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三月三,上巳節,不只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有這些趣事!


趣史雜談:三月三,上巳節,不只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有這些趣事!


說起情人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認定為陽曆2月14日,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傳說”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又被認定為中國的情人節。

其實,根據《詩經》記載,中國的情人節至少起源於先秦時期,應該是農曆三月初三,比西方情人節至少早了1000年!

《詩經·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趣史雜談:三月三,上巳節,不只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有這些趣事!


你看,這首古風詩詞多有畫面感,溱zhēn河和洧wěi河,是河南境內的兩條著名河流,暮春時節,春意盎然,春水盪漾,有情男女,手持香草,河邊遊玩,談笑嬉戲,踏青玩樂,並以芍藥表明愛意,一幅《佳人遊春圖》躍然紙上。

漢代劉歆《西京雜記》記載:

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可見,三月三,九月九都是女孩子們出外遊玩,登高祈福的法定節假日,在此期間,結識心儀男子,談情說愛,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直到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麗人行》中還寫道: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從我國少數民族的”三月三“風俗來看,也能找到情人節的佐證,比如:廣西壯族在這天有“歌圩節”、“歌仙節”,男男女女會趕歌圩、辦歌會,並以對歌、碰蛋、拋繡球的方式互動交流,選擇心儀的對象;

趣史雜談:三月三,上巳節,不只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有這些趣事!

海南島的黎族同胞也會在三月三這天過“孚念孚”,既是慶豐收的節日,又是青年男女對歌歡舞的“談愛日”、”定情日“;

雲南瑤族這天是“乾巴節”,男女老幼會結對進山打獵或下河捕魚,並有集體宴飲活動,唱歌跳舞,慶祝豐收。

同時,布依族的聚會日、侗族的花炮節、畲族的穀米節都是”三月三“這天。

在漢族,傳說文始祖伏羲、女媧在“三月三”這天摶土造人,繁衍後代,這可能是中國情人節最早的傳說依據,也反映了我們華夏56個民族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

趣史雜談:三月三,上巳節,不只是中國的情人節,還有這些趣事!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上巳節”。

“上巳”一詞,目前最早的文獻紀錄是漢朝。

《後漢書·禮儀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

由此可見,“上巳節”是官方和民間共同信奉的節日,與清潔和祈福有關,在東流的河水裡沐浴,洗去一年的汙垢,讓新春的陽氣暢通。

《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是說上巳節,孔子和他的徒弟們在山東沂水沐浴、歌舞,做野外拓展的活動記錄,可見,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民間流行。

有好事者還根據《論語》中的這段記錄,推算出了孔子門徒72人,而且是成年30人,青少年42人,因為“冠者五六人”,5X6=30,“童子六七人”6X7=42,30+42=72,正好是孔門七十二賢人的數量,哈哈,好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