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們該用什麼守護內心的善良

文|旮旯

“真正糟糕的是,許多下流的事情有時候幹起來卻十分有趣。

——《麥田裡的守望者》”

小說主要講述一個16歲中學生霍爾頓,看透了成年人的世界中充滿了虛偽,物質至上,精神世界一片荒蕪之後,內心極度苦悶、彷徨和憤怒,從而燃起了想要逃離的故事。上面一幕發生在霍爾頓入住的酒店時,透過窗戶看見一對年輕情侶正在用嘴玩著互相往臉上噴水的惡作劇而發出的一些感嘆。

人性中那些不曾嘗試,或者說黑暗的部分往往讓人著迷。血腥、暴力、色情、虐待往往最為吸引人的眼球,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會有過一些齷齪的想法,只是基於法律和道德,被壓制下來。

曾經在我年少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想法,我曾經因為一根想吃很久的雪糕而去偷竊;我曾經用木棍挑逗過一個無人看管的精神病患者,就算如今我長大成人,我內心的惡仍然在特定的時候突然湧出,我平時總是以一個有素質的人自居,可是每當我長時間這樣控制自己的時候,我總會在一條無人的街道上,隨手扔掉手中的空瓶子,並一腳把它踢到空中,這讓我特別舒暢。

可是每次當我走在犯錯的邊緣的時候,都有另一個我出來阻止自己,你不能影響別人,你這樣做不道德,你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一度以為自己是一個病態,可是後來我慢慢的發現,人性就是一場善與惡的較量,而規則就是來管控惡的底線的標準。

道德,是管控惡的第一道規則

我曾經看過《時代》雜誌裡面的一個故事。

一個身患重疾的母親,在臨別之際,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要結婚——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忠誠。”

她已過30的孩子,疑惑地問:“可是世事無常啊,媽媽。”

母親說:“那就在不忠誠之前離開。你是自由的。”

我很認可這位母親對女兒說的話,婚姻中,在不忠之前離開就是對於一段感情最好的結束,是一位母親教給孩子面對婚姻的最好美德。

可是有的時候,道德的約束並不能很好的管控人性的惡,節節攀升的婚外戀比例就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潘綏銘曾在採訪中說。

“最意外的是中國的婚外戀,無論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妻子的婚外戀,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中國大約每3個丈夫和每7.5個妻子中,就有一個曾經出軌。”

無論基於什麼原因,我想出軌都算得上下流的事情,因為它背叛了對婚姻的忠誠。將“忠於愛情,忠於婚姻”的誓言踐踏的一文不值。

如果想擁有一段永不背叛的婚姻,除了每個人基於心底的道德約束是不夠的,我想冰冷的婚前協議是有必要的,很多人都羞恥於簽署婚前協議,認為那是愛情不純粹的象徵,是對另一半不信任的體現,可是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明確的規則,反而能讓人做到忠誠。


《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們該用什麼守護內心的善良


法律,是管控惡的最後一道防線

印度黑公交案,一名23歲女大學生和男友誤乘了一輛不正規的公交車,車上6名男子見色起意,將其男友毆打昏迷綁在駕駛室裡,隨後將女大學生輪姦,最後兩人被扔到路邊,兩人被路人送到醫院,女孩13天后不幸逝世。

這起事件引發了印度全國各界的強烈憤慨,在全社會的關注下,4名罪犯判處死刑,1名罪犯入獄後自殺,一名未成年人判處監禁3年,時隔8年,今年1月四名死刑犯被執行死刑。

曾有數據顯示,印度每隔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強姦案,60%的印度女性曾遭遇強姦。在印度,法律、社會等因素對強姦犯罪的“寬容”縱容了強姦案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強姦定罪不明確,法庭執法不嚴格,社會容忍強姦犯,受害者反遭責難。更加助長了印度成為強姦事件的發生。

在印度,制定法律的人是大多是男人,而受宗教等傳統思想影響,社會充斥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必然導致了法律制度的偏頗,從而導致了管控惡的底線被放寬,在約束力不夠的情況下,那麼人性惡的一面必然會被放大。


《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們該用什麼守護內心的善良


不僅僅在印度如此,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忍受著痛苦。

我曾經看過紀錄片《侶行》中講阿富汗女人的一期,阿富汗的女人一生都要裝在套子裡,這個套子叫做布卡,厚厚的布卡將整個身體裝在裡面,甚至連過馬路都看不太清,她們當然不想這樣,可是這是被男人要求的,一旦你不遵守,你會被丈夫割掉耳朵或者鼻子,如果你報警,男人會被關押一個禮拜,出來之後會直接殺了自己的妻子,在這裡女人連男人的附屬品都算不上。很壓抑,特別壓抑,在這個愚昧,黑暗,不斷爆發著戰爭的國家中,這就是這裡的法律。

當法律都不公正的時候,那人類社會將會失去對惡的約束,人性的惡會讓人類痛苦不堪。


《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們該用什麼守護內心的善良


最後

馬丁·路德·金曾經說過:“黑暗不能驅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驅走仇恨,只有愛心才能做到”。法律就是光明的武器,道德就是愛心的良藥,法律和道德就是守候在惡的邊緣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人們在稻田裡奔跑玩耍,只要有人靠近懸崖,就會一把抓住他們。


《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們該用什麼守護內心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