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员后,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去年10月,朋友小新所在公司由于管理层理念不合,加上效益每况愈下,开始裁员,裁得几乎只剩下几个股东。作为普通员工的小新,毫无悬念地,也中了“头彩”。

这半年里,由于年前不好找工作,年后疫情突发,大部分企业缩编,小新求职之路难上加难。每次见他,他都忍不住和我哭诉:还是大公司靠谱,刚毕业那会儿应该果断选择进大公司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员后,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该选择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是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了。

实际上,双方各有利弊。不过,跳槽到大公司的确是经历过小公司裁员风波的职场人大多数选择。

为什么说去大公司更好?

1. 平台大,资源多,跳槽更容易

物理学上有个词,叫“虹吸效应”,指的是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在压力作用下,液体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从而使得高处的水被吸起来。

这个词用在社会学中,意指:某个区域将其他区域的资源全部吸引过去,从而使得自身比其他区域更具有吸引力,并不断正向循环

这个道理,和牛顿在几百年前说的“如果我能看得更远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样的。在大公司,员工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源、技术和机会,还可以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见证大公司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培养系统化、流程化的思维,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在跳槽、求职时,大公司也是个很有分量的背书,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候不仅会关注求职者的学历、学校等硬性条件,在大公司的历练也会成为HR眼中的一个亮点。而且,从大公司跳槽到其他公司,就像从山顶往下跳,再不济,也只是落到半山腰,而不是直接摔在山谷。

2. 抗风险能力更强,福利待遇有保障

这段时间,一场疫情,就暴露了哪些企业在“裸泳”。很多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摇摇欲坠,甚至有不少公司直接倒闭了。

相比之下,大公司受影响程度就小了很多。大公司成立时间往往更久,经历过的风雨更多,已经形成一套专门的防御风险机制。当危机到来,会快速采取相应举措,而且国家也不会轻易让巨头企业倒闭,所以总体而言,大公司更稳定。

除了稳定,大公司在保障员工权益方面也更规范,更合理。就像前文提到的小新,他被裁员时,老板没有提前打招呼,一声下令就裁了,员工们也只拿了一个月的赔偿工资。告公司不合法?小公司在走投无路时并不在乎这点声誉。而大公司就算出了事,也不会随便拿员工“开刀”,真要“开刀”,也会走正规的法律程序,切实保障离职员工权益,维护自身名誉。

3. 认识优质圈子的人,让自己更努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为了给儿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搬了三次家,现在也有家长们争先恐后买学区房——为了下一代能进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味道是不一样的。对于人,也是如此。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产生明显的不同。

大公司在招人时候要求更严苛,因此大公司往往聚集了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大公司,不仅可以结识优质圈子的人,同时,在同事们的压力下,也会促使你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员后,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如果想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该怎么办?

1. 锁定目标企业,并留意内推机会

“不打无准备的仗”,求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求职者博弈的目的是赢取offer。“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投简历前,应先根据自己的行业锁定想去的大公司,然后通过招聘APP、论坛、官网等多渠道了解、收集目标企业的核心业务、过往表现、用人风格、企业文化和招聘要求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知道目标企业是否符合自身期望,同时也可以反观自身是否匹配该公司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同时还要留意有没有内推机会。内推是求职效率最高的路径。职场新人小雪在找工作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很难通过简历筛选,后来她得知有个初中好友在内部上班,便主动联系,看好友是否能够帮忙内推。好友爽快答应了。得到面试机会后的小雪倍感珍惜,在充足准备下最终斩获心仪的offer。

所以在锁定目标企业后,不妨多留意一下身边是否有朋友,比如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曾经的同事、认识的朋友是否曾经在这家公司就职。有了熟人的内推,能帮助求职者跨过许多大公司的招聘门槛,比其他人更快拿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2.分析并挖掘JD核心需求,及时弥补技能短板

从用人标准来说,小公司由于人手不足,用人一般都是多岗调用,所以招人时候会更倾向于全技能人才;而大公司岗位专一,分工明确,因此喜欢专业性强,技术娴熟,且富有创造力的求职者。

所以,为了在HR面前展现“虽然我来自小公司,但我很符合你们的需求”,求职者在投简历前应该认真研究JD的核心需求,并审视自己是否满足条件,如果还没有满足,在求职空窗期应及时充电学习,弥补技能短板。那么,该如何分析JD呢?有3个小建议:

  • 找出岗位描述中的硬性要求,比如年龄、工作年限、从业背景等,对于硬性要求,需确认自身符合要求,才考虑进一步投递简历;
  • 找出岗位描述中的软性要求,比如责任心、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对于软性要求,需提前准备相关案例验证自己符合这些要求,并写在简历的“个人评价”里;
  • 圈出岗位职责中的关键词,什么是关键词?拿招聘官网上的一则培训师的招聘信息来说: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员后,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招聘官网截图

红部分是这则招聘信息中的关键词,也是该岗位的核心需求。

“负责实体渠道网点的支撑和培训”,意味着求职者要有培训经验和能力;

“销售产品并指导店员销售”,说明除了会给人做培训外,还要具备销售技能;

“负责项目运作”,说明求职者最好还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熟悉项目运作流程,具有一定项目统筹能力。

分析后,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经验写在简历上,让HR一眼看到你就是他们的最佳候选人。

3.不卑不亢,保持良好心态

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很幸运,没投几份简历,没面几次试,offer就到手了;但更多的人,需要历经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屡屡被拒的阶段,才能如愿以偿。

在求职期间,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做到“不卑不亢”。

“不卑”,不因为自己出身于小公司而妄自菲薄。

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之所以难,往往不是因为实力,而是因为背景。所以保持自信,多在简历、熟人推荐方面下功夫,一旦拿到面试机会,后面的求职路就顺畅很多。

“不亢”,不因为过往在小公司的成绩而骄傲自满。面对与大平台里的精英差距,应保持虚心,持续提升自我,强化技能,补充短板,才能在获得面试机会后大展身手。

疫情前被小公司裁员后,我才知道跳槽去大公司有多重要

大公司是很多历经小公司挫折的职场人的向往。跳槽不易,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更不易。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没来之前,韬光养晦;机会来临,主动出击,一定能厚积薄发,实现完美蜕变。

我是周周,专注发现人们身上的闪光点,平时写职场干货,也写励志人物评。欢迎关注,变强变厉害的路上,有你真好。



往期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