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南北朝小传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最高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或他国国君)手里。



自秦始皇首称皇帝以来,皇帝成为帝制时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号称"天下大事决于一人",其地位至高无上,但一旦在皇帝前面加上"傀儡"二字,这个皇帝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之初便是傀儡,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废杀宋少帝刘义符,而立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乃是贪图其为人和善,母家又没什么势力,这种皇帝立了之后好控制。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汉献帝——傀儡皇帝的代表

一、稚嫩的新君

但刘义隆也并不是什么势力都没有,东晋时期皇权羸弱,门阀士族往往通过出镇地方以强大武力压制中央,百余年间多次发生的"荆扬之争"便是地方与中央冲突的代表。

荆州地处南朝上游,兵强马壮,荆州刺史往往还能同时都督附近的一些小州,凭借如此强大的实力,因此掌握荆州的实力派一般权势滔天,能借此倒攻中央。刘裕建宋后虽然鉴于东晋的教训,削弱了荆州的实力,但荆州依然是地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超级大州,有鉴于此刘裕死前曾有遗诏,让子孙后代轮流担任荆州刺史,以防止个别宗王长期管治荆州,进而做大。

《宋书·刘义宣传》:初,武帝以荆州上流形胜,地广兵强,遗诏诸子次第居之。

但徐羡之他们想要迎立刘义隆为帝的时候,刘义隆恰好正在担任荆州刺史。因而刘义隆接到徐羡之等人的消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赶往建康(今江苏南京)继位,而是想凭借荆州强大的实力

,以平定傅亮等人作乱为借口,起兵东下建康、夺取皇位。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王敦之乱可以说是第一次荆扬之争

能有这个想法,说明两点,一来刘义隆害怕自己一去建康就会成为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的傀儡,这是人之常情;二来则是刘义隆当时的政治眼光还很稚嫩。荆州是兵强马壮,但时年才18岁的刘义隆坐镇荆州不过几年,势力能有多深,要知道后来刘义隆的六弟刘义宣掌控荆州刺史近二十年,一旦起兵,还是失败,就知道据

地方造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况且徐羡之等人是借太后旨意诛杀的刘义符,程序是合法的,再来朝廷中央有徐羡之、傅亮等人把控,外有大将檀道济为外援,内外成掎角之势,地方各大实力派在没清楚局势走向前,不可能出手相助任何一方。这种情况下,刘义隆仅凭自己不太强大的力量想挑战宋朝中央,无异于以卵击石。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檀道济

如果刘义隆当时真这么做了,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或许傅亮、檀道济等人会在平定刘义隆之乱后,再立一个更加软弱的皇帝。幸好刘义隆最终没这么做,原因是有人劝他,王华(琅琊王氏、刘义隆心腹)告诉刘义隆"徐羡之等人所以要立刘义隆,不过是想让少主重用依靠他们罢了,以保证他们掌握大权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放心去好了。"刘义隆的大将到彦之(这个人很重要)也劝他"荆州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争夺天下,现在皇位自己飞过来,自然要抓住他,应当立刻赶往建康,迟则生变。"

《宋书.王华传》:祖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疑不敢下。华建议曰:"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今日就征,万无所虑。"

正是在群臣的劝解下,生性多疑的刘义隆才下定决心去建康登基。想要凭借荆州起兵,是刘义隆最可能走错的一步,幸好其选择了正确的路。但危机才刚刚开始,到了建康后,面对权臣,刘义隆从这时开始一步也不能错,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而刘义隆直到铲除权臣为止,确实一步也没错,正是通过这件事,刘义隆从一名普通藩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二、权臣的修养

权臣何以能成为权臣,自然是因为其从中央到地方安插上自己的人马,全面掌控国家军政大权,令皇帝政令不出宫门(最好宫内也没用),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尽可能掌握最大的权力,以防止皇帝日后反攻倒算。徐羡之等人作为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油条,自然深谙此理。

因此在刘义隆启程前往建康接任皇帝之前,徐羡之等人就利用权力真空时期,以中央的命令下诏由谢晦接替刘义隆出任荆州刺史,此举一举两得,既可以防范刘义隆登基后委任他人担任荆州刺史,在地方上培植保皇派;又可以凭借荆州强大的实力震慑中央,使刘义隆不敢轻举妄为。

《宋书·谢晦传》: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欲令居外为援,虑太祖至或别用人,故遽有此授。精兵旧将,悉以配之,器仗军资甚盛。

对此,刘义隆展现出了高超政治智慧。傀儡皇帝势力弱小,要想夺回权力,必然只能智取,最好是先让权臣麻痹大意,再暗中培植自己势力,只等时机出现,一举拿下。相反如果不自量力,想要硬碰硬,高贵乡公曹髦就是鲜活的例子。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曹髦

对徐羡之等人的要求刘义隆一一满足,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檀道济加号征北将军,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希望暂时能够安抚这些权臣。但刘义隆也并不是一味退让,也开始任命自己的亲信,其即位后即任用王华、王昙首(二人是从兄弟)为侍中,王华等人都是从荆州就跟随刘义隆的从龙功臣,至于为什么要任用他们,放到下面说。

谢晦本来是领军将军,现在外放为荆州刺史,领军将军一职自然要有人接任,刘义隆属意自己的心腹大将到彦之,而徐羡之等人也预料到刘义隆会任用到彦之,因此极力向刘义隆推荐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阳),然而刘义隆坚决拒绝徐羡之的提议,坚持要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刘义隆连老巢荆州都能让给谢晦,为何在此事上寸步不让,因为领军将军掌管宫廷禁军,等于说刘义隆的身家性命全在此人手上,如果不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刘义隆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北周权臣宇文护

交锋的结果是刘义隆获胜,掌控了禁军军权。徐羡之等人作为权臣难道不知道掌控禁军的重要吗,怎么甘愿将如此重要的职位拱手让人!原因很复杂,但大致能分为两个方面。

三、皇帝与权臣

徐羡之、傅亮等人压根不是合格的权臣。什么叫权臣,当然是大权在握,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了。但权力越大,风险也就越大,所以自古以来权臣要想不被扳倒,就必须尽可能的垄断大权、架空皇帝,而这决定了——权臣绝不能与他人分享权力,所以无论是西汉的霍光还是清初的鳌拜,都是在掌权途中干掉了其他辅政大臣,最终自己独揽大权、乾坤独断。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霍光剧照

这倒不是这些权臣心黑,而是由于权臣这个职业,要是人一多,难免会有分歧,轻则打嘴炮,重则刀兵相向,不得不这样做。春秋时期的鲁僖公曾有言:"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而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竟然有四个权臣,权臣一多自然便会有分歧,比如顾命大臣檀道济,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置之态度上与徐羡之等三人有所不同,例如他就不主张杀害庐陵王刘义真(刘裕次子)。

后来刘义隆正是根据这一点,分化这些权臣,并将檀道济收为己用,檀道济是四大权臣中武力值最高的,他的反水使得徐羡之等人失去了武力对抗的可能,后来谢晦据荆州造反,就是檀道济和到彦之平定的。乃至于后来徐羡之、傅亮等人想通过放弃权力,换取家族保全,但是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总之以徐羡之等人为首的权臣集团始终没能完成整合,推举出一个带头大哥,而造成各方分歧,政令不一,为刘义隆逐个击破他们提供了好机会。徐羡之等人为何没能完成整合,有内部各方牵制的原因,这来自刘裕临终的布局,辅政大臣各掌一部分权力,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压到其他所有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外部原因,也是刘义隆能铲除权臣的第二个原因。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士族门阀的反扑。东晋末年以来,士族门阀逐渐腐朽堕落,丧失了最高政治权力,刘裕建宋以后,士族门阀虽不甘心,但碍于实力也不得不俯首听命。然而刘义符之死和刘义隆继位,给沉寂已久的门阀士族带来的机会。本来徐羡之等人废杀刘义符,造成建立不久的刘宋政权急剧动荡,如果就此能造成刘宋的垮台,那么门阀士族便可趁机恢复其在东晋的荣光,然而刘义隆继位了,刘宋延续了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门阀士族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徐羡之等权臣与皇帝刘义隆的矛盾令他们看到希望,如果能够协助刘义隆将徐羡之等人赶下台,那么其就能够代替徐羡之等人掌权(当然这种掌权是在皇权的控制之下),算起来也算不错的交易。徐羡之、傅亮等权臣之中始终不能决出一个带头大哥,就是因为外有门阀的相逼,权臣集团中除了出身陈郡谢氏的谢晦(所以后来陈郡谢氏在南朝一蹶不振),均是寒门出身,与门阀士族有天然矛盾,如果其内斗必将给门阀士族机会,因此虽然权臣之间有矛盾,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暂时不能"攘外必先安内"。

只是这样一来内无主心骨,外有门阀士族与皇权两重压力,这种权臣集团是不会长久的。还记得上文提及的王华、王昙首吗,他们就是琅琊王氏出身,也是门阀士族的代表,透过他们,刘义隆将大部分门阀士族拉倒了自己这一方,并利用徐羡之等人的矛盾,慢慢削弱其权力。

刘义隆:傀儡皇帝夺权教科书式操作指南

刘义隆继位之初形势

元嘉三年(426年),最后摊牌的时刻到了,刘义隆宣布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擅杀少帝刘义符及刘义真的罪行,要将徐羡之及傅亮治罪,并决定亲征谢晦,命雍州刺史刘粹、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中领军到彦之先行出兵。徐羡之闻讯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晦则出兵反抗,但知檀道济协助刘义隆讨伐即惶恐不已,无计可施,不久谢晦军队溃散,谢晦试图逃走,但被擒处死。刘宋初期,盛极一时的权臣集团就此灭亡,而刘义隆也趁机将大权收回。

纵观刘义隆收回皇权的过程,可以说雄才大略,但也是时事所致。固然刘义隆政治手段丰富,但是如果没有南朝这一特殊时期,门阀这一特殊阶层的存在,造成徐羡之等寒门出身的权臣投鼠忌器,刘义隆想要收回大权之路不会这么好走。

刘义隆初到建康的时候,徐羡之曾问傅亮对新君的感受,傅亮回答说其在晋文帝、晋景帝之上。徐羡之对傅亮说,那刘义隆一定能明白我们的心意,傅亮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不一定"。后来的发展果如傅亮预言。

刘义隆掌权后,由于东晋末年联合刘宋初年的连年战乱,南朝国力不断衰弱,因而刘义隆首先要做的便是重振南朝。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宋书》、《魏书》、《南史》、《北史》、《宋文帝与父皇刘裕的顾命大臣》(唐春生)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