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中国古代历代圣君皆以平定天下,开疆扩土为己任。作为时代的统治者,必须将国家社稷放在首要位置,但在众多的皇帝中,李煜却是个特殊的存在。

欧阳修说过:“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李煜作为一代君主,不得不说在江山的治理之上是失败的。但柏杨在《浊世人间》又说到:“南唐皇帝李煜先生词学的造诣,空前绝后,用在填词上的精力,远超过用在治国上”,在从诗词著作等才华造诣看来,他又是成功的。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李煜,南唐国君,因不敌宋朝而自称“江南国主”,后世多称后主。李煜精书法、晓绘画、善音律,在诗文方面拥有一番造诣。在中国诗词史中占据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的影响颇大。

他本一心钟情吟诗作画,但奈何命运却让他当上一国之君。他早期的诗词多反映宫廷中的舒适生活,风格绮丽柔靡,但碍于题材较窄。降宋后,词中多抒发自己对亡国的怀恋与悔恨,自己对以往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促使他诗风转变的关键,就是国家的覆灭。


李煜继位之时,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公元961年,南唐主李璟驾崩,李煜接手江山,此时北宋大肆崛起,在北方铁骑的压力之下,为保全国家安危,李煜便去掉国号唐,称北宋为正统。然而,即使自降身份也难以抵挡北宋的野心。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两次派人昭李煜前往开封府面议,但李煜唯恐被扣押,以“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而拒绝。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铉前往开封向宋朝求和,但赵匡胤不予理会,便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派遣曹彬率军进攻南唐。同年12月,南唐都城沦陷,李煜被掳到开封。赵匡胤也是个仁慈的君主,在位期间,南征北伐俘虏不少君主,但都尚未处死,对李煜同样如此。李煜投降后,便封他为上将军,违命侯。异国他乡的李煜此时的词更多的表达的是对国家的灭亡的悼念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在被俘虏的第二年,赵匡胤去世,其帝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与长兄不同,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别说是外人,就是对自己人手段也是极其毒辣的。连自己的亲侄子、亲儿子都不放过,更何况是作为一国阶下囚的李煜。

李煜本就因为自己的处境极其哀痛,于是更是将自己的满腔愁苦尽数注于词中,在一日悲痛之余便写下一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但自己身为囚徒,此时更是触景伤情。以前那般笙歌燕舞的时光与此时阶下囚的生活做对比,愁闷更是溢上心头,往事不堪回首。小楼中刮来了一阵阵的春风,本该惬意之时,当想到国家不复,对家乡的回忆在满园的皓月中更显凄凉。通诗只是身困囚笼的李煜抒发自己满腔的思国情怀,但最后是说者无意,闻者有心。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来抒发自己亡国之痛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李煜在《虞美人》中抒发的亡国之痛,便被赵光义怀疑其抱有复国之意。生性敏感的赵光义那能容许南唐后主尚存复国之心,于是便派人将其毒死。一代君王李煜就这样因为一首诗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实属遗憾从李煜短短的一生看来,的确是凄惨哀转,本无心在政治,醉心填词作词,并无多少雄心壮志的他,最后将自己的国家葬送,自己也沦为阶下囚,受尽耻辱。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

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说过:“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是由于经历富贵,才在沦为俘虏以后,将自己的哀愁发挥到极致。而他的诗作也正是因为掺杂了家国天下而被人欣赏。

作为一代君主,李煜可以说谈不上有建树,但从文学层面来讲,他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也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唤醒内心更深沉的觉悟。直到今天,世人对李煜的评价也是复杂的,他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帝,在位时歌舞升平,作词赏乐。

被俘虏后,日日愁闷,借词寄托内心的忧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