真正的中國文化。這是不太現實的。毫無疑問,一個熟練掌握英文的人,可以向國際友人更好地推介中國文化。但再怎麼推薦,也不如他們主動了解,深入其中得來的感受更深切。

想要了解更多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國家的信息,可以查看網頁https://worldinfi.com/education/countries-english-official-language/


文化切片


那還不如讓粵語做第二官方語言,讓南方人和北方人能先溝通上,英國有讓其他語言作為第二官方語言嗎?頭條啊你是間諜嘛?中國國力增強,都會有人學中文,本國文化,外國語言表達不了。宣傳中國文化要自信,別舔,姿態擺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