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拖延症,但你知道提前症嗎?

相信大家對拖延症都不陌生。身邊很多人、或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許就是拖延症患者。拖延症患者會表現出很多特徵,最典型的,就是會把計劃要完成的事情在有效期內無限往後推遲。


換下的衣服還沒洗?今天才週四,到了週六再洗好了。

轉眼到了週六。

早上不想起床,下午再洗吧。

到了下午。

晚上再洗吧,晚上也沒什麼事,順便把地拖一下。

到了晚上。

太困了,實在太困了,明天還有一天,明天再洗吧。

……

就這樣,拖了超級久,終於鼓起勇氣來到洗衣機前時,發現,洗衣液用完了。

哦,上次說買洗衣液,忘了。

你知道拖延症,但你知道提前症嗎?

圖片源自網絡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的行事風格。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行動。這樣決絕的意志,也是感動了很多人……


但你知道嗎?在拖延症的對面,存在著一種症,叫“提前症”


提前症與拖延症恰好相反。拖延症患者會把事情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做,而提前症患者則在deadline之前很久,就把事情提前完成了。


就拿旅行定機票這件事來說。有拖延症的人,在出發前一個禮拜是不會買好機票的,他們可能反覆看了很多次,對比日期、對比價格,但也只是看看而已。因為最終敲定就是一瞬間的事,再不敲定就不用出門了。


而有提前症的人,則會早早開始看機票,而且不會反覆花費太多的時間。即使要熬夜定機票定行程,他們也在所不辭,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比一件事拖著不做更痛苦的了。


很難想象有拖延症和有提前症的人住在一起會是什麼場景。可能會有很多名場面發生吧……常說“同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但拖延症和提前症,誰會低頭呢?


拋開其他因素,拖延症和提前症最大的區別在於:完成任務的風格。

你知道拖延症,但你知道提前症嗎?

圖片源自網絡


一件事什麼時候開始做或什麼時候完成才最合適呢?有提前症的人說:當然是早早開始準備!拖到最後一分鐘?我才不相信這樣能完成或做好這件事呢。拖延就是因為缺乏計劃或提前制定計劃失敗,才拖延的。


有拖延症的人聽了表示不服:為什麼要那麼衝動、還把自己弄的那麼緊張呢?早早行動聽上去不錯,但它不會打亂其他計劃嗎?所有事情都提前做、一把抓,豈不是分不了輕重緩急了?為什麼要活的像個大型“任務速度完成機器”呢?


二文和她的男友都從事碼農工作。二文是出了名的能拖延,任誰催都不管用,“你可以說我,但你沒辦法強迫我,我是堅定的拖延擁護者”。


而二文的男友,雖說沒有提前症,但也習慣儘快把事情做完,起碼不會拖到最後一刻。他倆還是常常會為這些事小小地爭執一下。尤其是和工作相關時。


有一次,兩人都面臨各自公司的季度考核,而二文考核內容還包括一個限期任務。二文一如既往貫徹著不到最後不開始的理念,但男友早就著急的不行了。


“為啥不每天做一點?這樣最後任務會輕很多啊”。

“能一兩天加急完成的事,我為什麼要每天都做?”。

“何必把自己搞得那麼累,一時爽、火葬場啊”

“那也比天天火葬場好吧”。

你知道拖延症,但你知道提前症嗎?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不論是拖延還是提前,都沒有比對方優先或高級。對提前症患者來說,隱形的思想負擔要遠遠大於可見的體力和其它負擔,只有早早開始,才能緩解思想負擔。


而對拖延症患者來說,拖延的行為使得他們受益,不僅在deadline之前的效率出奇的高,又沒有耽誤其它時間,思想負擔雖然也有,但還不足以讓他們提前行動。


只有相互理解、做好責任分配、達到充分信任,才能消除或緩解拖延症和提前症患者之間的衝突。有著極端行事風格的兩個人在一起,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受到影響,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調和。


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一下對方的需求和價值觀,甚至可以建立相互學習的關係,畢竟兩種行事風格都有其可取之處。


就像二文說的,可以說,但不可以強迫。可以不接受,但也不必歧視。多一份理解,相處起來就容易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