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2019版《小婦人》海報


01


《小婦人》是拍給女孩子們看的電影,我這兩天卻有點迷上了,看了2019版,發現還有1994版、1949版和1933版,都分別找來看了一遍,據說最早還有一部默片,不過已經佚失了。另外,《小婦人》還幾次被拍成了電視劇和一部日本動畫片。


1868年,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1888)出版了小說《小婦人》,一時名聞天下,贏得無數的擁躉,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暢銷各國,至今仍被視為女孩必讀的經典。


《小婦人》的故事倒是很簡單,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馬奇先生作為隨軍牧師參加北軍出征,馬奇夫人留在家中。作為母親,馬奇夫人淳樸溫厚,豁達大度,用愛與智慧陪伴著四姐妹梅格、喬、貝絲和艾米一起成長。


“小婦人”,即“Little Women”是馬奇先生從前線給她們四姐妹寫信時對她們的暱稱,稱“women”而不稱“girl”,大概也正是因為她們像“小大人”,都有獨立思考能力吧?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1994版《小婦人》海報


02


《小婦人》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說到底還是回應了時代主題。


美國的南北戰爭以主張發展民族工業的北方戰勝主張發展農業,用農產品換取歐洲工業品的南方告終。此後,美國國內的統一大市場形成,在高關稅的保護下,美國資本主義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只用了一代人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世界頭號工業大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社會洋溢著朝氣蓬勃、樂觀進取的精神,在“追求幸福”的名義下追求財富,實現“美國夢”,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社會訴求。


與這一歷史進程相伴,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女權運動的興起。 這一浪潮改變了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觸及到了美國憲法、政治、社會、教育、家庭等方方面面,女權運動與黑奴解放運動相結合,將美國女性的平等訴求推向了高潮。


南北戰爭前的美國社會,還相當保守,要求“真正女性”要具備四種基本品質:虔誠、貞節、順從、持家,頗有一點類似中國的“三從四德”。總的來說,是要求女性被動和接受。


因此,這次女權運動的積極意義不能否定。但女權運動興起的更深層次原因,則是美國工業化的急劇擴張,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急劇增長,這客觀上要求女性也走出家庭,加入到職業大軍中來。

《小婦人》所傳遞的價值觀,恰恰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馬奇家的四位“小婦人”,雖然個個都對家庭忠貞眷戀,但沒有一個願意被動接受命運,她們聰明善良,積極向上,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對富裕生活的渴望,但都堅守了道德和尊嚴,通過自己的不斷奮鬥,一步一步向夢想邁進。


之所以說《小婦人》是少女版的《阿甘正傳》,是因為“小婦人”們的價值觀和阿甘的價值觀是高度一致的,區別僅在於,阿甘經歷了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年代的“禮崩樂壞”,包括反戰運動、性自由、黑人民權運動等,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阿甘代表的價值觀是保守的,需要重建,而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小婦人”的價值觀則生機勃勃,銳氣正盛。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阿甘正傳》海報


03


在《小婦人》中,百萬富翁老勞倫斯雖然不是主要人物,但分量很重,他實際上是“小婦人”的人生楷模,是“好資本主義”的人格化。


老勞倫斯住在距離馬奇家不遠的一處獨棟樓房裡。偌大的樓房,只有他和孫子勞裡兩人居住,其他都是為他們服務的人,包括家庭教師、傭人、馬車伕,甚至還有私人醫生。


喬第一次到勞倫斯家去做客,立即就被“震懾”了,雖然時值聖誕節,窗外下著大雪,但客廳裡就像夏天一樣溫暖,而且環繞著熱帶植物,裝飾豪華。


老勞倫斯頗有紳士風度,為人溫和善良,彬彬有禮,慷慨大方,鎮上的人都以能夠受邀參加他的聖誕舞會為榮。他發現四位“小婦人”把自己的聖誕早餐送給了貧困的鄰居,就贈送她們一頓更加豐盛的早餐;發現貝絲喜歡音樂,就把家裡的鋼琴送給了她。


後來馬奇先生受了傷,在華盛頓治療,馬奇太太要趕往華盛頓照顧丈夫,老勞倫斯又派自己的家庭教師沿途照顧;貝絲染上了猩紅熱,又是他讓自己的家庭醫生為貝絲治療。


總之,老勞倫斯是鎮上的定海神針,是仁慈的象徵,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不過,這一切都發生在中產階級的視野裡,真正在金礦、鐵路工地和工廠裡勞動的體力勞動者是不在場的。馬奇一家在鎮上算是“貧寒”,但也是中產階級家庭,有屬於自己的二層小樓,家裡還有一位傭人,喬雖然因為裙子上有補丁而羞於當眾跳舞,但“小婦人”們的穿著都還是體面舒適的。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1949年《小婦人》海報


04


有愛心、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這是《小婦人》對一個重要主題。


聖誕節的早晨,馬奇太太和四個女兒把自己也難得吃上一次的豐盛早餐作為聖誕禮物送給已經斷糧的鄰居,是一個令人印象的深刻的情節,但我覺得1949年版處理得反而比2019版要好。


在2019版中,是馬奇太太當面向四個女兒提議這樣做,這就有一點強加於人的感覺,一來女兒很難當面反對母親,二來對如此高尚的提議也無法反對。


但在1949版中,“小婦人”們來到餐廳時,傭人告訴她們母親已經帶著自己的那一份早餐到鄰居家了,她並沒有要求女兒們也這麼做。但貝絲感到難過,她說自己吃不下去。梅格勸她說,天下吃不上早餐到窮人很多,難道我們從此就不吃早餐了嗎?喬則支持貝絲,說其他人我們看不到,但鄰居這一家我們是知道的。最後艾米提議表決,並要求“秘密投票”。


這個細節相當有趣,這意味著“小婦人”們能夠自己獨立做出道德選擇,並有自己的決策程序。


馬克思恩格斯幾乎在幾乎同一時期撰寫的《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


兩位天才的革命導師當然正確的,他們指出的正是資產階級的本質,而這與資產階級在不妨礙自己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宣傳有同情心、樂善好施毫無矛盾——因為有了馬奇太太和“小婦人”這樣的人,資本主義似乎變得柔軟、溫和、可以接受了,甚至令人感到溫馨。 這不是很好嗎?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1933年版《小婦人》海報


05


愛情是《小婦人》的另一個重要主題。


馬奇太太堪稱四位“小婦人”的人生導師,她曾經對梅格和喬議論過“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你的價值只是在當裝飾品,恐怕有一天你會相信你真的只是這樣。時間會腐蝕所有表面的美,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你的幽默、你的仁慈以及你的道德勇氣,這些是你在我心中我所珍愛的。”


這段話令我聯想起在一些女孩子自鳴得意的“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掙錢養家”,不知道她們是否明白,“貌美如花”是轉瞬即逝的,魚尾紋、抬頭紋和鬢角的白髮,都會不期而至,那時又該如何呢?


當梅格即將嫁給貧困的家庭教師時,面對小姑子(馬奇姑婆)的質疑,馬奇太太說:“我不希望我的女兒將來缺衣少食,但也不希望她們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她鼓勵梅格:“如果金錢和人品兼具,自然是件好事,但經驗往往是這樣的,平常百姓家擁有許多真正的快樂,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卻充滿了溫馨與真情。” 這一系列的觀點都表明馬奇太太對待愛情的態度是:女孩們應該追求愛情本身,而不應該把愛情和婚姻當成獲取金錢的手段,這樣的話,既會失去尊嚴,也會失去幸福。


雖然馬奇太太生活在十九世紀,但這種態度還是比21世紀的“寧在寶馬車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更值得尊重吧?


馬奇太太的家庭的教育是成功的。在《小婦人》中,除了因為幫助窮人而早夭的貝絲,選擇了家庭的梅格得到了幸福,選擇了愛情的艾米也得到了幸福,堅持夢想的喬也是幸福的,當然,必須承認馬奇太太本人也是幸福的。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06


“小婦人”中的“二姐”喬,是全書的主人公,她的原型,就是作者奧爾科特。


父親馬奇先生是那種無用意義上的“好人”,生活的重擔就逐漸落到了母親和“小婦人”們身上。

喬具有當時整個時代女性都欠缺的獨立和反叛意識,男孩子一樣的性格,她當仁不讓地成了“小婦人”的主心骨和領導者,時時都表現出堅強樂觀、自強自立的個性。


母親要乘火車去華盛頓照顧負傷的父親,可是缺少路費。喬奉命去向富裕但慳吝刻薄的馬奇姑婆求助,但喬不願向姑婆低頭,就把自己的一頭長髮賣了25美元。


喬熱愛寫作,一方面因為寫作給她帶來快樂,另一方面,寫作是她保持自立的一種方式,讓她“能不向別人要一分錢而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作家並開辦學校,在婚後也強烈主張自立,要求“我要承受我那一份,我要忙著賺錢養家”。


喬和老勞倫斯的孫子勞裡最終沒能走到一起,這讓很多熱愛《小婦人》的觀眾感到難過,他們青梅竹馬,如此相似又如此默契,並且喬如果答應勞裡的求愛,立刻就可以過上富裕生活。


但事實上,喬的直覺是對的,她和勞裡只能做朋友,結婚不會幸福,勞裡雖然很喜歡喬,但並不能真正理解喬。


喬失戀後到紐約去做家教,遇到來自德國的巴爾教授。他沉穩、睿智、寬容,會認真地讀喬的小說並提出鞭辟入裡的批評。勞裡只是喬的仰慕者,巴爾教授才是喬的精神港灣,喬能夠從巴爾教授那裡得到她最需要的理解與欣賞。


《小婦人》最後的橋段是意味深長的:喬在雨中追上了巴爾教授,巴爾教授為她撐開了一把傘——是的,喬是不憚風雨的強者,但巴爾教授的傘仍然會讓她感到安全和溫暖。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07


《小婦人》不斷被重拍,意味著美國一邊在向前走,一邊也在不斷回望自己的黃金時代。

這真是一個好習慣。


《小婦人》鼓勵追求幸福,歌頌了善良、勇氣和對生活的熱愛。 馬奇太太對女兒們的寄語:


“金錢是必要而且寶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把它看做是首要的東西或唯一的奮鬥目標。我寧願你們成為擁有愛情、幸福美滿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你們做沒有自尊、沒有安寧的皇后。”


對一個日漸失去底線的社會來說,這句話仍然具有救贖的力量。

所以,十九世紀的《小婦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就仍然值得一看!

《小婦人》: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美好的品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