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重卡和世界先進重卡相差多大?

贏棋很難


,但並不能說國產重卡就不好。國外重卡的特點是馬力更大,操作性更好(多為自動擋),故障率低,舒適性等配置更好。個人開過德國奔馳的半掛牽引車,雖然里程已經很高,但發動機沒有任何油汙,非常乾淨。舒適性高,過顛簸路面時不是硬顛,是那種搖搖晃晃的就過去了,這不僅僅是氣囊座椅的功勞,車底盤本身的濾震就做的非常好,隔音也不錯,玻璃全關聲音很小,完全沒有國產車那種聲聲入耳的感覺。自動擋操作簡單很大程度的緩解了工作強度,但我開習慣了手動擋,對自動擋不太習慣,主要是駕駛意圖理解不是很到位,當然啦,再聰明的自動擋終究是不如人的。配置了氣囊橋和液緩,下長坡不用擔心剎車過熱的問題,氣囊橋減震當然比彈簧板減震好,不僅僅是乘坐舒適性提高,對車上零部件也是很好的保護,畢竟顛簸的太厲害不僅人難受,零部件也要承受更大的衝擊。缺點當然也有啦,油耗比國產車能高出七八個,油門重點兒十個都有可能,修車不好修,點菸器保險壞了路邊都沒修的,前輪盤式剎車,換個剎車片都得回服務站,國產車就沒這樣的事情,隨便哪個路邊都有配件都能修,還有就是車價高,就一個車頭就得八十多萬,這個價錢買國產車連買掛車都足夠了。


潘業強1866378


差距是全方位的,但並不能說國產重卡就不好。國外重卡的特點是馬力更大,操作性更好(多為自動擋),故障率低,舒適性等配置更好。個人開過德國奔馳的半掛牽引車,雖然里程已經很高,但發動機沒有任何油汙,非常乾淨。舒適性高,過顛簸路面時不是硬顛,是那種搖搖晃晃的就過去了,這不僅僅是氣囊座椅的功勞,車底盤本身的濾震就做的非常好,隔音也不錯,玻璃全關聲音很小,完全沒有國產車那種聲聲入耳的感覺。自動擋操作簡單很大程度的緩解了工作強度,但我開習慣了手動擋,對自動擋不太習慣,主要是駕駛意圖理解不是很到位,當然啦,再聰明的自動擋終究是不如人的。配置了氣囊橋和液緩,下長坡不用擔心剎車過熱的問題,氣囊橋減震當然比彈簧板減震好,不僅僅是乘坐舒適性提高,對車上零部件也是很好的保護,畢竟顛簸的太厲害不僅人難受,零部件也要承受更大的衝擊。缺點當然也有啦,油耗比國產車能高出七八個,油門重點兒十個都有可能,修車不好修,點菸器保險壞了路邊都沒修的,前輪盤式剎車,換個剎車片都得回服務站,國產車就沒這樣的事情,隨便哪個路邊都有配件都能修,還有就是車價高,就一個車頭就得八十多萬,這個價錢買國產車連買掛車都足夠了。



下面說國產車。不論舒適性還是故障率配置等都不如國外重卡。比如氣囊橋和液緩,這都是國外重卡很普及的東西,國產車也就是這一兩年才開始做,特別是液緩,對長下坡很有幫助,以前沒有液緩人們只能在車上安個大水罐,通過噴淋來給剎車系統降溫,夏天經常看到下了坡的大貨車輪胎冒氣,那就是給了剎車降溫呢,但冬天就不好使了,長下坡比較危險,現在有了液緩冬天也不用擔心了,不止安全,剎車片也省下不少呢。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國產重卡更適合我國的國情。首先相對國外重卡便宜不少,這樣入行門檻就比較低了,油耗也不如國外車高,維護方便且相對便宜,這樣養車成本就低了,廣大車主才能賺到錢。


西風4601


國產的重卡在現有售價的情況下做的絕對是世界最好的,沒有之一!你說海外的技術水準怎麼怎麼的高,你卻忽略了歐美重卡的售價


BAUDOUINFR


一汽解放重卡不錯的。日本的日野重卡,三菱重卡也很好,還有斯堪尼亞重卡也非常好


Caesar1305


首先是有沒有?現在已經到了跟最高端的比賽了這是個好勢頭持之以恆,中國絕對會達到最高端的


金剛大錘


近幾年國內的高端重卡水準一路攀升,但是路上跑的比較多的國產重卡像東風天龍、解放J6、重汽HOWO、陝汽德龍……都沒有看到能有任何一部國產卡車能夠和斯堪尼亞、奔馳、沃爾沃這些國外重卡相抗衡。

那麼國內重卡到底差在了哪裡?

節約成本,散戶首選國產車

我國的貨運司機主要是以個體散戶為主。卡車在國人眼裡,就只是拉貨賺錢的東西,能賺錢就行,他們不清楚投資買卡車的錢啥時候能收回。例如買個30萬的牽引車一年就可回本,之後再跑就是淨收入,即使三年之後後買新的,也覺得挺划算。如果買高端進口卡車,上百萬的投入一般小企業不會輕易冒這個風險,所以國內主流市場還是低端國產卡車。

國內目前買進口車的用戶主要有特殊行業:比如大件運輸,建築,油田勘探,消防;效益高的甩掛運輸;講求時效性和效率的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冷鏈運輸等。

時間不是想超就能超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西方在卡車領域連續投入了120年,投入的資金不如西方多,管理不如西方到位,憑什麼想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就能趕上並超過人家?”工程師林陽說。

1896年,位於斯圖加特附近坎斯塔特的戴姆勒汽車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卡車(上圖),迄今為止,西方卡車已走過了120個春秋,而我國卡車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逐步投入生產的,相對於西方而言,時間上就不佔優勢。再加上管理體系較西方落後,因此國產重卡無法與國外抗衡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本土技術有提高,底盤技術仍是軟肋

國內的技術確實離過外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對於牽引車這種相對比較標準的產品,這幾年已經有了不小提高,尤其是和進口品牌合資的,比如近兩年頗受歡迎的歐曼GTL系列,是由福田戴姆勒汽車採用戴姆勒質量管理體系全價值鏈打造的中國首款歐洲標準高品質重卡,通過德國TUV萊茵認證;重汽的T7C7也大受歡迎,發動機德國人整體設計理念,為日後後面升級換代考慮周全,可以輕鬆升到國六,可以輕鬆提升排量做大馬力。

而在底盤,技術含量太高,定製性比價強,進口品牌,尤其是奔馳完全佔領重卡底盤市場,基本上混凝土泵車,油田,消防全被奔馳包圓。

最後,拋開上述硬件問題,光拼顏值就輸了……





陝北二三事


可以明白的告訴你人家設計的車是用一輩子,我們的設計的用幾年。設計起點不同。所以差別很大。天上和地下的感覺


隨時隨緣隨天時地利


牛皮都是自己吹,外人不會幫助吹的


薩里哈572


相差20年吧。


中國劉鑾雄


國產的超載是必須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