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清芬滿瀟湘

半畝方塘一鑑開

2002年的7月,對於剛從某院校幼師專業畢業的姚先雲來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她懷著對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憧憬,成為了福建一所自閉症兒童康復機構的教師。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了能夠實現自己理想和價值的人生舞臺,對於一位20歲的姑娘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幸運的呢?

白天,她圍繞著那些孩子一絲不苟地工作;晚上,她挑燈閱讀與自閉症康復相關的書籍報刊來提升自己。一年的辛勤耕耘之後,出類拔萃的她成為了學校的骨幹。領導多次安排她到北京、山東等地培訓學習,希望她在學成歸來之後能夠為特殊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她也不負眾望,工作更努力了。三年之後,姚先雲被任命為教導主任、培訓部部長。不僅工資收入有了很大提高,還分到了一間單身公寓。她如一艘乘風而進的船隻,正鼓滿風帆駛向理想的未來。

然而一次偶然的相遇,讓姚先雲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那是2008年10月的一個星期三,姚先雲正在辦公室備課。“篤,篤”,一陣輕輕的敲門聲傳來,門外站著一對母子。母親神情憔悴,疲憊不堪;孩子雙眼無神,呆滯麻木。原來,這對母子來自家鄉華容,幾年以來,家長帶著孩子輾轉全國各地,聽說哪裡效果好,就帶孩子往哪裡去,已經耗光了所有家產。在北京進行了三個月的康復訓練後,高昂的費用讓他們不得不放棄。這一天聽人介紹福建有一位華容籍的老師,康復效果好,費用低。於是他們慕名而來,向姚先雲求助。

職業的使命感和同鄉的親切感讓姚先雲義無反顧地為孩子做起康復訓練來。半個月後,孩子的眼神變得有一些靈氣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延長了。媽媽為孩子的變化喜極而泣。可惜他們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再次提出離開。姚先雲苦口婆心地勸媽媽留下來,孩子一定會有更起色的。然而這位媽媽無奈地說:輾轉漂泊太久,家裡一貧如洗、債臺高築,現在實在是連住旅店的錢都沒有了。如果家鄉也有你們這樣高水平的康復機構就好了,我們一家人就有救了,華容的自閉症孩子就有救了……

看著這對母子蹣跚離去的背影,姚先雲的心痛了,她多希望自己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還這些家鄉的親人以明媚的笑臉。就在那一刻,她的腦海裡跳出了一個的念頭:為了家鄉的自閉症孩子,回去!

什麼前途、職稱,什麼同事情、領導意,都攔不住姚先雲回鄉的腳步。她要回到家鄉這片小天地裡,開闢只屬於自己的半畝方塘。決定可以是一時的衝動,事業卻是一世的承諾與追求。內心清明如鏡的她知道,此去困難重重,坎坷多多。

敢想敢做的姚先雲對未來做了種種設想,那麼迎接她的是什麼呢?

要留清芬滿瀟湘


要留清芬滿瀟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