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松濤 宋科┃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概況與前瞻

2014年初,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得到國家批覆,成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也意味著財富管理真正成為國家金融改革發展的前沿重點。五年來,無論是在全球範圍還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從全球範圍來看,不同國家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定的分化。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近年來財富規模快速集聚,行業在短期內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為了更加深入瞭解各地財富管理發展的現狀、成果及前景,並且加以橫向對比總結經驗,應編制一套能夠綜合反映世界各地區以及我國財富管理發展狀況的指數體系,進一步為財富管理實踐提供指導和參考。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財富管理研究中心相關團隊於2019年編制了《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指數》報告,從全球財富 管理宏觀發展狀況、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狀況、中國財富管理區域發展狀況以及中國財富管理前瞻四個角度對當前全球以及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狀況進行量化評價。主要有如下結論:

第一,關於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情況,我們從財富管理行業的總規模、離岸財富管理的規模、高淨值客戶的財富份額三個維度構造出了全球財富管理規模指數;從財富管理規模增速和高淨值人群財富增速兩個維度構造了全球財富管理發展指數;利用全球清廉指數構造了全球財富管理發展環境指數。整體上看,2018年北美和亞太區域財富管理整體發展領跑全球。其中,北美、亞太、西歐、東歐、拉美、中東與非洲區域的綜合指數得分分別為 62.00、58.23、52.82、44.25、41.77、36.4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2018年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繼續保持向上發展態勢,各大區域財富管理規模穩中有增,其中,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在財富管理行業表現強勢,而亞太地區在中國等經濟體的帶動下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然而,從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絕對水平和制度環境角度看,北美和西歐依然處於領先地位。

第二,關於中國財富管理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我們選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託業和基金業等五個子行業進行研究,並從財富管理行業規模、產品發行、機構集中度、機構聲譽以及人才隊伍發展五個維度構造了相應的測度指標。從規模上看,2013年至2018年間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規模整體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從產品發行的角度而言,該分項指數從2013 年基期的100增長到2016年326.40,四年間增長了兩倍多,但2017年大幅下降至189.46,而2018年又回升至202.84,增幅為7.06%。從機構集中度指標看,該指數從2013年基期的100發展至今,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2018年我國財富管 理機構發展指數為90.16,同比下降1.46%。這表明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財富管理機構的集中度逐步降低,行業競爭逐漸增大。對於機構聲譽,我們一方面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從主觀角度進行了度量,另一方面採取文本分析的方法從中國主流財經媒體的新聞報道數據庫當中,測度了國內67家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在媒體當中的聲譽狀況。從整體上看,兩類方法得到的結論基本是一致的。具體而言,近年來社會整體對於財富管理的認知度,對財富管理的美譽度都是在不斷改善的,整體看法趨於正面,機構聲譽情況持續性提升。從分類別金融機構聲譽度來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信證券、華夏基金、中信信託、恆天財富、赤子之心資本分別在國有商業銀行類、股份制商業銀行類、保險類、券商類、證券類、公募基金類、信託類、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類以及私募基金類機構中聲譽排名第一。最後,我們用國際金融理財師(CFP)、金融理財師(AFP)包括金融理財管理師(E F P)的人數規模對財富管理行業人才隊伍發展狀況進行了度量。國內財富管理人才隊伍的規模整體是上升的,但是幅度較小。與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整體規模相比,行業內高級財富管理人才或者理財師整體還是匱乏的。

第三,關於中國不同區域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狀況,我們將目標主要鎖定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然後從區域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區域的金融發展政策支持狀況等六個維度對不同城市的財富管理發展狀況進行度量,並最終形成不同城市和區域財富管理發展指數。從最終評分來看,上海、北京、廣州、青島、深圳、杭州在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方面排名靠前,具體數值分別為10.00、9.79、9.49、9.19、9.02 和 9.00。

從各分項指標看,(1)從政府與市場關係、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發育程度、金融業市場化程度、 市場中介組織的發展五個方面構造了不同區域經濟市場化程度指標。從得分上看,南京、杭州、寧波、深圳等城市政府分配經濟資源的比重相對較小,經濟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2)用各地方金融辦(金融工作局或金融服務辦公室)等部門印發的金融類規章制度數、地方人民政府所印發標題關於金融業的法規數、地方政府機構印發標題含有“財富管理”關鍵詞的法規數綜合度量了不同區域在財富管理發展政策支持力度的差異。結果表明,上海、青島、杭州等地在這一維度上的排名靠前。(3)選擇各地金融“十三五”規劃中“金融機構”“金融人才”和“財富管理”三個關鍵詞詞頻數量作為地區金融規劃重視程度的代理指標。結果顯示,廣州、重慶、深圳、青島、北京等城市在地區金融規劃重視程度上相對更高。(4)從財富管理市場和當地居民對財富管理認知水平兩個角度度量了地區財富管理需求狀況。結果顯示,上海和北京的財富管理市場指標遠遠超過其他城市;而青島市在財富管理認知指標上得分位居各大城市首位。(5)從地區財富管理規模角度看,上海、深圳、北京均位居前三甲。整體上看,這三個城市的財富管理規模遠遠領先於其他城市。(6)從地區理財師規模角度看,北京遠遠超過其他城市,跟隨其後的是上海、深圳和廣州。因此,整體看,北京和上海目前還佔據整個財富管理機構的中心、政策的中心和全國金融市場中心的位置,但是青島在財富管理政策制定、財富管理宣傳和居民認知等角度有較高的得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對中國金融業的整體繁榮發展,仍然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和比較高的戰略意義。

第四,關於財富管理前瞻性分析而言,我們主要基於2017年、2018年的數據,對未來的財富管理行業、機構和區域的發展情況進行一個簡單的預測。根據相關數值我們可以看到,從規模角度而言,最近幾年中國財富管理的發展,前瞻性指數呈現逐年往下走的趨勢。這意味著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更規範、更健康了。在未來,隨著制度的建設,規定的出臺,各類財富管理主體機構無序發展的局面可能要慢慢結束了,財富管理行業整體規模增速可能會有一些波動,但是行業一定會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行業發展的前瞻性指數看,銀行業在連續保持了四年平穩增長之後,在2018年出現了大幅的負增長,信託業整個指數在持續增長,證券業的指數在2017年有了下降,2018年有了比較大的回升,基金和保險也都是類似的情況。區域的情況,主要結論基本沒有大幅變化,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青島、杭州,這六個城市依然處於財富管理行業第一梯隊,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果。從規模和增長的情況分析,我們做了一點動態的預測。但是,由於每年經濟環境總是會有一些預期外的事件衝擊,2018年整個財富管理指數就遭受了比較大幅度的下降。我們認為,隨著各種不確定性的逐漸消除,2019年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勢頭可能會有所恢復,增速會有一定回升。

(譚松濤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宋科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