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不靠实力,全靠名字

1904年7月4日,风雨飘扬的清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至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彻底宣告结束。

到了清政府岌岌可危,西方教育制度传入中国的时候,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已经几近名存实亡,没有多大意义了,而最后一位科举状元的选拔规则更是荒唐可笑。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不靠实力,全靠名字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制度,科举考试前十名进士的卷子是需要呈给一国之君,由帝王御笔钦点出最优秀的状元、榜样和谈话。当时晚清当政的是慈禧太后,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让她通过推敲进士的文笔来选状元几乎是不可能。于是,这位随性的太后不管文章好坏,只根据考生姓名来决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不靠实力,全靠名字

当她看到内定的第一名叫朱汝珍时,心里老大不开心。首先朱是前明帝王的姓氏,选这个姓氏,慈禧觉得太不吉利了,说怎么可以姓朱呢?坚决不能让他当状元。再一看他是广东人,就更加犯忌讳了,因为她最痛恨的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广东人,气得她直接将朱汝珍的试卷给扔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不靠实力,全靠名字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刘春霖这个名字一映入眼帘,顿时让她两眼放光。彼时中华大地正遭遇大旱,刚好“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于是御笔一挥,将刘春霖直接从第二名提为榜首,就这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诞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