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行業研究——原油歷史格局回顧

一、原油的基本介紹

原油的應用:80%與燃料有關係,20%與化工產品有關係;產量最大的是美國,儲量最大的委內瑞拉;原油的主要出口地在中東俄羅斯,進口地東亞和歐洲。

二、原油價格體系的形成歷史

自有石油價格記錄的1861年以來,石油價格體系的演變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石油七姐妹壟斷市場、OPEC成立後主導定價,再到多元定價時代。

1861年到1960年,百年時間是跨國石油公司“石油七姐妹”的壟斷定價時代。在這一體系下,油價長期處在低於2美元/桶的水平。

1960年9月OPEC組織成立後,油價體系進入由OPEC主導的時代。成員國聯合起來對抗西方跨國石油公司,逐步奪回石油定價權。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油價從2美元/桶漲到1980年的36.8美元/桶。1986年OPEC試圖通過價格戰奪回原油市場份額,油價暴跌,從1986年的27.5美元跌到14.4美元。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石油供給減少,油價上漲,從1989年18.2到23.7。

1990年之後, 進入多元定價時代。由於非OPEC產油國產量不斷增長以及替代能源的出現,OPEC對油價的影響力減弱,國際油價變成由OPEC、石油需求和國際石油資本共同決定的市場定價時代。

三、原油價格週期

歷史上原油經歷了兩輪波瀾壯闊的上漲。第一輪是1950-1985年,高點在1980年,第二輪是從1986年-2016年,高點在2011年。

根據原油價格波動的歷史情況、規律,原油價格的週期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於過多過剩產能存在,使得原油價格保持低位,從而刺激需求,當需求逐步趕上有效供給後,推動原油價格開始上漲。同時飽受油價低迷影響,OPEC試圖通過限產來促進價格的回升。往往原油的每一輪大週期,對應著一個大經濟體的全面工業化。

第二階段:由於供求不平衡,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並且誘發原油生產商大規模的資本開支。當原油價格上漲時,企業的利潤攀升,手上的現金充沛,會促使其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由於資本支出形成產能需要的時間長達5-8年,期間伴隨著產能邊際成本的飈升,形成原油價格和邊際成本的螺旋式上升。這個階段往往伴隨著地緣政治事件的頻發。

第三階段:高油價抑制需求,並觸發高通脹,使全球經濟減速,使得需求進一步放緩。此外市場需求可替代能源進一步降低原油需求。與此同時,投資建設新產能開始釋放供給,供需不平衡逐步減弱,價格逐步平穩。

第四階段: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原油市場走向供過於求,原油價格下行壓力增大。OPEC開始宣佈減產來維持價格。但是OPEC之外的產能不斷增加,OPEC市場份額減少,迫使OPEC組織為爭奪市場份額而啟動增產降價,價格將出現劇烈下跌。

四、近年來的行情分析

2000年到2008年這一輪的價格暴漲的原因在於:一方面,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需求持續暴增,另一方面,主要產油國產量開始下滑。由於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下的低油價打擊了石油領域的資本開支,導致非OPEC國家在這段時間產量增長非常有限。雅加達綜合症也困擾OPEC國家導致沒有及時增產。另外,剩餘產能不足限制了其增產能力。這一輪原油價格的高點在2011年,儘管2008年次貸危機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但是由於之前高價格並未刺激出供給端的提升。隨著次貸危機之後經濟的恢復,需求恢復之後進一步刺激油價上漲,終於在2011年達到最高水平。

2014年6月-2015年,油價開始下跌,主要是因為利比亞迴歸市場,同時美國頁岩油產量持續增加。受頁岩油的衝擊,OPEC的市場份額出現明顯的下降。為了保證市場份額,OPEC不再採取減產保價策略,試圖通過低價逼退頁岩油生產商,導致供過於求。同時伊朗地緣政治緩和,重回出口正常化。低油價擊退了美國頁岩油,2016年5月美國活躍鑽機總量僅404臺,比2014年降低80%。加上OPEC國家財政收入受到低油價困擾較大。2016年11月30日,OPEC終於達成8年來的首次減產協議。穩定了價格,2016年-2017年油價回升。

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明進一步降低,鑽機重新回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原油需求下降,沙特與俄羅斯減產未能達成協議,反而增加產量,試圖維持各自的市場份額,導致原油價格明顯下跌。


投資行業研究——原油歷史格局回顧


五、關注原油價格的幾個影響要素

1、 剩餘產能

2、 全球經濟走勢,特別是對石油的需求情況(接下來可能佔主導)

3、 美頁岩油的產能釋放情況

4、 OPEC策略(近期該因素佔主導)

5、 地緣政治

六、投資標的的選擇

原油基金、原油期貨、原油產業鏈上的相關上市公司(主要是油服公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