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讲坛--四书《论语·雍也》


中华传统文化讲坛--四书《论语·雍也》


雍也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雍也》是《论语》第六篇的篇名。


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华传统文化讲坛--四书《论语·雍也》


《雍也》一篇包括30章。


我们按照章节划分为十五个部分进行具体赏析。


今天我们进行第十二部分的具体赏析。


6-23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6-24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王之道。这反映了孔子对周礼的无限眷恋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