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想法、做法就是能力


看法、想法、做法就是能力

能力,是人們常說的,譬如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之類等等。

能力到底是什麼呢?似乎具體說起來又很含糊,直言吧,又少話語。其實,能力不僅是一個“能不能幹”的問題,即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邏輯鏈條”“邏輯體系”。

我讀魯迅研究專家楊義先生的《重回魯迅》(上海三聯書店2017年2月第1版),獲得一個重要概念——“魯迅眼光”。以這一概念為實在指針,我在閱讀魯迅著作的過程中頓悟:能力就是看法、想法、做法的有機統一。或者說,看法、想法、做法的綜合就是能力。如此,則在思考能力問題、錘鍊能力問題、考察評價能力問題上,就很簡捷便利了。其中,看法決定想法,想法決定做法,做法實施完成後就體現為一個人在一件或幾件事項上的思維與作為能力了。

所以,看法是人的第一能力。當然,看法和想法是直接密切的,難以截然分開。

自形成這樣的概念與思想之後,我在閱讀魯迅著作,特別是閱讀魯迅雜文時,就格外注意“魯迅眼光”——看法問題,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能力——看法與想法。至於做法,只要遇到事情,是不難按照看法、想法所形成的邏輯力量而卓有成效地付諸作為的。

“魯迅眼光”——看法,是非常有自己特點的,多是“以小見大”的邏輯推演比如,從“喝茶”這一日常生活形態出發,首先“看到的”是“茶色”“茶具”,進而提出了“會喝好茶”的“特別的感覺”問題。再進一步則是“看到”了“雅人”與“粗人”對於“茶”的“細膩和銳敏感覺”不同,接著與“秋思”聯繫起來“看”和“想”,最後把“細膩和銳敏的感覺”上升的“生命進化”問題,同時在“粗人”與“雅人”的比較中隱含地表達出“粗人”的“細膩和銳敏”在於勞動的農時、工時問題,“雅人”的“細膩和銳敏的感覺”不過是“享清福”。如此,則在“不顯山露水”中嘲諷批判了那個年代的“雅人”“上等人”。

所以,無論是誰,訓練和發展自己的能力,首先都要在“看法”——眼光、眼力上下工夫。但必須明確的是,僅僅靠個人的“工作圈”“生活圈”是不大可能發展出卓異的眼力的,還是需要“讀書”這個路徑的。在此,我講一個我個人的經歷。在工作單位工作時,時有懸掛獎牌、宣傳牌等事項,不免要在牆上釘釘子,為了保持水平線,同事提出用水平儀,我說不用,我的眼力足夠。多次以後,同事對我說,你的眼力在校正水平尺度時,確實與水平儀的結果一樣,我們事後悄悄驗證過了,但為什麼這麼準呢?我說,我常年看書,眼睛每天都在“走水平線”,如此而已。

楊義先生指出:“讀魯迅可使心靈眸子如巖下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真若發展自己的“看法”——眼光、眼力,讀魯迅是最佳的選擇和作為。

看法、想法、做法就是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