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刘裕代晋自立后三年,就去世了,还来不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北伐的事业也在他死后彻底夭折,南朝从建立之初开始,在政治上就陷入了长年的动荡之中,由于大量的内斗和内耗,北伐中原成了一句空话。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统治者的精力都用在了内治上,这个内治不是治理好国家,而是维持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尽管在刘裕和刘义隆的统治下,出现了三四十年的稳定局面,但北魏的进攻,让南朝彻底处于被动,因此形成了军事态势上的北强南弱的局面。

辅政之臣:刘裕精心挑选的辅政之臣,成为了擅行废立弑君谋逆之人。

刘裕死后,继位的是太子刘义符,刘裕安排了四人辅政,这四个人分别是: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辅政、北府兵将领檀道济。刘义符做了两年皇帝,整日游戏无度,不亲政事,这让四位辅政大臣便产生了废立幼主的想法。那么这位刘裕指定的继承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首先看到了如下的记载:

帝膂力绝人,善骑射,解音律。——《南史·宋本纪》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刘裕不仅是北府兵出色的将军,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他是有所了解的,否则不会立他为太子。如果参考上面的说辞,这位太子刘义符可谓是文武兼备,似乎和昏君距离的有些遥远。

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召使入朝,告之以谋。——《宋书.徐羡之传》

说到这里我是有些疑惑的,按道理讲幼主不理朝政,四位辅政大臣刚好大权独揽行专断之权,为什么要废黜幼主呢?答案只有一个:这位幼主尽管不理政事,但对于四位辅政大臣构成了威胁,因此四个人才急于行废立之举。

扶帝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迁于吴郡……遣使杀帝于吴县。——《宋书.徐羡之传》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他们为此费尽了心思,因为如果废了刘义符,按照继承的顺序,应该继位的是庐陵王刘义真,而这位王爷和徐羡之有嫌忌,让他继位的话,就是自取灭亡。因此他们先废黜刘义真为庶人,而后又废黜刘义符,并且把两兄弟都杀害了。然后徐羡之他们选了一个他人认为合适的继承人,这个人就是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为帝。

主政之君:刘义隆从被人安排的提线木偶,到政由己出的有为之君。

对于这位少主,徐羡之也不放心,为了持久的控制政权,他们做了周密的安排。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控重兵,作为居中掌权的徐羡之和傅亮的外援。他们把刘义隆调离荆州刺史的位置,也是为了让这位地方的实权派王爷,变成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

以行抚军将军、荆州刺史谢晦为抚军将军、荆州刺史。癸卯,司空、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徐羡之进位司徒,卫将军、江州刺史王弘进位司空,中书监、护军将军傅亮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抚军将军、荆州刺史谢晦进号卫将军,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宋书.文帝本纪》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但徐羡之他们低估了刘义隆,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们擅行废立,不想让刘宋重蹈东晋的覆辙,为此他即位以后,先控制禁军的兵权,而后逐渐架空徐羡之和傅亮,高其位虚其权。最后刘义隆拉拢了实力派檀道济,这位北府兵的著名将领,尽管他也参与了废立行动,但属于“受人利用”,因此宋文帝刘义隆对于这样的可以挽救的同志的策略是既往不咎。在时机成熟之后,刘义隆就宣布了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人杀害刘义真、刘义符的罪行,并下令严办。徐羡之只好畏罪自杀,傅亮则被处死。

时晦本谓道济与羡之同诛,忽闻来上,遂不战自溃。——《南史.檀道济传》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谢晦不想坐以待毙,在江陵起兵反抗,但是不要忘了曾经的荆州之主是刘义隆,且宋军的主将是北府兵名将檀道济,因此谢晦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了,谢晦也被擒送建康斩首。这样一来,经过了血雨腥风的斗争,宋文帝刘义隆才把国家的统治权力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做到政由己出。这位宋文帝的做派,让我依稀看到了曾经的孝文帝刘恒进京继位后的做派,时代不同了,但做法极其相似。

小康时期:在刘裕、刘义隆父子二人的努力下,南朝难得的三四十年安稳日子。

从刘裕代晋自立,到宋文帝刘义隆政由己出的几十年时间里,南朝百姓的日子和东晋末年相比确实要缓和不少,这是南朝相对安定的一个小康时期。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由于刘裕的两次北伐,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虽然刘裕不能在这种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战果,统一中原,甚至连关中地区也得而复失,但在东晋、南朝的百姓们眼中,这位宋武帝建立的功业,已经初步满足他们的抗敌要求了。刘裕、刘义隆父子经历了孙恩、卢循起义的影响,刘宋代晋自立之后,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措施,来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巩固刘宋政权的统治。

东晋末年,渤海刁逵依附于桓玄,被封为豫州刺史,刁氏家族在京口一门显贵。刘裕在消灭了桓玄之后,把刁氏也连根拔起,把刁氏的土地财产分配了京口的贫民。

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余资称是。——《晋书·刁协传》

晋安帝的妻子王皇后死后,留下了四十倾的良田,刘裕请晋安帝下诏把这四十倾土地分配给贫苦人。这位王皇后正是是王羲之的孙女,琅琊王氏的子孙,刘裕的这一做法既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又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可谓一举两得。

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夺,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宋书·武帝纪》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当时江南地区的山湖川泽,大多数都被地方豪强所占据,他们向百姓征收税负,刘裕下令禁止了这种行为,打击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同时,刘裕又开始针对荆州、雍州等地的牧守将地方的资源据为己有、中饱私囊的情况,也下令坚决予以打击。刘裕在消灭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刘毅以后,曾经在荆州采取了减轻赋税和徭役的政策,获得了荆州士人的好感。在驱逐了司马休之以后,又针对荆州、雍州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减轻徭役的政策,获得了两州百姓的支持。东晋末年,曾经多次以政府的名义征发造船的材料,以及征用船只和车马用来做运输之用,当然征发就是不给钱的。刘裕下令以后政府需要造船的材料时,由政府指派专人来和民间谈好价格后采购,禁止强行征发的行为。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魏晋以来,百姓们深受兵役和苛捐杂税的折磨,很多铤而走险和逃亡的人很多。刘裕在称帝的第一年,就下令宽恕这些所谓叛逆和逃亡的人,同时又明确大家以前欠国家的各种不合理的赋税都可以不还了。到了宋文帝执政的时候,也按照刘裕的办法,进一步减轻百姓们的负担,目的是为了恢复南朝的农业生产秩序,恢复由于内乱和外患衰落南朝的国力。同时宋文帝对于深受水灾侵害的百姓,也调拨了百万斛米赈济灾民。

刘宋内政:刘宋初年的激烈政治斗争和文帝刘义隆统治下的短暂安宁

宋文帝又组织开展了清理户籍的工作,这样一来户口就比较准确,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人口数量清晰化,税收和兵源的来源更加清晰做到有恃无恐;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役赋的负担,不至于都加在少数人头上,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国家的经济秩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刘裕、刘义隆父子的一系列举措,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这些措施稳定了社会的经济秩序,进而保证了南朝的经济,国家机器的运行也趋于正常。

在刘裕、刘义隆父子的努力下,南朝百姓过上了三四十年的安稳日子,相比较于东晋末年,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对于分裂的国家来讲,百姓们的美好生活总是短暂的,到了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六十万大军大举南侵,南朝的百姓又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