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談起古代的宦官制度,也就是中國有著這麼奇特的一個職業了,太監的出現可以說是非常早的了,在秦始皇年代就有著趙高擾亂政權的說法,再追溯得久遠一點就回到了商朝時期,畢竟在那時候甲骨文就有過相當一些記載。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皇室血脈的一種純正。當時皇宮那麼大,肯定是需要人力去幫忙幹活的,但是總不能使喚細皮嫩肉的女人吧,因此,只能找來男人了,但是男人總有一些血氣方剛的,皇宮裡面宮女又多,難免控制不住自己,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某些不必要的混亂,就把這些入宮幹活的男性給進行宮刑了,而太監這個職業就是從這裡來的。再後來,太監的職業也就成為了皇宮貴族專用的了,大家對他們的稱呼有的稱呼為宦官,有的則為太監等等,其實都一樣,總而言之他們就是在皇宮裡面被人使喚的存在。

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明朝時期,宦官可是到了鼎盛時期,,朱元璋在當時開設了一個職位叫做司理太監,從此,太監除了被人使喚以外,也擁有了自己的權力。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明朝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比較厲害的太監人物,例如那個當時成為了世界首富的劉瑾,還有被人稱為九千歲的魏忠賢。

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不過太監那麼多,總不可能個個都是人才就是了,大部分都是活在小小的皇宮底層的宦官們,而這些小宦官們有沒有什麼宏大的理想又或者是目標呢,自然是有的,他們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去冷宮當中伺候那些遭受冷落的妃子。有人這時候會問了,伺候她們幹嘛,她們再怎樣也翻不了身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很明顯,都是為了利益而去的啦。

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一代皇帝后宮坐擁三千佳麗,嬪妃就幾十數百人了,後宮嬪妃為了能夠讓皇帝臨幸她們,可謂是使盡手段,宮鬥劇看得多都知道,能夠當到皇帝的貴妃,走到這裡是真的不容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犧牲了多少人才能夠成功啊。與人相爭就有可能出事,只要出事了,將會被皇帝打入冷宮,人誰無錯,何必這樣對她們呢?

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不過只要一有人被打入冷宮,宦官們就開心了,因為能夠去冷宮伺候這些入冷宮的嬪妃,得到的好處也是相當多的。不是所有人都耐得住寂寞的,剛入冷宮可能還好,那後來呢,隨著時間推移,假如不花點錢打點下,讓太監們在皇帝面前說說好話之類的,哪裡有翻身的那天呢?由此可見,一個妃子就能夠讓宦官們收到不少錢財,那一大堆妃子不就更多了。

古代宦官有兩個美差,一是去“敬事房”,其二是去伺候冷宮妃子

當然了除了去冷宮算是一件好差事,去敬事房工作更算是一件美差了。敬事房是什麼地方大家應該都瞭解吧,是讓妃子給皇帝臨幸的一個地方,在敬事房工作的太監每天需要做的就是把嬪妃們的牌子讓皇上挑選,看看哪個適合之類的,這樣子嬪妃自然想要花錢賄賂宦官們讓他幫自己的忙,畢竟能夠得到皇上的臨幸,萬一還懷有龍胎,豈不妙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