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鈣化是比較常見現象,如何區分古玉真的鈣化和仿的鈣化呢?

玩古賞今


這個問題恐怕只有資格回答一半,也就是古玉真品鈣化是什麼樣。由於收藏玉完全在海外,一般也都是在拍賣行上手藏品,新仿品沒機會上手。可以說過去三個月在頭條裡的評論區所見到的仿品要遠遠多於過去幾十年所見仿品的總和。至於仿鈣化什麼樣,還真沒上手過,沒有概念,也不知道現在仿到什麼程度了,當然也無法解釋二者之間的差別了。

古玉鈣化,行話雞骨白玉。成因就不贅述了,凡玩古玉的人都應該知道。藏品中有雞骨白的不在少數,程度不一,分享幾件。這些都是通過拍賣公司競拍入藏的,來源可靠,斷代準確,可作對照。

1-2. 漢朱雀頭飾,完全雞骨白(鈣化)。

3-5. 西漢螭龍耳杯,一半雞骨白,另一半微沁。

6-7. 西周鳥紋玉斧,邊緣鈣化。

希望在評論區能見到玉友的藏品,但不會對真仿作判斷,如上所述,沒資格。









卓然堂


古玉的鈣化行內所謂骨白,其形成是有先決條件的,古人認為是地熱所致,這應是較片面的認知,地本有熱,這是之一,形成的條件有人認為是幹坑,或不盡然,應與有石灰石成分的環境有關…古玉真的鈣化骨白是有特徵可尋的,其形成是一個漫長漸變過程,一定存在漸變跡象,歷千年數千年,玉德的堅貞由歲月去實證了,對比仿品的一步登天是一目瞭然的…真品光澤與先人留下的氣息是仍然存在的,有人用透光與不透光論,透不透光與歲月所致鈣化程度有關,若作否決定論應是不可取之法,說到底與透不透光關係不大,但有的器物能透光的可能從透光看出變化層次,今仿品也去仿其光澤,透光不透光的都有,關鍵處是在對器物光澤與氣息的感悟…有人又以是否有牛毛紋去論,牛毛紋尚有真假,若論之亦深也哉…很難用言詞去表達,和人和物之難在眾觀不一,器物出土與出土後傳世越數百年千年者所呈相不同,細看與粗看過實物的人、歷練與涉淺的人所觀亦盡不同,實古玉魅力所在…理雖多但道是一,萬法亦歸於一…











謝亞鐵


古玉鈣化是古玉受浸的一種極端的表現,俗稱雞骨白。它的成因非常複雜,它的形成與入土時間有關,非兩千不成。漢後古玉也有雞骨白現象,多為局部且無漢代雞骨白神彩。有句行話這樣說:玩玉不玩雞骨白等於白玩。說明這樣的古玉稀少而珍貴。真正到位的雞骨白,雖鈣化不失玉感,油潤帶有強烈的光澤。如圖這是一塊戰國時期的龍鳳玉牌,中間兩個篆書“衣帶”兩字。給人以古樸厚重之感,實為不可當得之精品。除此雞骨白的形成還與墓室的深度.高壓高溫.水.石灰等有關。

仿品的鈣化與所用原料有關,多為玉皮和石性大的玉石為主,再加上鹼燒酸咬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乾澀.蒼白毫無玉性的石頭,與古玉雞骨白風馬牛不相及。仿品雞骨白單一反映了玉石鈣化而反映不出浸色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由於古玉所處的環境是極複雜的,在雞骨白的基礎上間或有硃砂.碳.水銀.土.青銅等浸色,這種複合浸色對於做仿者是可能完成的任務。




愛玉者說


玉器的鈣化。




手機用戶52416471612


斷代。通過這玉的鈣化的土壤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玉它的鈣化是不是從古代到現在鈣化?還是人為的鑲上去或者塗上去的。


可可潘琴


還是對比較好。防的沒有寶光!


李冀農


我這個夠不夠味



用戶4194838181996


這個看不懂是綠松石還是玉石,謝謝那解釋一下,還是假貨




破銅爛鐵垃圾一枚


請教各位老師。





馮翊堂


在皮而不入骨,水或手長時間把玩會見本色。出現鈣化是玉石中的軟的部分,不是連成而是小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