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唐代 畫家 韓幹 《牧馬圖》

在當代中國書畫的審美取向中,我認為有一種現象很讓人擔憂,那便是權力成了藝術審美的評判因素,好像當了個書協、美協的主席、副主席、理事,任了個官辦畫院的院長委員,他的書畫作品水平便自然高了,藝術含量更高了,其書畫的價格便陡增了。這種與藝術品本身文化含量不沾邊的權力正在毒害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非常值得警醒。這種藝術的官本位思想,同樣對藝術家本人也是一種毒害。因為你哪還有那麼多的時間去鑽研藝術,心思都用在鑽營當官的道道上去了,沒有獨立的藝術人格。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古今十大畫馬名家 金 趙霖 《颯露紫》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藝術作品的價格取決於作品的本身的藝術水平和藝術家知名程度的大小,而一談這個知名度事情就很微妙了,真正優秀的藝術家應是以自己的作品去揚名,讓作品說話,讓作品去感染觸動受眾體並得到他們的認可。宣傳展覽也好,拍賣炒作也罷,立足點都應該站在藝術水平的立場上。但近三十年來,中國書畫作品的揚名,往往走上了為“為名而名”的歪道,為了自己出名你不要管我用什麼辦法,只要出了名便成功了。於是很多怪異的現象應運而生。不重視程序只重視結果的唯結果論,往往會帶來壞結果,進而有些卑劣的手法和粗淺甚至庸俗的行為會被表面的成功淹沒。知名度大了,畫價就高了,票子、車子、房子自然攬入了懷中,成功者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為了這個“出名”,最捷徑的方法在當下的中國,就是當官。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北宋 著名畫家 李公麟 《鳳頭驄》

何出此言?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官本位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官本位思想早人們骨子裡崇敬的是官,儒家思想的“修、齊、治、平”最終的實質是以為官,為好官作為人生成功的標識。藝術家帶上官帽,權力來了,就可以為我所用,名氣自然變大了;利用手中掌握的話語權、審評權、宣傳權、以及老百姓媚官的心態讓自己快速成名。作為老百姓,他們並不能把官位和藝術水平徹底的分清,多數人認為當了官便自然有了水平,沒水平怎會當官呢?美協主席,畫院院長當然就代表了書畫的最高水平,價位便飆升,在這一觀念的作用下,藝術家對官位自然更加迷戀了,於是乎權力的含金量便進入藝術家作品的價格體系之中,並且佔的比重越來越大。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元  畫馬 趙孟頫《飲馬圖》

細細想來這些皆滑稽可笑,這種現象可能是中國藝術作品的價值和價格體系的專利。在歐美等西方的國家是絕對找不到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藝術官員,也沒有什麼官方的藝術組織來領導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家是獨立的藝術家。這種把權力的大小納入藝術作品價格的評判體系,只會給藝術的本身帶來災難。藝術家重名我以為沒有什麼不妥,關鍵是以什麼方法去獲取這個名,以自己作品的文化含量和水平去揚名?以自己的品德、學識、修養、胸懷去揚名?以展覽、宣傳、炒作去揚名?以官位權力的大小去爭名?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獲取名聲的手段,然而在這些手段中我以為還是應該以學問而名,以品德而名。不要以權利,獵奇,炒作去獲名。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清 郎世寧《駿馬圖》 中國有句俗話叫“來得快也去得快,來得容易也丟得容易”。權利固然能讓藝術家快速獲名,但這個名,多少是虛、多少是實?能保留多久?挨不挨人罵?在歷史上留不留的住?沉不沉的下去?這就很難說了。我看有的在臺上是讚美聲一片,一下臺便罵聲一片,因為你可以一段時間掌握話語權,但你不能一輩子掌握話語權,這種靠政治權力獲名的藝術家是逃不過“來的快也去的快”的定律。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現代畫馬大師 劉勃舒 《套馬圖》更為可怕的是權力同藝術結合後,這些官員的藝術觀念和審美取向便會通過權利的威力成為大眾的審美取向,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些藝術官員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但那些藝技平平、濫竽充數的藝術官員常常會通過自己的權力把自己那些平淡無味,劣質醜陋的藝術作品標榜為精品,我稱之為權力的“強姦式”審美。很多書畫者為了參加展覽、為了入會、為了獲取名聲不得不去拜碼頭、入門派,不得不昧著良心去阿諛奉承,這種通過權力去傳播劣質藝術品的行為是相當可怕的,他會讓國人的審美觀發生扭曲,他會使人們的心理變得陰暗,他會讓一些奇奇怪怪毫無美感甚至醜陋庸俗的作品汙染人們的視線。當然藝術家創作是獨立的,你創作什麼沒有人管得了你。創作的個性自由我們應該提倡,但只要作品進入社會,藝術家就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我想沒有一個藝術家不想自己的作品得到社會的認可,故而藝術家的創作也是社會的。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近代中國畫“馬”名家 徐悲鴻 《雙駿圖》 藝術需要美而不是需要醜,以醜為美的觀念從來都是被歷史否定。藝術家一定不要走邪路,只重自己的個性不重審美的共性,你的作品大家都說好,行家也稱讚,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千萬不要孤芳自賞、自視清高、怪異獵奇,搞些奇奇怪怪、庸俗醜陋的作品,這類作品定會成為歷史的笑話。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現代畫馬大師 馬晉《駿馬圖》 藝術需要真正的具有文化含量和反映藝術家健康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需要給社會帶去美,給人們帶去啟迪和精神享受的雅俗共賞的好作品。藝術的審美應該是陽光而富有生氣的,應該是積極而健康向上的,應該能夠陶冶人們的心靈,淨化人們思想的。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藝術審美的決定因素應該是藝術作品的本身,權力不應當作為藝術審美的因素,權力所帶來的名氣對藝術作品的知名度肯定有所提升,但他最終是不能改變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含量,故而我們應當消除藝術作品審美中權力的影響。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近年來,我欣喜的看到我們的70後、80後、90後他們有鮮明的個性和較為獨立的審美觀,他們在購買和欣賞藝術作品時更多的是會在乎自己心裡的感受,他們用自己的審美觀去評判藝術作品的優劣,他們對藝術家的官銜不那麼迷信甚至有些反感,他們所喜好的作品是能觸動自己情感的作品,這是一個好現象。隨著他們這一代人個性和審美情趣的獨立、必將引導我們更多的藝術家創作出符合他們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他們的情趣才是藝術品審美取向的方向標。或許這些作品在某些階段會很通俗,但沒有通俗就不可能有雅緻,大浪淘沙,精品定會在大眾審美中產生。中國書畫傳統的審美情趣已紮根群眾。標新立異、獵奇乖張、庸俗媚外、以醜為美的當代所謂流行的審美觀定會進入歷史的垃圾箱。我相信未來幾十年中國藝術審美的取向絕不是幾個藝術家和那些藝術家官員就能左右的!藝術家必須用符合大眾審美情趣的優秀作品說話,而不是用權力說。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古代的畫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收藏家愛不釋手?

現代著名藝術家 李景革《雙駿圖》

此文章取自網絡慧緣居士,有刪改,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