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當前,一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提出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你怎麼看?

GEN


你有錢送孩子出國留學,那你自已包機去接孩子啊?為啥要政府包機接呢??


95至尊12


在疫情面前最能考驗人性,就如這位在英國讀書的小學生母親,竟然提出讓政府包機接自己孩子回家。從家長的角度來講,舐犢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卻提出讓政府包機接回自己孩子,恐怕真就說不過去了。

國家大力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國內基礎教育已經很不錯了,你不選偏要把孩子送到英國讀小學,恐怕在疫情之下,國人心情會非常複雜。

國家大力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為家長們做的還少嗎?但是有些家長偏偏就嫌棄我們的義務教育,非要把還在讀小學的孩子送出國去上學。難道外國的月亮真就比中國圓?恐怕不是,而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在做亂,總認為國內的教育不如國外。如果不是發生這場疫情,恐怕真的很少有人關注小學生去國外讀書這事,最多對有人是留學生群體。現在倒好,趕上疫情了,才知道祖國母親之好,甚至厚著臉央求政府包機將在國外讀小學的孩子接回來,這事怎麼想都讓人難以理解。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回覆非常具人性化,但恐怕包機接小學生回國不太現實,別忘了國外有上百萬留學生呢?都能滿足包機接回的訴求嗎?

如果從人性化關懷的角度,我認為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回覆非常不錯,身在海外的小學生確實最急需要關心,但是恐怕包機接回小學生,那大量的中學生怎麼辦?那些讀大學生的留學生怎麼辦?只要開一個頭,恐怕都會紛紛找中國駐外領事館。到時答應還是不答應?又有多少可動員的力量去接回?畢竟留學生體量太大了,就是能接回來,防控疫情所需要的保障力量又得動員多少?細想這些,真不是一件小事。

有能力把孩子送去英國上學讀書,就該有能力把孩子安排的妥妥的,不要遇到疫情了才想到自己能力不足。

從一位孩子在英國讀書的家長提出政府包機接回她的孩子的行為來看,我們深刻地領略到了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想。當在太平盛世時,你絕想不到祖國母親的偉大,甚至還嫌棄我們的基礎教育,那時你有能力把孩子送去英國上學讀書,相信你一定可以有能力把孩子在英國安排的妥妥的。然而現在看來,並不是那麼回事,利已者開始恐慌了,開始想到接孩子回國了。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他們心中沒有祖國,他們只有自己,試想,這場疫情國家已經操碎了心,你們也該體諒一下國家了,別再給國家添麻煩了。

結束語:雖然我上面所做的分析可能會招罵,認為冷血無情,但是建議你理智一些,畢竟這不是一個家庭的事,也不是幾個家庭的事,而是牽扯上成千上萬家庭的大事。如果我們只想著自己,而心中不考慮國家,恐怕疫情過後,這些現在有難處的家長到時仍然會把孩子照樣送出國去,仍然會嫌棄國內的教育。

不知道我上面的分析,網友們是否贊同呢?如果你有不同看法,請說一說吧。


寒石冷月


老穆認為,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眾人的“原態”……

當國內有疫情時,有些有錢人,拼命地往外逃……

當國外疫情嚴重時,有錢人又拼命地往國內躲……

哪怕一票18萬,也在所不辭!

咱們閒言少敘,回到正題!

一位留學英國的小學生媽媽,提出讓政府包機接英國留學的小學生回家。

劉曉明大使的回覆充滿了人性化和人文關懷!


英國距離中國有11000公里左右,坐飛機的話,大概需要12個小時左右,倘若轉機的話,則需要18個小時左右。

如此長距離的跋涉,確實有被感染的風險!

再者,英國目前的疫情比較嚴重,確實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情!

據瞭解,中國去英國留學的小學生大概有1.5萬人左右,如此多的人,來回接送,確實是一件大工程!

稍有不慎,可能會被感染,病毒一旦帶到國內,後果不堪設想!

老穆想說,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已經很累了,他們也需要歇歇!


老穆還有一個擔心,倘若政府去接機,同在英國留學的大學生倘若也要求接機,屆時壓力是不是更大?

要知道,中國大陸在英國留學生超過12萬人,成為英國國際學生最大輸出國。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確實是一件難事!

近來,境外輸入病例呈上升趨勢,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內學生的開學……

倘若這麼多的留學生回國,又會是怎樣呢?

最後,老穆想說,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是挺完善的嗎?為何小學就要去留學呢?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都是中國人,因疫情陷入困境,從感情上說,我認為可以為這些孩子提供某些幫助,但家長提出由政府包機接回這些孩子,這個要求顯然過分了,如果滿足了英國的,那麼其他國家的呢,是不是全都包機接回?國家已經消耗巨大,你們的資源也不少吧,多想辦法,儘量少給國家增加負擔了!

有一點憂慮:環境造人,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他的思想和行為一定會受到濡染。從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中國血液,外國靈魂?但願不會!


泥巴驛站


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國打贏上半場,豈料下半場同樣艱難且困惑,就是沒有先例可循。

所謂境外輸入病例,絕大多數是因私出國的中國人及華僑、華人為躲避所在國疫情,急切渴望回到祖國懷抱。他們包括(1)在歐美日韓等地經商發展的個人,或持中國護照,或已得到所在國永久居留權,或已加入所在國國籍;(2)在發達國家留學的大中小學生,以英語國家最多,好在澳新疫情平穩,美加多以大學生為主可以自理,唯有歐洲的英國“炸開了鍋”,它留學費用最高,年均30萬人民幣,又讓國內一部分家庭趨之若鶩,如今曝出1.5萬13-14歲初中生急於“回家”。

由此可見,新冠阻擊戰的“下半場”情況更復雜,任務更艱鉅。

國家能夠包機撤回在英學生嗎?開此先例,各國的經商者等各類群體同樣呼籲怎麼辦?

一、新冠疫情下包機撤僑與此前國家行為性質有別。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我國政府動用包括軍機在內的空中運輸從埃及、希臘(先海後空)等國撤回3.5萬多名公派工程項目人員,此後還有從戰亂的也門軍艦撤僑。

此次新冠疫情歐洲國家的留學生屬因私出國,又在發達國家,理應由所在國政府提供國民待遇負責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當下他們並不存在失控和無助的局面。

二、包機撤回在英留學生先例一開,其他各類因私出國經商、求學、探親等均可循例呼籲,國家的資源、精力能否持續承擔?國際社會又如何看待?

三、按照國際慣例,疾患者不分國籍,以發病確診地歸類歸屬救治,記入所在地國家的病例統計。若因私出國者由政府包機撤回,相應的成本責任需要縷清核算,不能大包大攬最終國家買單。

四、此次疫情也是對開放四十多年的一次大考,所以涉外問題多數沒有先例可循,需要負責任地謹慎對待。

五、國家能否與所在國協商,達成共識後派出醫護工作團隊,或委託英國權威機構執行,於所在國定點城市對“小留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劃定撤回與留住的統一標準。

總之,因私出國者很多很多,包機撤回一開難收,需要反覆論證,謹慎應對。


ruixuezhaofeng


看了相關報道,說實話我真的有點氣憤。小學生就送到國外去讀書,難道國內的教育你就真的那麼看不上眼嗎?

有能力把孩子從小就送到英國去讀書,現在國外疫情嚴重了才想到祖國,想回國了還要政府買單、包機接回來,我只想說你家孩子真的就那麼牛嗎?百年難遇的奇材?有三頭六臂?

現在國內的疫情是得到了很好控制,但是我們是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大家應該很清楚。

最近我們都很討厭一個詞:境外輸入型病例。因為境外輸入型病例的出現會給國外疫情防控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們的抗疫成果會受到很大的威脅。現在全國復工率已經達到了90%左右了,現在全國已經有很多省份已經開學了。境外輸入型病例的出現會給非常多的人帶來生命安全。
中國的留學生非常多,現在全世界的中國留學生有70多萬了,這麼多留學生不可能只接你孩子。這麼多留學生的輸送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回國途中我們是很難保證他們不會交叉感染的。

這麼多留學生回國怎麼隔離?哪裡隔離?部分素質差的留學生不配合隔離,隱瞞行程的事情最近還少嗎?他們回國造成病毒又一次大規模傳播怎麼辦?國內復學的這麼多學生安全誰保證?

所以,我認為:

對於國外的具有中國國籍的留學生,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定幫助,比如防疫物質、防疫知識。

國外留學生要注意防控,保護好自己,避免自己被感染。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對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提供幫助了。相信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定會很快控制住疫情,現在國外留學生不回國、晚回國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大家認為呢?


地理視角看教育


1.5萬名未成年留學生在國外面臨巨大困難

現在在英國的這1.5萬名小留學生面臨幾個困難:1、學校關閉,不能留校;2、回國機票一票難求,部分航班取消,部分地區無法過境;3、部分寄養家庭明確表示不願再接受留學生;4、年齡小,難以獨立面對困難;5、輾轉回國也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年級在10-17歲之間,平均年齡只有14歲,讓這樣一群孩子獨自面臨這樣的困難,作為父母來說,提出包機接回孩子回國的要求可以理解。


完全依靠政府包機接回來也不現實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國外的研究生人數眾多,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66.21萬人,而且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要包機把他們接回來,這個難度顯然是太高。海外也還有不少華人華僑,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不太現實。而且這麼多留學生經過長途飛行,途中感染的風險無疑更高。

駐英大使館已經盡一切努力安排

面對境外留學生的困難及家長們的訴求。我國駐英國的大使表示已經在聯繫國內外加來商業航班或者包機,盡一切力量保護好孩子。可以說在可能的情況下,已經盡到了最大努力。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也讓家長稍稍安心。要把所有孩子都接回來,還需要家長配合共同努力。

低齡孩子留學是否操之過急

剛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確實有些吃驚,有如此多的家庭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本身面臨的問題就很多,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缺少了家庭的關懷,以及家長的引導,身心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那麼小的年齡,能否融入西方國家的文化,是否存在語言和生活上的障礙,這都是問題。

在2019年初,“低齡留學‘廣州’國際高峰論壇”上,美國劍橋高中聯盟全球副總裁梁怡對低齡留學生跨文化交流及融入問題進行了分析。她列舉了與哈佛大學一起調查得出的數據:就到美國的低齡留學生而言,有45%的學生面臨著情緒挑戰的問題,有25%的留學生會在入學第一年轉學。

更值得思考的是,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從小接受西方教育的理念,國內文化以及歷史教育的缺失,今後很難產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也就很難談起了。


象牙塔裡講故事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吳京《戰狼II》那句經典臺詞:

中國人民共和國公民 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 不要放棄 請記住 在你身後 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想這位英國留學生的媽媽想讓政府包機接孩子回國的念頭一定是受到吳京《戰狼II》這句經典臺詞的啟發。

英國是我國小學生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人數大約在1.5萬人。送去英國留學的孩子最小11歲!

這麼小就送出去留學,目的並不是為了孩子學業,這裡大部分家庭是準備給孩子移民,做大不列顛合眾國的公民!

或者就是以孩子為鋪墊,然後全家移民過去,有的家庭也的確是這樣做了。

很多加入外國籍的華裔卻又在做著傷害祖國的事情。

前幾天的蔣逸文與劉韻傑作為美籍華人,在facebook上公開詆譭國人,就是這類人。

1.5萬留英小學背後是1.5萬個家庭對於英國教育的認同和英國政府的信任,既然如此信任英國政府,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又去哀求中國政府呢?

這種出爾反耳,疫情退去之後,不怕英國政府再和他們秋後算賬呢?

因此,我覺得這位英國留學生媽媽還是不要請求中國政府包機為好,做人堅守底線,保持操守,從一而終,不能做”騎牆派“的蝙蝠!

朋友們,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關注。

青衫李探花


我認為這位媽媽提出的建議是很好的,我知道你會噴我,先別噴,看我怎麼說。

我們先看看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這個新聞我查了一下,是一位英國小留學生的媽媽提議,目前已經有166個家庭在申請書上籤了字,他們集體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組織包機,儘快送這些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回國。家長願意支付相應費用,也完全願意服從中國政府的防疫措施,讓孩子回國後居家或者集中隔離。

我知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出去留學是他們的自由,但回國憑什麼還得讓政府包機接他們,當老爺當慣了嗎?憑什麼免費接他們?實際上新聞例說的很清楚,由於英國疫情持續爆發,很多英國到中國的航班都已經停飛,還有一些國家對中國人取消過境,造成連轉機都無法實現,而國內家長也因為簽證的問題無法飛去英國陪伴,因此,希望中國政府能出飛機,他們掏錢。

我們再來看看官方的回應:

劉曉明在央視採訪中回應上述申請時稱,“小留學生家長的擔心他非常理解,現在航班也在減少,我們也正在努力,把這個情況向國內主管部門反映,積極與國內主管部門協商,看能不能增加臨時性的商業班機,或者是包機。”也就是說政府是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當然具體能不能實施還要看各方的因素。

這件事在網上討論的很熱烈,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小留學生只要沒有入外籍,他們還是中國人,我們就應該去幫他們,疫情在武漢爆發的時候,很多留學生和外國公司的華人都紛紛解囊相助,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在一起才能夠共克時艱。當然,對沒有在我國參加醫保的人員,醫療費用肯定要按照標準收取,個人乘坐飛機等交通工具產生的費用理應由個人承擔,這時不容置疑的。近期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回國的留學生,不聽招呼,對生活環境還很挑剔,對這類人當然要嚴格管控,甚至用法律來懲治他們。

如果您對我其他的觀點不同意,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如果您以為這件事是讓中國政府完全出工出力伺候他們,那我建議您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再討論。


優博數學


首先,不管政府能不能開通商業航班,作為母親我能理解這些家長的做法。

孩子獨自在外已是事實,那麼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是要盡一切可能將孩子帶回國。因為如果孩子在外感染疫情,勢必會沒人照顧,這讓在家的父母根本無法放心。

其次,該父母也是提出他們這些家長自費包機,只希望政府給出可以自行包機這種可能。同時父母也承諾配合政府防疫各項政策,這種情況下,政府為孩子們協調無可厚非。

最後便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其實就這部分孩子的家庭來說,大部分也是非富即貴吧。不管家長出於哪種考慮當初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出國,但最終目的就是用金錢讓孩子獲得更好的人生。現在孩子在他們設計的路上有難,父母肯定是盡全力護其周全,不然父母在國內拼命掙錢做啥?

所以只要家長後期主動配合防疫,政府幫助他們都是無可厚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