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創作的家庭傳記小說。

1868年初版時印刷了2,000冊,瞬間銷售一空,此後連年再版,成為經久不衰的名著。

這部名著的流行程度,可以和《聖經》相媲美,幾乎陪伴在每個孩子甚至成年人枕邊。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除了小說本身的持久生命力,原著還被世界各國作者改編成各種兒童讀物和繪本,相關衍生文化產品無數。

僅英美兩國就有數十個版本的話劇、歌劇、廣播劇、電影和電視劇。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各種版本的《小婦人》繪本

2019年,憑藉處女作《伯德小姐》驚豔奧斯卡的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將自己第二部作品聚焦於這個美國國民故事。

2019版不僅集結了西爾莎·羅南和甜茶兩位冉冉升起的巨星,還有歷史上獲得最多奧斯卡提名的梅姨,新晉奧斯卡最佳女配勞拉·鄧恩,以及炙手可熱的新星弗洛倫斯·皮尤和伊萊扎·斯坎倫。

另外,紅到已經佛系的艾瑪·沃特森,法國星二代路易·加瑞爾,甚至都只能當綠葉。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2019版《小婦人》超級陣容

這樣的翻拍陣容,再次刷新《小婦人》電影版的上限。

01 歷史上的版本有哪些?


《小婦人》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是1917年,由英國導演亞歷山大·巴特勒(Alexander Butler)執導,這部早期黑白默片已經遺失,僅有一幅珍貴的畫面存世。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17年電影版《小婦人》畫面

在隨後的1918年,由另一位英國導演哈利·諾爾斯(Harley Knoles)執導的《小婦人》上映,派拉蒙負責發行。

難能可貴的是,經過奧爾科特家族成員的同意,這版《小婦人》在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故居進行拍攝,可以說是最原汁原味的呈現。

同樣可惜,1918年版《小婦人》的影像也未得到保存,但留下幾張圖片資料。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18年版《小婦人》中的四姐妹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18年版《小婦人》劇照

20世紀20年代末,聲音走進電影。

30年代,美國陷入經濟大蕭條,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基於這些背景,第一部有聲版《小婦人》於1933年上映。

這次,主角Jo由極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星凱瑟琳·赫本飾演,出品公司則是因聲音技術崛起的雷華電(RKO Radio Pictures)。

這版《小婦人》可以說是大蕭條時期的救市之作。

從商業利益角度看,《小婦人》本身是暢銷書,票倉基礎好,還有凱瑟琳·赫本加盟,目標就是為了票房。

從內容角度看,書中馬奇一家節儉度日,樂觀面對南北戰爭的態度,則在精神上鼓勵著美國民眾共渡時艱。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33年版《小婦人》經典鏡頭之一

由於當時電影尚沒有色彩這一元素,所以鏡頭構圖更為講究。

從上圖可以看出導演喬治·庫克對構圖的精妙處理,既照顧到馬奇一家,又凸顯出明星凱瑟琳·赫本(右)的位置。

另外,在每個版本《小婦人》電影中,都會有馬奇一家四姐妹圍著媽咪讀信的鏡頭。

1933年版中,四姐妹和媽咪在鏡頭中形成一個穩定和諧的三角形,是這一重要鏡頭最經典版本。

這樣嚴謹充滿古典主義美的構圖,把觀眾的注意力瞬間吸引到父親的信上。

同時,還傳遞出父親雖然不在家,但他依然是全家精神支柱的信息。而且四姐妹和媽咪在一起,生活和諧、穩定、堅毅。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33年版《小婦人》全家讀信鏡頭

二戰後,備受讀者喜歡的《小婦人》繼續成為改編和翻拍的熱門。

美國在1949年和1994年分別上映了兩個新版本,當時年僅十幾歲的“世界第一美女”伊麗莎白·泰勒在49年版中飾演艾米。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伊麗莎白·泰勒飾艾米

日本於1987年播出了48集動畫版,韓國2004年播出韓劇版,英國BBC在2017年推出3集迷你劇。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1933-2017各主流版本《小婦人》

其中2017年BBC迷你劇版,四姐妹的飾演者全是九零後,年齡不超過25歲,是最青春芳華的一版。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2017年版四姐妹

對《小婦人》的歷次改編和翻拍,都彙集了當時最優秀的演員和主創陣容。

02 原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為什麼《小婦人》如此成功,長盛不衰?能夠吸引每個時代最優秀的電影人,將其作為藍本進行再創作。

《小婦人》的成功,被很多“成功學”雞湯塑造成草根逆襲、寫作變現和女性獨立的典型。

的確,作者奧爾科特一家就是小說裡馬奇一家的原型,家裡同樣有四姐妹,生活被貧窮困擾。但貧窮並不代表奧爾科特家族真是個草根。

1. 拼爹+圈子:原著作者享受美國文化頂流資源

成功學會告訴你成功人士是怎樣奮鬥的,但不會告訴你這個人先拿了老爹的1個億啟動資金。

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固然筆耕不輟,以女性身份努力爭取。但成名之前,她首先享受到的是家庭為她帶來的美國文化界頂流圈子。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路易莎1832年出生於美國賓州費城的日耳曼敦(Germantown),和小說中Jo一樣,她是家裡的二女兒。

隨後,路易莎隨全家遷居波士頓附近小城康科德(Concord)。

路易莎的父親叫阿莫斯·布朗森·奧爾科特(Amos Bronson Alcott)。

阿莫斯·奧爾科特從小未受過正規教育,做推銷員失敗後,謀得了一份教師職位。從此,阿莫斯將畢生精力傾注於教育改革事業。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阿莫斯·奧爾科特

阿莫斯提倡廢除體罰學生、與學生互動教學、以討論取代死記硬背等。這些做法現在看來正常不過,而且正是美國現代教育的優勢,但在當時社會卻飽受詆譭和不理解。

阿莫斯的實驗性學校被迫關閉後,自己和家庭一直掙扎在破產邊緣。家裡的生計,主要靠母親阿比蓋爾·梅·奧爾科特支撐和朋友接濟。

路易莎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教育家父親:“生活在漂浮的氣球上,全家人和朋友緊抓住系在地面上的繩子,想把他拉回到現實中來”。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阿莫斯的對話式教學插畫

路易莎父親的教學事業曲高和寡,導致全家經濟困難。他的理念主要來源於美國當時一股先進的思想解放思潮,後世稱為“超驗主義”。

超驗主義思潮由美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愛默生倡導。


愛默生對美國的影響,用林肯總統的話概括即“美國的孔子”,可見其地位之高。

愛默生的追隨者有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梭羅,作家霍桑,作家、評論家、女權領袖瑪格麗特·富勒等人。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愛默生、梭羅、霍桑、富勒

路易莎的父親,也是愛默生超驗主義俱樂部成員之一。


這些美國文化史上頂級文豪和思想家,都是阿莫斯·奧爾科特親密的朋友。他們經常在阿莫斯家聚會。

愛默生還資助過奧爾科特一家,使他們得以繼續租住在波士頓康科德。


路易莎在《小婦人》之前出版的第一本書《花朵的寓言》(Flower Fables),就是寫給愛默生女兒的兒童讀物。

而梭羅在康科德隱居時,寫出了超驗主義代表作《瓦爾登湖》。這期間,路易莎經常和梭羅在瓦爾登湖附近郊遊。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位於康科德的奧爾科特故居和瓦爾登湖

所以,路易莎在書中Jo這個年紀,就已經和這些美國文化界頂流人士混跡在一起,耳濡目染。

女性在當時社會很難憑一己努力成就夢想,但路易莎擁有這樣高起點的文化圈子,是她後來靠寫作成功的基礎。

2. 奮鬥+好內容:《小婦人》經久不衰的原因

圈子是基礎,《小婦人》的成功也是路易莎努力奮鬥的結果。

受到周圍超驗主義者女權思想的影響,以及家庭貧窮的境遇,路易莎從青少年時起就很獨立。她不認為女性的Happy Ending一定是嫁給有錢人,而是要靠自己。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年輕時的路易莎

路易莎很早就開始外出打工,不僅獨立養活自己還補貼家用。她先後做過看護、保姆、洗衣工、縫補女工、家庭教師等多份工作,並在業餘時間繼續自己的寫作夢想。

美國內戰爆發後,路易莎前往華盛頓的後方醫院,一邊做護士,一邊把在醫院的見聞寫成《醫院速寫》(Hospital Sketches),於1863年出版。

這本書是路易莎出版的第二本書,而且反響不錯,從此她正式與出版商建立起關係,躋身作家行列。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在創作《醫院速寫》前後,路易莎還以自己的真名和巴納德的筆名,發表過一些通俗故事。市場對這些通俗的快餐讀物也很喜歡。

在多篇故事取得成功後,路易莎的出版人托馬斯·尼爾斯(Thomas Niles)建議她寫一部“關於女孩子的書”。


這位出版人,即是《小婦人》電影中出版商Mr. Dashwood的原型。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電影中的出版人達什伍德先生

從上圖達什伍德背後窗戶可以看到,寫著Roberts Brother Publisher(羅伯茨兄弟出版社)。


這家出版商並非虛構,而正是當年出版人托馬斯·尼爾斯供職的機構。

聽取出版商建議後,路易莎認為自己並不認識太多其他“女孩子”,最熟悉的莫過於自己家的姐妹。


於是,路易莎以自己家庭生活為原型,僅用約2個半月時間,就寫出這本Little Women。

最終,《小婦人》由羅伯茨兄弟出版社出版,取得巨大成功。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第一版《小婦人》封面

除了路易莎在作家之路上的努力堅持,《小婦人》的流行之所以能跨越時代和種族,內容上主要有三個原因:

A. 不矯揉造作:

在《小婦人》書中,路易莎借喬之口說出自己對什麼是好的文學作品的態度,就是“不應該矯揉造作”。

雖然每一位作家都是使用語言文字的大師,但並不代表故作高深,辭藻華麗,修辭隱晦就高級。一本面向兒童和青少年的作品,首要的前提就是易讀。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才容易廣泛流傳。

舉個書中對貝絲描寫的例子,全部CET4詞彙,沒有生僻字,把貝絲靦腆乖巧的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也為後來貝絲生病臥床埋下伏筆:

There are many Beths in the world, shy and quiet, sitting in corners till needed, and living for others so cheerfully that no one sees the sacrifices till the little cricket on the hearth stops chirping, and the sweet, sunshiny presence vanishes, leaving silence and shadow behind.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2019版《小婦人》中的貝絲

路易莎這樣的文風,也許是受到梭羅等人自然隨筆的影響。語言樸實自然不裝B,卻蘊含豐富的意義,兒童閱讀起來也沒有困難。

B. 寓教於趣:

在《小婦人》清新質樸的語言下,還滲透著很多教育意義。所以《小婦人》非常適合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或青少年來讀。

書中的教育意義,主要來源於英國十七世紀文學家、傳教士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著作《天路歷程》。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天路歷程》插畫

《天路歷程》以宗教寓言形式,勸人向善,抵禦腐化墮落,陶冶人性,救贖靈魂等等。


路易莎在《小婦人》中化用了很多《天路歷程》的觀點,對人進行勸諭。

但也許是受到父親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路易莎能以趣味的故事和文字給小讀者講道理,而不是說教。

比如書中第11章,四姐妹突然犯懶,決定無所事事。面對姐妹們的懶惰,媽咪沒有阻止,而是引導她們親自實驗一週,停止辛勞的家務活或學習,自己感悟。

結果這四姐妹就像疫情期間在家歇煩了的我們,發現每天無事可做帶來的巨大空虛和失落。

路易莎對四姐妹遊手好閒的描寫非常可笑,但笑過之後,我們會記住《小婦人》第11章告訴我們的道理:

該工作時工作,該玩耍時玩耍,讓每天都過得有益而快樂,懂得時間的寶貴,就能善加利用。這樣,你們將有一個絢麗的青春,老年時回首平生,不至有什麼悔恨,儘管貧窮,一生都將是美好的。

——《小婦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賈輝豐 譯

C. 這就是我:

相信每一個看過《小婦人》原著或電影的觀眾,都可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這一點,也是路易莎的高超之處。她抓住故事創作的精髓,也就是移情。

書中的主角,是以路易莎曾經的家庭為原型,其中勞瑞是她在歐洲旅行時,偶遇的一位年輕音樂家。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這些經歷雖然都屬於路易莎,但她對這些個人經歷和記憶進行提煉,既要抽象於生活產生更高的普遍意義,又要接地氣。

就像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當我們看到Jo為了實現自己作家夢躲在閣樓寫作時,也會想到自己曾租住在狹小的出租屋裡獨自奮鬥的樣子。

這就是我。


03 新版最大亮點有幾個?

原著經久不衰的成功,為各個時代藝術家進行再創作提供了土壤。

2019版《小婦人》,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又為這個與讀者長久共鳴的故事注入哪些新元素?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在片場


1. 最好的艾米:

為艾米平反,是2019版《小婦人》第一大亮點。

原著和歷次翻拍,四姐妹的排序基本都是喬>梅格>艾米>貝絲,或者喬>梅格=艾米>貝絲。

喬的原型是作者路易莎本人,所以她一直都是《小婦人》的第一主角,比重最大,而且是書中女性獨立精神的代表。之前的電影版都延續這一設定。

梅格的結局是婚姻,但她沒有選擇迎合浮誇的上流社會,嫁入豪門,而是在金錢與愛情中選擇嫁給愛情。但嫁給愛情的代價,便是忍受與布魯克先生在一起的貧窮。

在2019版中,格蕾塔·葛韋格提升了艾米的比重,並對艾米這個曾經有些令人討厭的角色,做了重新挖掘和詮釋。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弗洛倫斯·皮尤飾演的艾米

對艾米放棄自己的繪畫夢想,選擇家境富裕的勞瑞,導演並不持批判態度。

艾米與勞瑞之間的愛,不如喬和勞瑞那樣熾烈,她的繪畫天賦也不如喬的寫作天資高,但艾米選擇接受當下。


她可以享受勞瑞家帶來的優渥生活,同時把畫畫當作愛好。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艾米既不像喬階級鬥爭一般過完一生,也不像梅格苦大仇深。

錢和才藝兼得,格蕾塔·葛韋格認為這也是女性最好的選擇之一。

2. 最新的結構:

2019版《小婦人》的第二大亮點,就是導演在影片結構上的重新構建。

《小婦人》原著分上下兩部,並續作《小紳士》和《喬的男孩們》一共四本。提起“小婦人”,一般特指上部,續作不太受關注。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艾瑪在“丟書大作戰”時拿著《小婦人》

上部故事的基本順序是:聖誕節→舞會→馬奇一家和勞瑞一家禮尚往來→貝絲生病→布魯克先生愛上梅格曝光→馬奇先生回家→梅格婚禮。

前幾版翻拍電影基本都按照這個框架,劇情絕大部分比重是《小婦人》成就最高的上部。

而格蕾塔·葛韋格的新版,並未沿用前幾版“忠於原著”的敘事結構,還將《小婦人》下部的故事提到空前位置。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小婦人》下部也以Good Wives命名

格蕾塔·葛韋格將《小婦人》下部中艾米隨馬奇姑媽在歐洲、梅格的婚後生活、勞瑞轉而與艾米相愛、喬去紐約並接受教授的愛、貝絲最終去世等情節作為電影的敘事線索。

並把曾經最受重視的上部劇情處理成回憶,穿插在下部劇情中,形成一個雙線結構。

這樣處理,格蕾塔·葛韋格有著自己的態度:

她認為,《小婦人》下部四姐妹有了各自的歸宿,但現實很骨感。姐妹們曾經暢想的未來似乎並不美好。

貝絲去世、喬與勞瑞沒成、梅格窮的買不起裙子、艾米放棄了畫畫,大家似乎都向真實生活妥協了。

而反觀四姐妹回憶中美好的小時候,大家在一起演話劇、傳信、滑冰、舞會……即使有時發生矛盾,也都能在媽咪的教導下化解。兩家人和少年們善良互助,其樂融融。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所以,我們明顯看出,在2019版《小婦人》電影中,敘事主線的下部故事都是冷色調,渲染一種悲觀的氛圍,而回憶過去的上部故事都是暖色調,烘托一種美好的氛圍。

3. 最美的服裝:

2019版雖然再次刷新這個時代最好的《小婦人》電影,製片方和導演也毫不掩飾他們衝奧的目標。

但《小婦人》重演了《不得鳥小姐》的遺憾。第92屆奧斯卡,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第二部影片再次提名最佳影片,又再次陪跑。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格蕾塔·葛韋格在奧斯卡獎活動現場

在這屆奧斯卡《小婦人》提6中1,最終僅獲得一項【最佳服裝設計】技術獎,以資鼓勵。

​電影的服裝設計獎得主叫Jacqueline Durran(傑奎琳·杜蘭),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英國電影服裝設計師。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傑奎琳·杜蘭手拿小金人

傑奎琳·杜蘭的電影服裝設計作品有《傲慢與偏見》、《贖罪》、《安娜·卡列尼娜》、《麥克白》、《抹大拉的瑪麗亞》等,擅長歐美女性古裝的設計。

同時,她也是戰爭電影《1917》的服裝設計師,能力全面。

在《小婦人》中,傑奎琳和格蕾塔·葛韋格對三位最重要女性——梅格、喬和艾米的服裝做了新的設計。

在下圖四姐妹同框的經典鏡頭中可以看出: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喬的性格風風火火、獨立自主,所以身上擁有大面積的紅色,而且偏男性化;

梅格是大姐,更照顧其他人的感受,所以綠色是她的主色調;

而艾米主要以藍色為主,不管是在回憶的戲份還是在現實的戲份,賦予其現實的性格;

因為艾米在2019版中的地位提升,而且在價值觀上得到肯定,所以她的服裝更得到照顧,是全片中服裝最華美的。

電影版《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設計師傑奎琳和艾米的飾演者皮尤


結語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小婦人》。

被無數次翻拍的《小婦人》,為何值得每個時代最好的芳華。

因為它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