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文|江徐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這是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的名言,給人奮發向上的力量。她的自傳體小說《小婦人》,是對這句話的精彩詮釋。

《小婦人》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普通家庭中幾個女孩關於個人理想、關於愛情婚姻、關於家庭教育的成長經歷。四朵姐妹花妹的成長史,帶來四段不同的人生路。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簡單感人的故事情節、其中人物的美好品格,讓這部作品被評為美國最優秀的家庭小說之一,成為女孩成長的啟蒙書。

根據這部小說拍攝的電影《小婦人》,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在“時而的心碎也會陣陣放聲大笑”之後,給人積極進取的正能量。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關於理想:堅持下去,才能讓夢想照進現實

美國作家奧尼爾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態度決定命運》。影片中四位小婦人,展示出四種對待理想的態度。

馬奇家的四個女孩自己的性格脾氣,也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喬是電影的核心人物,也是馬奇家的二女兒,獨立自主、樂觀開朗的性格使她在姐妹當中充當領導角色。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喬的理想是當作家,為此她筆耕不輟。有時靈感突至,她會站到角落,奮筆疾書,裙襬被燃著也渾然不覺。愛慕者贈予喬莎士比亞全集,稱她為“閣樓上的作家”。

這位閣樓上的作家,無法將寫作當作純粹的愛好。父親在外征戰,為幫母親分擔責任,除了當家教,還編寫故事、主動投稿,對雜誌編輯提出的刪減意見只能妥協,她需要用稿費養家餬口。

大女兒梅格漂亮賢淑,她想當演員,站在舞臺上綻放光彩。三女兒艾米外向潑辣,她有很多理想,最大的一個是想當全世界最好的畫家。小女兒貝絲內向文靜,擅長彈琴,她的願望是永遠和家人待在一起。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在理想這條路上,堅持或放棄,不同的心性,帶來不同的命運。

梅格循規蹈矩,當慣淑女,缺乏追逐的勇氣,她的演員夢永遠只是一場白日夢。

艾米喜歡畫畫,也獲得去國外學習的機會,但她急於求成,早早放棄自己的藝術野心。

貝絲毫無虛榮心,僅把鋼琴作為一種陪伴。雖然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卻保全了愛好的純粹性。

再說喬,她初出茅廬,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寫作,堅持內心操守,不願迎合市場需求,作品無人問津。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不能獲得報酬,有何意思?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小妹貝絲幫她找回寫作的意義——那時候,貝絲已經病重,她喜歡喬寫的故事,善良的她或許就是想幫助姐姐,“為我寫點什麼吧,你是個作家,只是現在還沒聞名於世。我是個病人,你必須聽我的。”

喬愛妹妹,於是繼續寫下去。後來貝絲去世,喬在極大的心靈震撼下,廢寢忘食,一鼓作氣,以四姐妹的成長經歷為藍本,寫出了可以跟出版社平等對話的暢銷書——《小婦人》。

關於理想,如果怯於追求,註定是痴人說夢;如果淺嘗輒止,只能與心中藍圖絕緣,;如果無慾無求,也就無懼無畏;如果鍥而不捨,便能讓夢想照進現實,就像喬。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關於婚姻:婚姻自由,是女孩的人權與獨立基礎

相較理想,影片更大的啟發在於婚姻觀。

喬富有主見,面對馬奇嬸嬸做個淑女、嫁個有錢人的建議,她勇敢反駁:“感謝你給我工作和各種厚愛,不過我打算走出自己的路。”

在19世紀的美國,女孩不被公平對待,嫁個有錢人,依靠對方養活自己,幾乎是所有女孩唯一的選擇。喬不想這樣,她覺得女孩可以自己賺錢,也可以不結婚。

她拒絕隨波逐流,希望按照自己意願活著。她想通過寫作這條路,養活自己與家人。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喬熱愛自由,一輩子都不打算結婚。她拒絕富家公子的求婚,坦誠地告訴對方:“我為獨立活著感到快樂。”

有一次,與母親聊及愛情,喬袒露內心想法:“女人,不止有心靈,也有思想與靈魂,女性不止有美貌,也有抱負與才華,我真的受夠了人們所說的女人只需要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但這麼想的只有我一個人……

喬感到身陷孤島,身邊姐妹將婚姻視為人生必修課。

梅格遇到傾心的家庭教師,對方一無所有,她依然願意嫁給他。梅格告訴喬,她想結婚,擁有一個家庭。她過早地扮演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與丈夫忍受貧窮,艱難謀生。

貧苦的婚姻生活,讓梅格有過抱怨。常常遭遇打擊,但她在忍耐與包容中,學會滿足與體諒。

這便是成長。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艾米缺乏女權意識,她覺得女人沒法賺錢養活自己。當她不再指望從藝術上謀求出路後,就將目光轉向婚姻。

艾米認為,婚姻就是一個經濟問題。她抓住社交機會,試圖釣得金龜婿。她為了謀求經濟依靠,和自己不愛的男孩交往、說違心話。

一心想嫁有錢人的艾米,後來拒絕了富家公子的求婚。金錢與愛情的天平上,她最終選擇了後者。

有時候,成長只在一念之間。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馬奇嬸嬸擁有萬貫家產,她一生未婚,卻鼓勵四個侄女當結婚員。喬反問她自己為何不結婚,她給予有力回擊:“因為老孃自己有錢!”

時代發展,觀念鉅變,女孩在婚姻上獲得自主能力。關於婚姻,我很欣賞藝人徐靜蕾的婚姻觀,那和喬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並不覺得人一定要結婚,因為婚姻過去說就是個保障,我覺得我的人生不需要這樣的保障,而且我也不覺得一定要是有個形式,才能怎麼樣。我從情感上很有安全感,我從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來保障我。”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關於教育: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做什麼樣的人

看《小婦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英國作家簡·奧斯的《傲慢與偏見》。兩部作品的主角都是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孩,都寫她們的理想與婚戀。

不同之處在於,《傲慢與偏見》中的父母愚昧庸俗,他們的子女中,有人淺薄無知,有人貪慕虛榮,主角伊麗莎白靠自身的成長力築成獨立睿智的品格。

小婦人》的父母是一對品格美好的夫妻,四個女兒追求不同,但她們個個善良、樂觀,堅強、樂善好施,知恩圖報,對生活抱著“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勇氣。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馬奇太太在與喬的傾心交談中說了一句話,是她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電影的一個旨意。她說:“人不應該抑制自己崇高的天性。”她這樣教導孩子,也如此以身作則。

馬奇太太發現新搬來的鄰居是寡婦,獨自帶著五個幼兒,生活非常艱難。她回家提議,將聖誕美食贈予這位母親。然後,她帶著女兒們,給孤兒寡母送去美食和衣服。她們的到來,給清寒之家帶去暖光與笑語。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一次偶然的機會,貝絲受到鄰居勞倫斯先生的邀請,她可以每天去他富麗寬敞的家園,坐在漂亮華美的鋼琴前練習演奏。貝絲害羞,為了表達心中感激,她為勞倫斯先生縫製了一雙精美的拖鞋。勞拉先生感動不已,將鋼琴贈予她。

這群小婦人的父親馬奇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征戰之餘熱心公益,對流浪兒童頗為關心,甚至多過對自己家人。

這份社會責任感薰陶了喬。後來,她有幸獲贈馬奇嬸嬸豪宅,第一個想法不是自己與家人如何在此展開舒適生活,而是想用它開一所學校,一所男女都收的先進學校。

馬奇先生在信中教導女孩們,踏實做事,勇敢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

這是電影給到觀眾的另一個啟發。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

電影中的喬,是《小婦人》這本書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的化身。她出生在貧寒之家,父親布朗生·奧爾科特是一位教育家,不太有名,一生立志辦學,因為現實阻礙,最終未能實現。

年輕時候,奧爾柯特為幫父母分擔家庭責任,做過女傭、裁縫、家庭教師等工作。她愛好自由,為此終身不嫁。電影結尾,喬創辦學校的決心,算是奧爾柯特對父親的告慰。

關於個人理想、愛情婚姻、家庭教育,《小婦人》是四個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這也是這本100多年前的“女孩子的書”,直至今日,仍有教育意義的原由所在。


《小婦人》:一群姐妹花的成長史,一部正能量的啟蒙書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