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使用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為什麼不直接縮小坦克炮的口徑呢?

兔子wk


雖然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的實際穿甲彈體只有20毫米左右,雖然對於動能穿甲彈來說,彈體的材料和大小決定的穿甲強度以及深度,但是真正決定動能穿甲彈穿甲能力的是它後面強勁的發射藥,一般來說發射要量越大其動能就越大。而現在的坦克穿甲彈雖說是20毫米厚的實際彈體,但是它後面的發射藥可是足夠120毫米穿甲彈使用的發射藥。這樣它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去擊穿厚重的裝甲。

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上,由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發展,歐洲戰場上的裝甲與反裝甲對抗非常激烈,也就催生了更多更強的的反坦克火力。而為了提高炮彈的穿甲能力就必須增大發射藥量以及加大炮管的倍徑,這樣就使得穿甲彈擁有更高的射擊初速,但是這樣的話反坦克炮的厚重力就非常大。除此以外炮彈在空氣中受到摩擦末端存數會越來越小,而且炮彈的接觸面積越大,空氣摩擦消耗的能量也越大,能量作用在彈體的能力也就越小。所以在歐洲戰場上就率先出現了次口徑穿甲彈,而後來使用的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就是在其基礎上發展的。

如果不使用彈拖直接用125口徑的發射藥去打20毫米口徑的炮管,那麼這種小口徑套管是承受不住如此之大的膛壓,所以發射藥的多少跟炮管的長度大小都是有關係的。直接縮小口徑就上125這個發射藥的話誰都扛不住。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穿甲彈,在彈體材質無大的突破前(普通為鎢合金,特殊為貧鈾),為了增加穿甲效果,只能提高發射藥包效能:要麼改善爆炸強度,要麼,增加藥包體積和重量(目前電驅動能還不能用到坦克上,只能化學能)——越來越大的發射藥包,和發射時的膛壓,直接作用到炮管,這時候如果減少炮管直徑(口徑),則直接會炸膛。因為炮管材質和工藝(電渣重煉,自緊)目前已經相當於到天花板了,沒有革命性的突破,不可能用小炮管來發射大藥包和超高膛壓的穿甲彈。


Firebird


↑我們不妨拿美國最早的M829型120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為例,看看APFSDS的彈芯大概是個什麼尺寸。整個包含彈託和尾翼的結構長615.9mm,其中碳化鎢材質的穿甲體長460mm,彈芯直徑24mm。

↑除去在發射後脫去的彈託,整個飛行體(包括彈芯、風帽、尾翼和彈芯套)重4.25kg,真正起穿甲作用的彈芯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M829最早使用的C523型貧鈾彈芯(圖中的序號4),重量只有3.36kg。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貧鈾具有自銳的特質,即在高速撞擊裝甲靶板後彈頭會自行變得趨於尖銳,因此圖中M829系列的貧鈾彈芯都是平頭的。而碳化鎢材料與貧鈾相反,在高速撞擊硬質目標時會趨於鈍化,因此M833和M774則會將頭部做得更尖銳些(準確來說是圓潤)。

↑看完穿甲體,我們再來看M829的整個彈體構造。初始型M829的發射藥量足有8.3kg,這8.3kg的發射藥就是負責把前面4.25kg的飛行體以1580m/s的初速推出炮管的。而M829APFSDS僅重3.36kg的穿甲彈芯的動能,就全部來源於這8.3kg的發射藥。換言之,儘管彈芯只有24mm的直徑,但發射藥量是足足的120mm炮級別的量。

↑好,看完APFSDS的彈芯和發射藥量,我們再回頭來看看美軍的M242型25mm機關炮。之所以選擇這門火炮,一是由於它的彈徑和M829系列24mm的彈芯直徑最為接近,二是由於它同樣配有貧鈾穿甲彈頭。

上圖是美軍艦艇上的士兵正在給M242機關炮裝填彈藥。肉眼可見地,25mm炮彈的全長最多也就和早期M829系列的彈芯長持平。事實上,M242型25mm炮所發射的M791貧鈾脫殼穿甲彈彈丸僅有134g重,彈芯更是隻有85g重,M829彈芯質量是其足足39.5倍重。25mm炮彈的發射藥量更是隻有不到200g,僅有120mm炮彈8.3kg的四十分之一。

↑105mmM774型穿甲彈芯和M242機關炮的25mm普通彈頭(圖中“Bushmaster”)比較就已如此懸殊,120mmAPFSDS彈芯更是比105mm炮的還要打上一圈。坦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彈芯之所以能有如此強大的穿甲性能,不在於彈芯的直徑大小,而是它能夠將巨量的能量集中在一個直徑相對很小的長桿狀彈芯上,並將能量非常集中地釋放到敵方坦克裝甲很小的一點上。

↑同樣地,當我們反觀動能穿甲彈藥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動能反坦克彈藥的進化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不斷地將發射藥的能量儘可能高效地集中並保留在直徑儘可能小、長徑比儘可能大的穿甲體上,直到將這股能量釋放到目標的裝甲上。

如上圖中左側的85mm超速穿甲彈和右側的普通85mm被帽穿甲彈,二者的裝藥量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但前者的穿甲體直徑縮小了約一半,更有利於能量的集中,便能獲得比後者更高的彈丸速度、更強的穿甲能力。

簡而言之,強不在於大小,而在於精。


Sabot穿甲哥


有這個想法很正常,但是忽略了內彈道學的一些基本規律。

簡單分析一下這裡面原因。首先是,坦克炮如果口徑太小,炮管長度不變的話,相當於容積變小了,發射藥來不及充分膨脹就飛到炮口外面去了,那APFSDS的初速反而是要下降的。為了能讓氣體充分做功,只能而增加炮管長度。但這一項措施更不現實,現在的坦克炮最大都已經達到55倍徑了,你用20多mm內徑的炮管,難不成要加長到巴黎大炮的水平嗎?



真的要讓事情無法挽回嗎?

口徑如果縮小,容積減小就像上圖,那麼燃氣膨脹做功會非常不充分


第二個問題更要命,那就是膛壓的問題。假設坦克炮發射過程是個絕熱膨脹過程的話,由PV=nRT這個公式,氣體體積越大,膛壓越低。體積和炮管內徑面積和炮管長度成正比,也就是說炮管口徑越大,氣體膨脹時膛壓下降越快,對炮管耐膛壓能力的要求就越低。如果口徑縮小,炮管從炮口到炮尾都會保持著相當高的膛壓,那麼炮管要麼炸膛,要麼付出極高的代價來提高其壽命,這都是得不償失的。

把炮管口徑縮得太小,就這一個下場。。。


第三個問題就是,儘管APFSDS穿甲體口徑只有20多mm,但由於飛行體是帶尾翼的,有尾翼就得有彈託,他們的直徑都要大於穿甲體的直徑。所以即便不考慮上述因素,炮管在物理上也不可能縮小到和穿甲體同樣口徑。

穿甲彈在炮管內部的狀態,穿甲體永遠不可能和炮管內壁貼合


紙上的宣仔


的確細看脫殼穿甲彈的話,會發現雖然其是從口徑120或者125毫米的坦克炮管發射出去的,但是真正用於穿透敵方防護裝甲的彈芯很細很輕巧。至於為什麼不縮小坦克炮口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從脫穿彈的結構來說,其大致包括了彈託和彈芯兩個部分,原理是用輕質材料製作彈託,彈託承受發射藥爆炸氣體的推力帶動彈芯前進,炮彈出膛後彈託脫落,彈芯繼續飛行直至擊中裝甲目標。等於是脫穿彈的動能有多大直接取決於坦克炮和彈託承受的動能大小,當然具體還是由發射脫穿彈的坦克炮發射藥決定,也就是說發射藥產生的動能有多大,那麼作用在脫穿彈上的動能大概就有多麼大。

那麼對於脫穿彈而言,雖然其彈芯直徑只有二三十毫米,但是因為彈芯並不能直接承受發射藥產生的動能,還是需要作用面更大的彈託來承受發射藥產生的動能大小,繼而通過彈託和彈芯之間的環形槽將巨大的動能傳遞給彈芯,並且在脫穿彈出膛後,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分離脫落。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脫穿彈使用的彈芯直徑只有二三十毫米,但是卻依然需要口徑120或者125毫米的坦克炮發射的原因所在。額外補充一句光是通過觀察彈芯上的環形槽就能看出坦克炮的動能大小,比如彈芯和彈託上環狀槽越多越細密且分佈均勻,則此脫穿初速就越高,以此類推穿甲動能就威力越大,反之則亦然。
當然從脫穿彈的打擊效果來說,彈芯的長徑比越大,同樣動能大小/同樣的彈芯材質下,彈芯長徑比更大穿甲深度越深,不過彈芯的長徑比並不是越大越好的,首先更長的彈芯會受到整個炮彈長度的限制,特別是俄羅斯擅長使用的分裝彈對於彈芯的長度限制就比較大,而西方國家的整裝彈彈芯大部分長度都是插在藥筒裡的,比如美國現役M829脫穿彈基於藥筒限制和彈芯著彈強度要求,其長徑比和現在大多數穿甲彈的長徑比都在15左右。
不過就算是現階段像美國的M829這種採用貧鈾彈芯的脫穿彈,雖然藉助硬度更高的貧鈾彈芯可以實現超過750毫米的均質裝甲穿甲能力,但是面對現在很多國家的主戰坦克正面裝甲厚度已經相當於1000毫米均質裝甲後,對於大多數脫穿彈而言已經力不從心了,在彈芯材料已經短時間無法再提升的前提下,只能想辦法藉助發射藥增加坦克炮炮口動能的方式增加脫穿彈的炮口初速了,但是不管是西方國家使用的120毫米還是東方國家使用的125毫米坦克炮,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現有口徑下發射藥藥室容積已達上限,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像俄羅斯和德國和法國都率先開展140毫米更大口徑坦克炮研發的核心原因。
但是就算是通過換裝藥室容積更大的坦克炮增加了發射藥動能,因為發射藥產生的動能更大而產生更大的膛壓,如果直接作用在直徑更小的炮管上結果只會是炸膛,就像大流量水泵配一個超細的水管,不是水泵憋死就是水管撐炸一個道理。而坦克炮炮管的膛壓承壓能力核心還是看炮管制造工藝,像現階段各國坦克炮管使用的電渣重熔技術雖然極大的增強了炮管內膛的承壓能力,但是根本不可能滿足小直徑炮管承受超大發射藥產生的動能衝擊。
當然未來隨著電磁炮的量產應用後,由於電磁炮的彈芯驅動由電磁炮產生的磁向力決定,而且炮管也不再需要承受幾十兆帕的膛壓衝擊,所以未來還是有可能見到小口徑坦克炮發射同等口徑但不再需要彈託的穿甲彈的,當然那個時候就不叫脫穿彈了,還是會改回穿甲彈。


魑魅涅磐


美國坦克一般會攜帶兩種炮彈,一種是穿甲彈,另外一種是多功能彈,穿甲彈就是貧鈾彈,是專門打坦克的,多功能彈是打人的,二戰毛子儘可能的加大炮管,是為了打榴彈殺傷步兵,坦克才有幾個,有穿甲彈就足夠應付了,步兵有多少,那可是海量,雖說大家都不用人海了,可戰場上還是一撒一大片啊,這都用穿甲彈一個一個點名麼,就是以後用上電磁炮,炮口也不會說小到一根針的地步,反坦克只是一個任務,有的裝甲車用榴彈都能打爆,支援步兵,陪伴步兵推進才是坦克的主要任務,消除一切障礙,包括敵方坦克,工事和人員


蛋糕香噴噴


我不是武器學家,從物理角度解釋:

1,炮彈裝藥量一定的情況下,彈頭獲得的動能一致。

2、動能一定的情況下,彈頭質量越小,速度越快。

3、穿甲彈除了鎢質彈芯以外,其他的都是彈託,可以理解為它是中空的,總質量相對於標準的加農炮彈頭質量的1/3差不多,如此小的質量,承載著同樣動能,學過物理的就應該知道速度就可以增大73.2%。

4、穿甲彈出膛以後,迅速脫去彈託,只剩下彈芯,減少了迎風面積,使它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速度衰減。

如果縮小炮徑,只用彈芯當彈頭,他就是一普通實心彈頭,由於是實心的,他比一般加農炮彈頭要重,速度肯定要慢下來,影響射程是一定的,就更別說用慣性刺穿坦克裝甲了。如果您非要再假設一個巨大的膛壓室的話,是否使用且不說,能否在爆炸時按彈頭方向集中應力,就是一個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