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聚水而歡,修禊事也


當你和人家說今天是上巳節的時候,估計一堆人頭頂上都在冒問號?上巳節這是個什麼節?當你對他說“三月三”的時候。那大概就有人會知道,還會講出潑水節之類的話。現代人會將上巳節和潑水節相等,但是在古代這可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節日是如何變化的。

啟於儀式,化為民俗

在遠古時期的傳說時代,三月三日是黃帝的誕生日。當然這種說法肯定是後人牽強附會的。理由很簡單,我們的農曆叫做《夏小正》至少是於商代前後的產品。而黃帝即使真實存在那也需要很久遠的時間去推導。最大可能是人們將三月三日這個重要的日子賦予了黃帝作為他的生日來紀念。

只要是紀念就會涉及到禮儀。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禮儀規範就是《周禮》。


上巳節:聚水而歡,修禊事也


《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俗。”而鄭玄註疏:“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這可能是最初的文字記載。也是上巳節的最早的出處。

周禮中記載了上巳節的兩種儀式。一個是祓除。另外叫做釁俗。

祓是一種除災去邪的祭祀活動。有齋戒、沐浴、舉火或用牲口的血塗身等形式。在遠古時代的自然崇拜中,認為人生病是身上附魔了,需要去除。如何去除呢?水和牲畜的血是最好的載體。這一點不僅僅在中國古代是這樣,在其他文明體系中也能見到,比如猶太教的逾越節和受洗就是類似的一種祓除形式。

到了春秋時代祓除的功能就進一步的擴張。

‘ 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讓這種形式變得更加神格化,產生更高的敬畏之心。

那麼釁浴是什麼?鄭玄 注:“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一個潔淨的身體會使人健康,這一點在中國文明中是很明確的。所以通過沐浴薰香的方式,表達心裡的崇敬。這種非常具有儀式感的畫面就不斷的被後世人所銘記,也成為了一種人際交往間的高規格款待。往往那些不修邊幅的接見會被人所看不起。

上巳節:聚水而歡,修禊事也

《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倒履迎許攸的例子就表明了君王求賢若渴之心。雖然不符合規矩,但已經算是超越規矩的一種迎接形式,更加體現主人公的心情,這就不細說。

把三月三作為一個正式的節日固定下來,那是要到了兩晉時期。而最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講了上巳節當時所發生的故事。以酒會友,曲水流觴、群賢畢至、修禊事也。

修禊是什麼?就是用水清潔身體。暮春之月,天氣漸漸開始轉暖。身體上的汙穢需要用清潔的水進行清洗,以保證日後的身體上的康健。而喝喝小酒也能去除身體內的積寒。魏明帝曾建流杯亭,享受臨流賦詩、飲酒賞景、盡遊宴之樂的風雅之樂。

士人之樂,風流之賞,在經歷了魏晉到隋唐的百年演變之後,上巳節又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

上巳節:聚水而歡,修禊事也


故事修春禊,新宮展豫遊。明君移鳳輦,太子出龍樓。

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來捧劍,畫鷁去回舟。

苑樹浮宮闕,天池照冕旒。宸章在雲表,垂象滿皇州。

王維的這首《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可能是上巳節描寫中最繁華燦爛的一首。也道出了當時人們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和喜好。

 唐人《輦下歲時記》載:“三月上巳有賜宴群臣,即在曲江,傾都人物,於江頭禊飲踏青。豪家縛棚相接,至於杏園。進士局在亭子上,宏詞拔萃宴在池南岸,內學士駙馬等張封宴元巳曲江,特命宰相同榻入食。”

作為一個君臣同樂的節日,讓無數的唐人留下了名篇。杜甫的《麗人行》中當然也有同樣場景的描寫。只是杜甫陛下的節日氣氛如同成熟快墜落的那個時刻。

上巳節:聚水而歡,修禊事也


繁華落盡,上巳是春光最濃的時節,珍惜春光,也享受春光。誰能知道這唐宋之後,上巳節就逐漸被淡忘。最重要的因素是清明節的崛起,將上巳節、寒食節都給吞併了。所以現在人民誤認為寒食節就是清明節實際上兩者還是有時間上的差距的。宋代以後,上巳節逐漸衰亡,遊春的習俗也漸漸融入清明節中,但上巳的精神卻在壯族、侗族、瑤族、布依族等的“三月三”中保存至今。紀念這一個節日,所做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