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总结置于前: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传国君30代37王(周武王至周赧王),享国791年。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看完了《史记·周本纪第四》,感觉用了很长时间,而且要查阅和记录的内容确实不少。毕竟东西二周内发生了太多的历史事件而且较之夏商的非信史,周代的历史明显记录的比较详细了。从周开始,拉开了中国这片土地的宏大历史画卷。看到周衰之轨迹,从天下共主的天子位逐渐沦为小国的地位,后来被诸侯列强利用、玩弄、嘲讽,而各游说之士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没有什么宏大的战略和清晰的政治路线能帮助周复兴,游说之士终究不是政治家, 这时候就看出所谓的政治家不是浪得虚名,真的得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有谋略有行动有成果才行!

相较殷商的兄终弟及,周朝基本上是父死子继。这说明周朝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系统已经相当复杂,因此需要“嫡长子继承制”来规范王位的传檄,商朝更像是个小邦小国,王死了就近找个弟弟继位。因为周朝生产力的发展与繁荣作为经济基础,所有上层建筑才有了“礼”的需求和社会实践。社会系统的日趋复杂,需要更多的规则和标准来约束系统的平衡。

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正文置于后:

周的祖先是弃,曾经做过弃儿,因此起名叫“弃”。据传说他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妃(殷商祖先契的母亲简狄传说是帝喾的次妃)。弃从小就喜欢种植庄稼,把稼穑之事当作童年的游戏,长大之后种的种类就更多了,而且会因地制宜,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帝尧知道了之后封他为农师。帝舜时更是把全国的农业让他分管,赐号后稷,别姓姬。看来周朝的祖先是中国农业的祖师爷,所以周朝时华夏开始进入农业社会。

后稷 - 子不窋(kū) - 子鞠 - 子公刘 - 子庆节 - 子皇仆 - 子差弗 - 子毁隃(yú) - 子公非 - 子高圉(yǔ) - 子亚圉 - 子公叔祖类 - 子古公亶父(姓姬,名亶,dǎn,周文王的爷爷) - 子季历 - 子昌(周文王) - 子发(周武王) - 子诵(周成王) - 子钊(周康王) - 子瑕(周昭王) - 子满(周穆王) - 子繄(yī)扈(也作伊扈,周恭王,也可以写周共王) - 子囏(jiān,“艰”的异体字,周懿王) - 周恭王弟辟方(周孝王) - 周懿王子燮(xiè,周夷王) - 子胡(周厉王) - 子静或靖(周宣王) - 子宫湦(shēng,也作宫生,周幽王) - 子宜臼(周平王),平王东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 孙林(周桓王,周平王的孙子) - 子佗(周庄王) - 子胡齐(周釐王,lí) - 子阆(láng,周惠王) - 子郑(周襄王) - 子壬臣(周顷王) - 子班(周匡王) - 弟瑜(周定王) - 子夷(周简王) - 子泄心(周灵王) - 子贵(周景王) - 长子猛(周悼王) - 弟丐(周敬王) - 子仁(周元王) - 子介(周贞定王) - 子去疾(周哀王) - 弟叔(周思王) - 弟嵬(wéi,周考王) - 子午(周威烈王) - 子骄(周安王) - 子喜(周烈王) - 弟扁(周显王) - 子定(周慎靓 jìng 王) - 子延(周赧王)

从后稷到古公亶父,共13代,因此古公亶父是后稷的第12世孙。传说古公亶父复兴了后稷和公刘的农业辉煌,百姓群众都拥护。但是戎狄来犯,要东西就给了,后来又侵犯,众人请战,古公亶父认为没必要为这个去牺牲众人,因此独自离开去了岐山,百姓归附,追随着到了西岐。古公亶父是周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人物。在岐山,古公亶父作五官有司,根据《礼记》记载,分别是: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郑玄认为,这个制度殷商时期就有。

周文王有几位辅佐他的名臣: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西伯阴行善……,耕者皆让畔”,这里有个典故,就是西伯姬昌默默的行善事,让畔就是指的种田的双方在边界处互相给对方多让田地。

据说周武王骈齿,是一种整齐的龅牙,自古认为是圣人之象。武王孟津观兵,第一次聚在一起没有发动战争,武王认为时机不成熟。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周武王第一次盟津观兵,先祭祀的毕星。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之一,也叫毕宿,又叫“罕车”,就是猎车的意思,相当于边境的军队,因此《史记索隐》中注解到: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

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史记·周本纪第四》中,武王败走商纣王回去自焚之后,追击到了商国,商国百姓在郊外等候,拜武王,武王答拜。但是《史记索隐》注解认为: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惭德,(但是)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报揖,无容遂下拜商人。惭德,是指因为言行有缺失而内心惭愧。颇有惭德,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心里挺有数的。

周武王功成后,封神农之后于焦、封皇帝之后于祝、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帝舜之后于陈、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师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

成王刚继位,年幼,周公摄政当国,管、蔡二叔怀疑周公有不臣之心,联合武庚作乱,武庚是商纣之子,《史记·周本纪第四》中称其为禄父,周武王封的,封地在殷,管理当地的商朝遗民。结果周公代替成王镇压,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然后让微子启(纣王的大哥)代替武庚管理商朝遗民,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国。《史记·周本纪第四》中称微子启为微子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以开代启。

周朝有二周,镐京是宗周,这是周朝的龙脉之地、祖籍老家。洛(雒)邑是成周,这是管蔡之乱之后保卫周朝政权的屏障,因此叫成周,成了。

周穆王后是子姬繄(yī)扈(也作伊扈)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恭王,但是《史记·周本纪第四》中写作周共王,看来又是为了避讳。果然,汉惠帝与宫女生了个儿子叫刘恭(前192年 - 前184年),曾被立为太子。

周厉王时期,重用荣夷公,这个人是荣国第六任国君,史书称其“好专利”。芮良夫劝谏,他是芮国国君。这就有了《国语·周语上·第四节》的《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周厉王时期还有几个成语,比如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史记原文如此,国语上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没有查到汉朝有名川的皇帝)。这时候劝谏的是召公(召康公之后,穆公虎也,一般称召穆公)。因为周厉王重用荣夷公,好专利,把全国的资源收为己有,不允许百姓进入开采或采摘,导致人人怨恨,引起暴乱,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了彘,因此国人暴动也称为“厉王奔彘”或“彘之乱”。而且国人听说周厉王的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里,所以围攻要求交出来,结果召穆公“以其子代王太子”。后来的14年,周公和召公共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共和第14年,周厉王死于彘,周召二公共同立太子静为王,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但《汲冢纪年》里不是这样写的,而是说“共伯和干位……”,一般奉史记为正史,具体如何需要考据。

周宣王不行“籍田之礼”:籍田,也叫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诸侯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称为“籍礼”,以示对农业的重视。亦指天子示范性的耕作。

周平王时,还有个周携王(姬余臣),周幽王死后,申侯、曾侯与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与此同时,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余臣(或余)为王,称携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周釐王3年,齐桓公始霸。

周惠王10年,赐齐桓公为伯。

周敬王41年,孔子卒(公元前479年)。

根据《史记·周本纪第四》,出现了两个“周定王”,一个姬瑜,一个姬介,其实姬介是周贞定王。贞定王16年,三晋灭智伯,也就是公元前453年。其实前人读史记也有疑虑,怎么会有两个定王?后来皇甫谧只能弥合错误,将姬介成为周贞定王,即保留了周贞王和周定王两个称呼用字。

简单说,公元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公元前403年,赵魏韩得封侯。这一年也是威烈王二十三年,是《资治通鉴》开始的时间。

周考王之时,封其弟揭于河南,以延续周公的官职,是为西周桓公。这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周朝土地分封完毕,周天子也寄居在此国。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周国始立。至周赧王时,东西周各自为政,赧王把国都迁到西周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东西周分治。这个东西周不是划分历史朝代的东西周。

周赧王去世7年后,秦庄襄王灭掉了东西周,公元前249年。

——————

关于“三监”:

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wáng jī)分为卫 、鄘(yōng )、邶 (bèi )三个封区 , 分别由武王弟管叔(东卫管叔鲜)、蔡叔(南鄘蔡叔度)、霍叔(北邶霍叔处)去统治,以监视武庚,称为三监。

管叔:就是“封弟叔鲜于管”的那位武王同父同母的弟弟,本名姬鲜,史称管叔鲜。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他与蔡叔、武庚联合东夷发动叛乱,在周公平定叛乱后被杀,管国被灭。《逸周书·大匡解》及相关史料中关于管叔的史料说明管叔是兼王官与地方诸侯双重身份,受周王之命握有控制东方大权,相当于方伯的重要诸侯。管叔作为“三监”之首,实际上是周初第一位被授予方伯地位的重要诸侯。

蔡叔:就是“封弟叔度于蔡”中武王的另一个弟弟,本名姬度,史称蔡叔度,是周文王的第五子、周武王的同母弟。管蔡之乱时,他与其兄管叔鲜挟武庚叛乱,被周公旦平定,被放逐。后其子姬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和蔡姓的始祖。

霍叔:周代霍国的始祖,也是霍姓的始祖。姓姬,名处,史称霍叔处。武王的同胞兄弟、周文王第八个儿子。由于受管叔鲜和蔡叔度勾结武庚叛乱之牵连,霍叔处被降为庶人。不过霍国并没有破灭,而由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国君。


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管蔡之乱后,三监取消。卫 、鄘、邶 三个封区合并到卫国,有卫康叔管理,也叫康叔封,这就是卫国的始祖。


关于“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吾可读《史记》第四,周本纪

二十八宿的体系目前文献所知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备了。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