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要辨證?辨證有意義嗎?

用戶58818902322


首先,更正題主的詞,是辯症而不是辯證。中醫的辯症在治療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中醫在診病時講虛實,寒熱,不同的症,用藥不同,用藥對症,一劑見效,用藥也很少。比如,冬天人易患風寒感冒,夏初易受風熱感冒,夏末初秋易受暑溼感冒,各種的用藥治法各不相同。各症又分為陰虛陽虛,有上引,下洩。補虛有滋陰補虛,有洩實補虛,有息火補虛,各種方法用藥完全不同。老中醫經驗豐富,能根據脈象把這些很快搞定。大部分中醫從業者(包括我)對這些都是知道很多,但不精。除了症之外,還要用藥。其次,在治病過程中,用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症狀的變化調整用藥。


華仔哥ddd


中醫是辯證施治,不是辨症。症的後面是證,證為證據,疾病發生的證據。

所謂辨症,比如,西醫並沒有找到感冒的原因,所以它治不好感冒,這是基本的事實。所謂細菌病毒的破壞,才是疾病症狀而非疾病證據,西醫找到的不是原因而是表現。所以對於西醫,感冒要麼是自限性疾病,要麼就是難治的流感,美國每年因流感死亡者數以萬計!反而是中醫,因為抓住了主要原因,中醫治感冒,最快的可以覆杯而愈,也就是剛喝完藥,放下杯子就好了。一般也就是兩天三天,準好,何須等待七天自愈!

上面所言,就是辯證與辨症的區別。辨症者,治好的是症狀表現,看似病好了,留下病根其實還潛伏著,伺機而動。辯證施治,治好了才是身體的根本轉變,轉好。

辯證與辨症,症狀消失,只是疾病好轉的第一階段。疾病的證消除,也就是身體的陰陽五行恢復平衡,才是疾病徹底治癒,不留後患。

中醫辯證,就是查看“病機”,也就是查找破壞身體平衡的根本原因。疾病表現可能在脾土,問題可能在肝木,如肝橫犯脾;疾病表現在心火,問題可能在腎水,如水氣凌心……治在問題所在,才能真正治好疾病。

如肝橫犯脾,治肝而脾病消失;水氣凌心,止寒瀉寒而令心火復燃。病在土火,根源卻是木水。一縷微弱之火,怎經得起漫天風雪、瓢潑大雨?水去寒去火自旺!這無非是常識。

中醫辯證,不過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而已。問題的根源找到了,豈有不能迎刃而解之理。


踏雪無痕5141815


辨證,就是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中醫認識和診斷疾病的方法。

就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對通過四診所瞭解到的症狀、體徵等臨床現象進行綜合分析,辨明其內在聯繫,推斷其原因、性質以及正邪的盛衰和病情的發展趨勢等方面的情況,從而作出診斷的過程。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診治疾病獨特的方法,體現了中醫學對疾病獨特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然而辨證和論治,又是中醫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也是對辨證是否正確的檢驗。臨床上只有辨證正確,採取恰當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所以,中醫辨證是必須的,但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辨證,而是我們對辨證的理解出現的偏差。其中關鍵的經絡辨證,被我們所忽視。


首先,中醫辨證的核心思想是經絡理論。

中醫辨證施治是在經絡理論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例如六經辨證是經絡理論在臨床辨證方面的綜合應用。早在《內經》中對熱病、瘧疾等的論述,即以足六經為代表分析全身性證候;以後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又有了重大的發展。六經概括了十二經,以此為綱分析全身的病症,而且所包括的證候,又不侷限於經脈本身,也兼及絡脈、經筋、皮部的範圍。又如《內經》認為疾病的發展過程,是由皮毛,經過孫絡、絡脈、經脈漸次深入臟腑。溫病學派結合“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的理論,認為人體最為外層是“衛分”,依次是“氣分”、“營分”、“血分”,並用這一層次概念創立衛、氣、營、血辨證來分析熱病的淺深先後,這是對經脈學說的靈活運用和發揮。

經絡學說作為中醫學基本理論的綱領,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個方面。理、法、方、穴、術、藥、辨證論治無不以之為依據。經絡學說在中醫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不僅只表現在對針灸治療的指導作用,宋代的朱肱《活人書》中指出:“治傷寒先須識經絡,不識經絡,如觸途冥行,不知邪氣這所在。”歷代醫家不論是在治療方面、著述方面也無不以經絡學說來作為診斷和治療以及說明病變的依據。近代針灸名家承淡安先生認為:“經絡實是古代醫學生理病理之基礎,也是從整體觀念出現的治療準則。”“整個《內經》書中的理論體系,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十二經絡的基礎上的。”(《經絡之研究》譯本自序)對於經絡學說的重要性,《靈樞·經別》作了精闢的概括:“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指出十二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對人體的生存、疾病的形成,以及保持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痊癒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初始學醫的人開始就應學好有關經絡的理論,即使學術造詣很深的人也必須深入加以研究,才能很好地掌握治療疾病的技術。


其次,經絡辨證是中醫辨證方法中容易被忽視的

中醫的辨證方法很多,有八綱辨證、氣血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等。它們雖各有特點,各有側重,但又是互相聯繫和互相補充的。但多為定性辨證,唯有經絡辨證是定性辨證基礎上的定位辨證。

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來概括經絡病變的臨床表現以及經絡、臟腑病變時的相互影響,總結出病變表現時的一般規律,實現以病歸經,以經知髒,準確診斷。

一方面,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支節,是人體內外聯繫的橋樑和網絡周身的系統,經絡辨證更易於將體表收集到的徵象與內在臟腑功能變化之間建立聯繫,使診斷更準確,例如口乾一症,唇周乾燥應胃,足陽明經“環唇”;口頰幹應肝,足厥陰經“環唇內”;咽喉幹應心肺,手少陰經“上挾咽”、手太陰經“從肺系”;舌幹以舌下舌根為重應腎,足少陰經“循喉嚨,挾舌本”;舌干連及上鄂則應肝,足厥陰經“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又如頭痛一症,前額痛應陽明經,多伴噁心欲吐的胃腸道症狀;側頭痛應少陽經,多伴有情緒異常、口苦眩暈的肝膽症狀;後頭痛應太陽經,多伴有惡風怕冷、頸項僵直的外感表證;巔頂痛應厥陰經,多伴有記憶力下降、頭昏的肝腎不足、髓海失養症狀。

另一方面,經絡辨證,包括經脈辨證(或稱為十二經脈辨證)、奇經八脈辨證等內容。其中,十二經脈又統領著相應的皮部、絡脈、經別和經筋,共同把人體劃分為十二個基本不相交錯的區域(或區帶),每個區域內又分為表層的皮膚、淺層的絡脈、中層的經脈與經別、深層的經筋。也就是說,十二經脈辨證除了將人體外部表現與內在臟腑變化聯繫起來,分析辨別表裡、寒熱、虛實、陰陽以及各臟腑的功能盛衰,進行定性辨證外,更為獨特的是根據症狀出現的部位特點,結合解剖結構,進行定位辨證,而且這種定位辨證,不僅是線性、帶狀的,還是分層次、立體的,是更為精確的層次定位辨證。例如各類腰部傷筋(包括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現代醫學疾病),多辨證為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經筋病,根據疼痛及疼痛放射的具體部位歸經辨證,選擇小腿背側承山(膀胱57)、飛揚(膀胱58)或築賓(腎9)深刺治療,多有顯效。又如白帶異味、陰部溼癢多辨為足厥陰經溼熱證,取井穴大敦(肝1)刺血可治。

針灸治療過程中的實體操作特點,使得針灸臨床中更多地使用了經絡辨證方法,形成了定性與定位相結合的辨證特點,如果定性辨證是一種抽象診斷方法,那麼建立在早期解剖學基礎上的定位辨證就是一種具象診斷方法,抽象與具象並重,這既是建立在經絡辨證基礎上的針灸療法的優勢與特色,也是中醫針灸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植於傳統中醫學,同時又被現代醫學廣為接受、在世界範圍內開花結果的內在原因。

以程莘農院士為代表的程氏針灸強調經絡辨證,其實強調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強調的是建立在傳統中醫學和現代醫學雙重知識結構基礎上的思維方式。如果說傳統中醫學更注重屬性、歸類、特點等抽象宏觀概念,那麼現代醫學就更注重位置、結構、組成等具象微觀概念。如果說經絡辨證兼顧了抽象與具象兩種認知方式,那麼經絡就可以承載傳統中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樑作用,這種作用甚至是使命性的。因而,對經絡的正確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程氏針灸程凱


中醫的辨證是把從病人身上搜集來的所有症狀,通過分析辨證,找出病因病機,然後提出治療原則,進行選方,用藥等一系列過程。它和公安局對犯人的取證調查,把材料進入檢查院,法庭,通過律師的辨護,合議庭的討論,最後宣判,把犯人繩之以法是一樣的模式。辨證的第一步就是通過四診從病人身上獲取大量的症狀作為診斷依據。這一階段像公安局的調查取證階段。第二步就是辨證階段,初步通過八綱分析,掌握疾病的性質所屬,即屬寒,屬熱,屬表屬裡,屬虛屬實。第三步就是根據八綱辨證的初步判斷,採取進一步的辨證,如斦判斷屬於傷寒,就採用傷寒六經辨證的綱領去分析。如屬溫熱病,就用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去分析疾病的發展規律。如屬內科雜症,就採用臟腑經絡辨證去分祈判斷。運用以上辨證,均需結合氣血津液辨證,去分析疾病對人體損害的程度,以及體質的強弱和抗病能力的大小。這一環節好像是法庭的辨論價段。通過以上程序,掌握了疾病的病因病機,下一步就可以制定出治療原則,明確了治療原則,就可以選方用藥了。這一環節等於法官宣判,案件結束。下面辨證舉例,一人發熱頭痛咳嗽鼻塞咽乾咽痛脈浮數等,八綱:分析屬表屬熱,衛氣營血辨證,病在初級階段屬衛分症候,就是風熱感冒。治療原則以疏散風熱,清熱解表為主。選方銀翹散。根據症狀用藥,如口渴可加石膏等。在以上各個環節中,只要蒐集證據充足,辨證準確無誤,選方正確,用藥適當有度,才能達到藥到病除。


為人排憂解難


辨證施治,證通假症,意思是症狀。中醫為什麼要辨證,因為中醫沒法辨病啊,中醫搞不清疾病發生的真實原因(當然中醫自己沒認識到這點),只能針對症狀進行治療。

現代醫學經過幾百年發展,對於大部分疾病,都準確找到了疾病發生的原因。比如感冒,現代醫學叫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細菌或病毒破壞了人體組織引起的,而咳嗽 發燒等等症狀,不過是人體免疫引起的反應,咳嗽發燒不是問題,如果得病了沒這些症狀才會出大問題。

但是中醫不這麼認為,中醫是一種原始的 直覺化的醫學,他認識不到病毒細菌的存在。所以只能去治咳嗽 發燒 並以此臆想了一套理論。發熱就是體內有火 身體發冷就是有寒 這就是簡單不過的線性思維,也非常符合原始人類的直覺認知方式。治療方法 熱了就吃點口感涼的藥 類似冰這種,冷了就吃點口感熱的,比如姜。由此產生了中醫的“藥性”等概念。

但在實踐中 明顯感到一些與邏輯相悖的東西。比如明明很冷生的病 卻在發熱。


悠閒的西瓜刀


比較忙,簡略答之:

1-掌握辨證論治是中醫人的基本功。

2-把辨證論治提升至如今高度,是建國以來中醫發展戰略的最重大失誤!是中醫沒落的最根本原因!

3-為了顯視中醫的特色,把辨證論治提升至如今高度,是欠妥當的的!是悲哀的!

4-中醫是一門學問,不應讓某些勢力介入。

5-很多時候,辨病比辨證重要的多!不詳述。

6-治療就是要:辨藥(包括專方)+辨證+專藥,呈三足鼎立態勢。

7-現在中醫教材存在很多問題:如以偏蓋全,如邏輯失誤,如胡亂解釋,如斷章取義……

8-如想學好中醫,勸你讀古代原著,要選教材就讀最前沿的,至少它能包容各種思想!





用戶12345670wys888


簡直就是以矇騙為手段的無稽之談。靠什麼辯證?中醫是想辯論,可需要的是水平能力,中醫也是凡人,沒長三頭六臂,沒有特異功能。憑藉的是什麼?籠統盲目甚至是錯誤的認為和判斷。一個無定量化的事物又如何會產生實證,真為天下人所恥笑。難怪世衛組織把中醫藥大學從世界醫科院校中除名。


用戶8077005654304


西醫是根據病人的病情症狀指標對疾病本身進行控制的。比如三高,高血壓,就是控制血壓的壓力。高血糖就是控制血液裡面的含糖量,糖尿病就是控制病人的尿糖含量。西醫認為,控制疾病的症狀與指標,就是治好了疾病。比如腫瘤,西醫就是一刀切除,他們認為,徹底高乾淨了腫瘤,就是治好了腫瘤【幼稚】。

中醫則是注意到疾病的症狀症候之後,根據這些疾病的症狀與症候,來去分析研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疾病。而中醫根據的就是自己的陰陽五行藏象學說,中醫認為,正常的人體就是一個陰陽五行平衡的生物體,當人體陰陽五行失去平衡的時候,人體就會產生疾病,原本正常的七情【怒喜思悲恐驚憂】與六淫【風寒暑濕燥熱火🔥】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形成疾病。找到引起疾病的陰陽五行失衡及七情六淫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而老道則認為,引起人體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體免疫力的缺失,也就是AIDS後天獲得性免疫力缺失。而引起AIDS後天獲得性免疫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自己的信念【觀念】。


太素老道


辨症施治,是中醫精準治療疾病的心法。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總結出了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一百一十三個藥方。通過各種疾病的變化詳細地作出分辨。這種辨症施治的方法,對疾病進行了分門別類,告訴學習中醫的人要以這種方法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個規矩準繩,使中醫治療疾病少走彎路,達到診斷精確,用藥準確,治療疾病療效明確。

只有通過辨症,才可以進行施治,以六經受到寒邪侵犯,而導致的疾病變化多端,從六經風邪傷經的脈象,以致疾病的症狀,到藥物的運用,做到了系統的辨別與治療。

在辨症中,從六經的太陽,太陰,少陽,少陰,陽明,厥陰各種脈象的變化,判斷人體疾病的表、裡、陰、陽、虛、實、寒、熱,進行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只有精確的辨症,才會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疾病的目的。


宰永貿


辯證是最好的去偽存真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擺事實講道理,用真實的病例證明中醫理論是正確的。而不是總搬古籍說大道理,問題是各人所說的還經常大相徑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