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心理學: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過去,有個說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現在邊緣型人格可以治療了,只要經過2年治療,有四成的人可以緩解,6年的話,將近7成的人可以緩解,10年的話,將近9成人可以緩解。緩解就是指不再符合DSM的診斷。

DSM的BPD診斷準則

以下加粗表示的特徵為邊緣型人格的常見症狀。

從動力學角度來看,先天的衝動控制不好和情感不穩定。

一個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會哭到半夜不睡覺,如果沒有一個好照顧者,就不會建立夠好的人際關係,就沒辦法形成足夠的認同。

沒有足夠的認同,就會出現慢性的空虛感。空虛會出現不適且強烈的憤怒,憤怒反而是他最強烈的情感。憤怒是欲求受挫之後的反應。

因為認同障礙,他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才會找一個安全的關係,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開始會出現被拋棄或害怕,瘋狂的想象或現實的被拋棄,是一種不穩定劇烈的關係模式。

這種狀況下,自殺或自殘就是一個吸引照顧者注意的方式。

每天一點心理學: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1c 被拋棄的害怕

2c 不穩定、劇烈的關係

3b 認同障礙

4a 衝動

5d 自殺或自殘行為

6a 情感不穩定

7b 慢性空虛感

8b 不適切、強烈的憤怒

9a 現實感失誤

青少年的BPD

BPD是人格病理學的核心,同時可能是所有人格障礙症狀裡最有代表性的。在過去的10年裡,科學檢測的BPD在青少年人群裡的實驗增加了五倍。

證據表明,BPD的穩定性真的會隨著人生階段而變化。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臨床問題

病人使用的是一些過時的求生策略:如果一個3歲的小孩,一哭二鬧三上吊,你還能理解,13或14歲的孩子,再用這種方法,你勉強理解,如果一個30歲的人還用這樣的方法,你就會避之而不及。

常見的症狀:

  1. 情感煩躁:情感不穩定。
  2. 認知困擾:一輩子帶著淡淡的哀愁。
  3. 衝動行為:飆車等。
  4. 麻煩關係:一哭二鬧三上吊,瘋狂想象或逃避被拋棄。

乾柴烈火式複合模式:誇現的氣質,是隱藏在邊緣型人格之下的,神經生物層面的外層“表象”。在點燃了一些急性的,易興奮的症狀之後。

點燃事件:可能是常態性的,通常發生在家庭之外,且通常出現在個人需要扮演比先前更自主的角色之際,例如,上學、交朋友、約會。

對於無法完成的事情,邊緣性人格障礙會逐漸發展出一套想法就是無論是否與失敗有關,病人會認為父母該負起的責任。

父母對病人的這種把個人失敗歸咎於他人感到懊惱,接著難免會引發強烈的家庭爭執。

情感調節是邊緣型樣貌的一個維持因素

情緒的不穩定性

身份的混亂

負關係

衝動

增強的情緒導致失憶

BPD患者表現了增強了的健忘症,當接收到負面刺激的時候,同時積極的刺激產生了階段性的記憶調整效果。杏仁核超強的反應效率針對負面的刺激會對認知失調產生變化。

邊緣性人格容易受到驚嚇反應。

邊緣型症候群

  1. 靠近神經症邊界:依賴型憂鬱,靠著別人才能生活
  2. 有若、彷彿型:努力討好型
  3. 核心型:兩極震盪型
  4. 靠近精神病邊界:放棄建立界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