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線城市的傳統小吃越來越少了?

曾小芳934


這個問題有點道理,其實現下傳統小吃在一線城市的數量確實少了,多數是因為個體戶和遊商少了,直接造成傳統小吃越來越少。全國的一線城市掰著一隻手,數來又數去,都能剩一個。而所謂的新一線城市,只不過是當地的自我安慰。

比如說魔都餐飲吧,遠東第一大城市,在海派濃油赤醬風格之下,全國的傳統小吃幾乎都能找得到。當下的城市建設,不僅僅是魔都,整個長三角城市都在進行市容整頓,是基於城市發展需要的管控。

在魔都的街頭,你會很容易看到最近兩年,沿街的店面都被水泥封堵,居民樓靠近街道,破牆後做成的門店,都被封堵起來,學校樓宇靠街道的一律封閉。餐飲店、小吃店等等小商業生態幾乎不再存在,除非是房屋等證照齊全,在商業範圍內符合規定的才能營業。

結果就是,你很難看到傳統小吃了。且不說,鮮肉月餅,青團這種上海本幫傳統小吃,我們就說說大餅油條吧。可能沒來過魔都的不知道。大餅油條雖然不是上海本土的早點,基本都是外地人在做,但是大餅油條早就活生生的成為魔都最大眾化的小吃了,且根深蒂固。

現在你在市區範圍內,很難找到一家大餅油條豆漿鋪,有,都是早租的。什麼是早租?就是做早點的外地人,找到一家小飯店,由於早上小飯店不營業,就租用人家早上6-10點這段時間賣早點,當然賣早點的要出一部分房租!

但是就是這樣借租的形式和方法,一般在市區都很少有機會了,你借用那段時間、那個價錢檔位做早點生意,對小飯店來說也不差錢,很多小飯店也不願意出租那個檔位和時間,但對於早點生意就不同了,畢竟掙得錢少!租費也不可小覷!

所以在一線城市的郊區,你還會見到很多傳統的早點和小吃,而市區內,外來做生意的從業者已經改行、回老家、或者到到二線城市重操舊業。目前剩下的,前景也不是很明朗!發展好的,其手上做傳統小吃的生意已經轉入“廟堂”,當然這裡的廟堂指的是租了商業用門面或進入大賣場!

而傳統的露天攤位,無證,但有監管!這無異於遊商,當下的一線城市,尤其是市區,這樣的經營方式一般都被取締了,他們曾經了創造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帶來無數的傳統小吃,小商業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的生態徹底被打破了。廟堂之上的傳統美食還好吃嗎?比如,西安的回民街,魔都的城隍廟,那些傳統小吃,說真的,令人唏噓啊。


樓蘭餐廳老王


我大學畢業後就來到北京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年,作為一個吃貨,可以說工作之餘是吃遍了北京城的各種小吃。因此,本文我就以北京這個城市為例來闡述。

我發現一個現象:北京當地非常火爆的網紅美食大都不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反倒是一些川菜、湘菜、粵菜、雲南菜等。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1、口味已經不受現在年輕人的喜愛

我曾和一個地道的北京人探討過,像老北京本地的這些特色小吃:麻豆腐、豆汁兒、炒肝兒等,其實都是過去那些年北京人家裡比較窮,物質也比較匱乏,像滷煮、炒肝兒都是普通老北京人的家常菜餚。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極大豐富了,很多年輕人(包括老北京孩子和一些在北京上學工作的外地年輕人)就不愛吃這些有年頭的特色小吃。尤其是豆汁兒的酸臭味,讓很多年輕人覺得是黑暗料理。只有一些老北京人還對這些小吃念念不忘。

2、全國各地飲食文化匯聚於此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外地人聚集地,外地人一多,各種不同的飲食文化便都匯聚於此。而川菜、湘菜、雲南菜以其麻辣鮮香的特點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胃口~很多經過改良過的川菜館、湘菜館、雲南菜館便取代了北京的小吃,成了大學生、年輕白領的心頭愛。

3、網紅美食的火爆

由於現在的消費主力軍是年輕的90、95後,年輕人受到微博、抖音上網紅的影響,對網紅美食情有獨鍾。吃飯講究小資的環境和食物的顏值。而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漸漸摒棄了對傳統美食的繼承,開始炮製各種所謂的網紅美食、創意菜。而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網紅美食也在快速的迭代,前兩年網紅美食髒髒包,簡直大火,連明星都愛,但沒過幾個月就“涼了”~網紅美食都淘汰的如此之快,因此老北京的傳統小吃由於一直沒有改良而現代人所被冷落。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的觀點,若您持有不同的觀點請勿噴,歡迎與我探討~






治癒美食家


我這前做過幾年小吃,現在也不做了。我之前是做米線在二線城市,還不是一線城市,但我想大體原因應該錯不了太多。給你分享一下我不做的原因:

之前開店的時候,都是早上七點左右開始買菜、然後去店裡收拾。一直要趕到晚上九點半下班。累啊!我現在30多歲,陰天下雨就渾身疼。

小吃店房子也是問題,在我們這樣的城市找一間30-50平方米的門頭房,房租每年在七萬-十幾萬之間。每年多少還會再漲點,看房主的心情而定。

現在一個小吃店投下來也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些都成為了小吃店的門框,也讓很多小吃望而卻步……


0行者悟道0


作為一個北京土著,我對傳統小吃的印象截止到小學畢業。自此之後小吃攤都不約而同的消失了。現在可以買到驢打滾的地方也只有護國寺小吃店了。

買不到傳統小吃,或者買到也不正宗,是可悲的現狀。

原因之一,無人繼承 傳承斷代

如果你問現在的年輕人,你的理想是什麼,我相信沒有人會以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為夢想吧。如果一個年輕人去老字號做學徒,十有八九隻是為了謀生。做餐飲本身又是很辛苦的,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做支撐,通常會去選擇更輕鬆更賺錢的工作。

原因之二,有些人想做 但心有餘力不足

一種傳統地方特色小吃的由來跟當地的環境和人文息息相關。比如北京這種城市,絕大多數都是外來人口,對北京本身就沒有太多瞭解。一個從來沒吃過驢打滾的人,你叫他憑什麼做出來傳統正宗的風味呢。

原因之三,自以為是的改良

以煎餅果子為例



現在的煎餅果子裡面亂七八糟夾一堆配料,還篡改了傳統醬料。正經的煎餅就是上面這張圖的樣子,很簡單,中間夾薄脆或者油條。

原因之四,有些小吃受季節的限制。

比如糖葫蘆

只能冬天賣,夏天分分鐘化掉。還有糯米做的食物,夏天很容易腐壞變質。

所以在一線城市想專心做傳統小吃,除了眾所周知的房租問題,還要應對以上種種。排除萬難開一家店。這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

原因之五,90後00後對傳統小吃的接受度並不高,市場需求低

真正愛這口兒的都是上歲數的人。所以你開了店,沒人買賬也是大問題。很多人會花20塊錢買一個漢堡,但不會花20塊錢買兩個糖火燒。


愛做飯的泥泥


一是大品牌的壟斷整合,小品牌沒有實力競爭。而大品牌做的東西就不會具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口味。

二是大城市各地的人都有,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即使有地方特色美食,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三是,雖有部分地方特色美食,但由於人群小眾、大城市費用大、各項規章管制和各種關係打點等原因,要發展起來會很困難。


流浪的火鳳凰


1 商業化越來做多

2 一些工藝較難的小吃,年輕人不學

3 做飲食是最累的,每天起早貪黑的,基本都是沒有休息的

4 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做一些網紅產品,比如奶茶


三點水的元


1、盲目跟風,現在不少商鋪都走網紅的道路,各種新興的小吃店日益增多。

2、大城市店面租金貴而傳統小吃店利潤相對較小。


誰的青春不迷茫ya


一是大品牌的壟斷整合,小品牌沒有實力競爭。而大品牌做的東西就不會具有很明顯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口味。

二是大城市各地的人都有,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即使有地方特色美食,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三是,雖有部分地方特色美食,但由於人群小眾、大城市費用大、各項規章管制和各種關係打點等原因,要發展起來會很困難


港風LY


現在的社會,什麼都是高速發展。很少有人可以停留下來,品嚐一下特色小吃。而且在一線城市想要穩定下來,投資很大,負擔太重…造成很多老手藝人承擔不起。現在流行一句話,小巷子裡出美食。


用戶不存在xv


做傳統食品的人:

1.年齡過於偏大,沒有人繼承自己的手藝,手藝逐漸失傳。

2.傳統食品售賣價格可能過於低,食材比較單一,無法滿足對於現在人們多種口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