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導語:靖難之戰改變了大明王朝的發展方向,明惠帝朱允炆在當了四年皇帝后就被朱棣取代了。但是明惠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沒有揭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關於朱允炆的下落的幾種說法。

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一:自焚說

據《明·成祖本紀》記載,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兵臨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滿朝文武也紛紛投降,建文帝朱允炆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焚燒宮殿,建文帝朱允炆攜皇后馬氏及嬪妃侍從等,投火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從都說建文帝已經自焚而死,並從火堆裡找出了一具焦屍證明,但屍體已經分不清男女,只能根據體型辨別是朱允炆。並下葬了朱允炆。

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疑點

1:沒有目擊證人:大火把屍體燒的面目全非,只能根據體型來判斷,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不能確定是建文帝還是身邊的近衛。所以有很多人漸漸的相信建文帝並沒有被燒死,而是被保護出宮了。

2:史料沒有記載朱允炆墓:朱棣以天子禮下葬朱允炆,但是沒有記載葬在哪裡,如果真的是葬的朱允炆,不可能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地,所以也就可能葬的不是建文帝,怕被別人知曉,所以只有秘密下葬。

3:建文帝大兒子朱文奎失蹤:朱文奎在攻門被破時,找不到蹤影,只有小兒子朱文圭被囚禁在廣安宮中,被放出來時已經有57歲了。既然大兒子都可以逃出,那麼建文帝出逃更沒有問題了。

4:秘密尋找朱允炆下落:

朱棣即位後,就曾多次派鄭和下西洋,秘密尋找建文帝。也曾多次秘密派胡濙(yíng)尋找建文帝下落。胡濙自永樂五年(1407年)起連續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訪建文帝蹤跡。

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二:削髮為僧說

根據野史記載:燕軍破城而入後,建文帝就想一死了之,這時候他身邊的太監說:先皇給您留了一個鐵盒子,說讓我在您有難的時候再給您,我一直秘密地把它藏在殿內。我這就把它拿出來。打開一條裡面有三張度牒。(度牒就是作為僧人的憑證,)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等出了鬼門以後就看到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個和尚,和尚招呼他們過去,並向朱允炆叩首,稱萬歲。建文帝非常好奇,就問他:你怎麼知道我有難的?僧人回答道我是神樂觀住持 王升。昨天高皇帝朱元璋給我託夢了。他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做個僧人。


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原因

1:老和尚回宮:明正統年間,坊間有傳言:一位御史因公外出,左右隨從鳴鑼開道,呵斥街上閒人迴避讓行。一位氣宇軒昂、鬚眉皆白的老僧當道而立。御史見狀,親自出轎詢問,那蒼髯老僧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就是建文帝朱允炆!”這位老僧後來還被宮裡服侍過建文帝的老太監驗證確認過,但是第二天這個老太監就上吊身亡,原因未知。此後,明史記載當時的皇帝明英宗並未深究此事,也沒難為老僧,而是將老僧好好的奉養在宮中,頤養天年。老和尚死後被安葬在西山,不封不樹,但碑上赫然刻有“天下大師”四個望之觸目驚心的大字。

2:張居正的解釋:明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曾問過張居正,關於建文帝的史實,這個問題涉及到皇室秘聞,本來就比較敏感,而且沒有相關史料記載,因此張居正也沒有明確答案,但皇帝問到,他也不敢不回答,於是他只好用一首詩回答,這首詩也被記入《明神宗實錄》中。

淪落江湖數十秋,歸來白髮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愁。

新蒲細柳年年新,野老吞聲哭未休。

說到:“國史不載此事(建文帝下落),但先朝故老相傳,言建文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出,人無知道。”當時盛傳,靖難之役時,建文帝削髮為僧從地道里逃出來,接下來就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這也佐證了建文帝沒有葬身火海。

3:直到近幾年才基本確定了建文帝的下落

2008年有施工隊在福建發現了一處不尋常的古墓,根據考古隊的考察發掘,確定是明初的一處古墓,而且可能是一位高僧的墓地。但墓中發現了當時象徵皇室的龍頭和紋飾,與明皇陵紋飾相似,在古墓舍利塔碑上刻著“御賜金襴佛曰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而這句話的隱意:“圓明”代表早年出家的朱元璋,“第三代”則是孫輩,“滄海”代表一統天下,“珠”則暗指朱姓。那滄海珠禪師是建文帝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明朝那些事之朱允炆下落之謎


結束語: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我們只能無限的接近歷史事實,無法真正觸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