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人:《流水落花的千古词帝——李煜》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他聪颖率性,书、画、诗、文、词、音乐、佛学样样精通,尤其以词作最为著名。

品读文人:《流水落花的千古词帝——李煜》

他的词意境深远,语句清丽,音韵和谐,感情真挚,极富艺术感染力,大部分词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被后世称为“千古词帝”、“愁宗”。李煜的词往往不事雕琢,创作技巧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后世文人们评为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后的“诗魂”,他天才的联想、阔达的诗风、传神的笔墨,为宋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发展拓开了眼界。

江南烟雨温润的熏莸,深宫佳丽脂粉的飘染,使李煜身上具备着更多水样的透明和柔情,深深融注在他性格情感中的大都是诗人的细腻和温良,很少有他君王地位应有的帝王权术和深谋远虑。正是这样的似水情怀导致了他误杀忠良、放弃江防,最终江山倾覆国土沦丧,自己心爱的女人小周后饱受宋太宗赵光义无耻欺辱。江山易主,归为臣虏,那种凄楚沉痛和彷徨无助被他诉诸笔端写得真挚而刻骨,对故国江山的怀念,对往昔贪欢的追悔,对凄风苦雨的感慨……统统凝聚成无边的泪泉,化为澎湃的江潮激荡内心,笔底一泻而下,于是有了命运如萍、风雨飘摇、身不由己的感慨,有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助,有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尽愁思。这些江河倒悬似的真情宣泄奠定了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王国维曾评“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之词,人工之词也”。他常巧借水的独特形态和深层寄寓抒发自己无限的愁思和逝者如斯的慨叹,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令》,通过“一江春水”“帘外雨潺潺”“流水落花”等独特水景水境,使口语一般的词句泣泪如血,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包含了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悲凉情愫。

品读文人:《流水落花的千古词帝——李煜》

《浪淘沙》一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刻划了一个愁苦无依的亡国之君形象。词的上片用倒叙手法描写梦醒之后的情景:晚春深夜,重帘轻垂,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断传入耳中,敲打着词人悲凉凄恻的内心,眼看这美好的春光在潺潺雨声的浸淫之下,也如自己的故国一般即将成为过去;这时,词人笔锋陡转写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亡国之君,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片刻的欢愉和真切的情意,这几句短短数字,却字字如针,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锥心痛苦,一个“贪”字,极尽诗魂。

品读文人:《流水落花的千古词帝——李煜》

词的下片写孤独的词人怕凭栏远眺看到昔日的宫阙楼阁,怕念起自己的千里江山,欲见不得,“别时容易见时难”,在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中辗转流连,壮现了词人悔恨交加的故国情思和永别故乡的无限哀愁,最后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排山倒海汹涌而来的改朝换代之变对于“生于后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皇帝李煜来说无疑是人生命运的“天上人间”,落花流水,春光尽逝,将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思想感情推向极致。

品读文人:《流水落花的千古词帝——李煜》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也断送了他年轻的生命。在一个七夕的晚上,恰逢生日的李煜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自己纵声吟唱新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声音很大,如泣如诉,以形象的借喻,忘情的诘问,忧愤的愁思,凄绝的曲调,倾情弹唱着亡国君主的哀愁。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认为李煜是“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变天,于是赐“牵机药”,当晚年仅42岁的李煜饮毒而亡。这首《虞美人》一开头好像平白如话,作者如大梦初醒,糊里糊涂地问:过去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时候没有了的呢?怎么我好端端地已是人家的阶下囚了呢?,看是简单的一问,深层地体现了作者痛如心死的恍惚和巨大灾难后的无奈;接着像是究诘人生一般回答:故国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子民、我的河山、我的雕栏玉砌、我的知己周后……不堪回首啊,陪伴自己的只有昨夜从故国吹来的风,在这月圆之夜,朱颜已改,河山尽失,哪里是我的国?哪里是我的家?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概括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宽、那么广、那么深、那么浩荡无尽、奔流不息的春水,恰似我心中的愁怨啊,“愁”之多,悲痛难言……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痛彻人心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