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員後,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去年10月,朋友小新所在公司由於管理層理念不合,加上效益每況愈下,開始裁員,裁得幾乎只剩下幾個股東。作為普通員工的小新,毫無懸念地,也中了“頭彩”。

這半年裡,由於年前不好找工作,年後疫情突發,大部分企業縮編,小新求職之路難上加難。每次見他,他都忍不住和我哭訴:還是大公司靠譜,剛畢業那會兒應該果斷選擇進大公司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員後,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該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是個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了。

實際上,雙方各有利弊。不過,跳槽到大公司的確是經歷過小公司裁員風波的職場人大多數選擇。

為什麼說去大公司更好?

1. 平臺大,資源多,跳槽更容易

物理學上有個詞,叫“虹吸效應”,指的是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與位能差,在壓力作用下,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從而使得高處的水被吸起來。

這個詞用在社會學中,意指:某個區域將其他區域的資源全部吸引過去,從而使得自身比其他區域更具有吸引力,並不斷正向循環

這個道理,和牛頓在幾百年前說的“如果我能看得更遠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樣的。在大公司,員工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資源、技術和機會,還可以接受全面系統的培訓,見證大公司規範化的管理,從而培養系統化、流程化的思維,和良好的職業習慣。

在跳槽、求職時,大公司也是個很有分量的背書,很多企業在招聘時候不僅會關注求職者的學歷、學校等硬性條件,在大公司的歷練也會成為HR眼中的一個亮點。而且,從大公司跳槽到其他公司,就像從山頂往下跳,再不濟,也只是落到半山腰,而不是直接摔在山谷。

2. 抗風險能力更強,福利待遇有保障

這段時間,一場疫情,就暴露了哪些企業在“裸泳”。很多中小企業在危機中搖搖欲墜,甚至有不少公司直接倒閉了。

相比之下,大公司受影響程度就小了很多。大公司成立時間往往更久,經歷過的風雨更多,已經形成一套專門的防禦風險機制。當危機到來,會快速採取相應舉措,而且國家也不會輕易讓巨頭企業倒閉,所以總體而言,大公司更穩定。

除了穩定,大公司在保障員工權益方面也更規範,更合理。就像前文提到的小新,他被裁員時,老闆沒有提前打招呼,一聲下令就裁了,員工們也只拿了一個月的賠償工資。告公司不合法?小公司在走投無路時並不在乎這點聲譽。而大公司就算出了事,也不會隨便拿員工“開刀”,真要“開刀”,也會走正規的法律程序,切實保障離職員工權益,維護自身名譽。

3. 認識優質圈子的人,讓自己更努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為了給兒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搬了三次家,現在也有家長們爭先恐後買學區房——為了下一代能進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泡菜效應”:

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味道是不一樣的。對於人,也是如此。人在不同的環境裡,由於長期耳濡目染,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會產生明顯的不同。

大公司在招人時候要求更嚴苛,因此大公司往往聚集了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大公司,不僅可以結識優質圈子的人,同時,在同事們的壓力下,也會促使你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員後,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如果想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該怎麼辦?

1. 鎖定目標企業,並留意內推機會

“不打無準備的仗”,求職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求職者博弈的目的是贏取offer。“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投簡歷前,應先根據自己的行業鎖定想去的大公司,然後通過招聘APP、論壇、官網等多渠道瞭解、收集目標企業的核心業務、過往表現、用人風格、企業文化和招聘要求等內容,這樣不僅可以知道目標企業是否符合自身期望,同時也可以反觀自身是否匹配該公司的需求。

在這一階段,同時還要留意有沒有內推機會。內推是求職效率最高的路徑。職場新人小雪在找工作時,由於沒有足夠的經驗很難通過簡歷篩選,後來她得知有個初中好友在內部上班,便主動聯繫,看好友是否能夠幫忙內推。好友爽快答應了。得到面試機會後的小雪倍感珍惜,在充足準備下最終斬獲心儀的offer。

所以在鎖定目標企業後,不妨多留意一下身邊是否有朋友,比如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曾經的同事、認識的朋友是否曾經在這家公司就職。有了熟人的內推,能幫助求職者跨過許多大公司的招聘門檻,比其他人更快拿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2.分析並挖掘JD核心需求,及時彌補技能短板

從用人標準來說,小公司由於人手不足,用人一般都是多崗調用,所以招人時候會更傾向於全技能人才;而大公司崗位專一,分工明確,因此喜歡專業性強,技術嫻熟,且富有創造力的求職者。

所以,為了在HR面前展現“雖然我來自小公司,但我很符合你們的需求”,求職者在投簡歷前應該認真研究JD的核心需求,並審視自己是否滿足條件,如果還沒有滿足,在求職空窗期應及時充電學習,彌補技能短板。那麼,該如何分析JD呢?有3個小建議:

  • 找出崗位描述中的硬性要求,比如年齡、工作年限、從業背景等,對於硬性要求,需確認自身符合要求,才考慮進一步投遞簡歷;
  • 找出崗位描述中的軟性要求,比如責任心、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對於軟性要求,需提前準備相關案例驗證自己符合這些要求,並寫在簡歷的“個人評價”裡;
  • 圈出崗位職責中的關鍵詞,什麼是關鍵詞?拿招聘官網上的一則培訓師的招聘信息來說: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員後,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招聘官網截圖

紅部分是這則招聘信息中的關鍵詞,也是該崗位的核心需求。

“負責實體渠道網點的支撐和培訓”,意味著求職者要有培訓經驗和能力;

“銷售產品並指導店員銷售”,說明除了會給人做培訓外,還要具備銷售技能;

“負責項目運作”,說明求職者最好還有一定的項目管理經驗,熟悉項目運作流程,具有一定項目統籌能力。

分析後,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經驗寫在簡歷上,讓HR一眼看到你就是他們的最佳候選人。

3.不卑不亢,保持良好心態

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很幸運,沒投幾份簡歷,沒面幾次試,offer就到手了;但更多的人,需要歷經簡歷石沉大海、面試屢屢被拒的階段,才能如願以償。

在求職期間,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做到“不卑不亢”。

“不卑”,不因為自己出身於小公司而妄自菲薄。

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之所以難,往往不是因為實力,而是因為背景。所以保持自信,多在簡歷、熟人推薦方面下功夫,一旦拿到面試機會,後面的求職路就順暢很多。

“不亢”,不因為過往在小公司的成績而驕傲自滿。面對與大平臺裡的精英差距,應保持虛心,持續提升自我,強化技能,補充短板,才能在獲得面試機會後大展身手。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員後,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大公司是很多歷經小公司挫折的職場人的嚮往。跳槽不易,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更不易。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機會沒來之前,韜光養晦;機會來臨,主動出擊,一定能厚積薄發,實現完美蛻變。

我是週週,專注發現人們身上的閃光點,平時寫職場乾貨,也寫勵志人物評。歡迎關注,變強變厲害的路上,有你真好。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