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律劃片招生,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高收費,民辦學校該怎麼生存?

教育案例剖析


現在農村很多小學生都到縣城去上學了,有的去了公辦學校,有的去了民辦學校,客關的說這些學校確實要比農村學校好,無論從硬件還是從師資力量上都要好過農村學校,一般民辦學校學生都有校Y內住宿,這點很受一些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歡迎,公辦學校基本沒有校內住宿,現在不是要不要化片的問題而是要求把農村學校教學質量與城裡學校教學質量拉齊,這樣很多學生就不會花高價錢去城裡上學了,這就需要國家對鄉鎮學校加大投資,讓鄉鎮學挍教師工資高於城市教師工資,這樣才能招到有才能的教師,都說寒門難出貴子,本身在教育這裡就落後了,希望國家對貧困地區教育加大投資,實現我國教育的基本公平


用戶9849523824424


這個政策是讓民辦學校迴歸本位: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公辦學校同質化。

招到好學生,然後說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

這本來就是個悖論。

只有把所謂不好的學生教好,這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得到自我成長。自我實現。 而不是讓多數人做少數人的陪練。

民辦學校,一直以來投機取巧,做了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推手。

本來民辦學校,要多元化辦學。

彌補公辦學校的不足。

而近10年來的民辦學校,卻都是高考加工廠。

當然這也與頂層高考指揮棒有關。

但這絕對不是民辦學校的出路。

民辦教育的目標不能直奔升學率。

大家都看升學率,這是一元化。

而是要解決孩子多元化發展的問題。

就好比中國已經有解放東風汽車。

你引進私立企業再做解放,東風同樣標準的汽車。去跟解放東風競爭。這不是很荒唐嗎?

現在的民辦教育就在做這樣的事。

多元化辦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為不同面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多元化選擇,才是民辦學校存在的真正理由。


東萊國學


國家教育部頒佈了《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招生實施意見》後,公辦學校是免費的,而民辦學校必須要高收費才能存活。

首先,公辦學校是在國家財政撥款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學校校舍的建設,圖書館,實驗樓,相當規模的操場,所有教師的工資薪水,孩子們的學習資源投入補助都是由國家統一管理和調撥。所以公辦學校唯一專心致志,全力投入的事情就是把學生教好,為國家培養高水準的人才。無論在多麼嚴峻的教育體制和教學競爭中它都不會有倒閉的危險,教師也不會有失業的顧慮。它將永遠處在教育的"象牙塔"上。

其次,民辦學校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營利性的民辦學校,學生若就近上學,它要用大量的資金租賃校舍,必須具備至少300平方面的操場,還要自己建立圖書室,實驗樓,多媒體教室。每年每位教師都是高薪聘請來的,為的是能出成績,光教師每年工資這部分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有的民辦學校規模小的,甚至都入不敷出,教學資金鍊經常斷接。


再有,國家倡導就近入學,以往民辦學校可以在外地招生,生源不成問題,還能維持。今年就不同了,劃片招生會帶來自己學區內的學生不願出高昂的學費上學,而選擇比較近的公辦學校就讀,還省去了一大筆學費,加之,人工智能被引進校園以後,各個學校之間教學質量趨於平衡。於是為了生存,招生就成了公辦和民辦學校之間的共同資源,一場無硝煙的搶生源的戰爭就開始了。

最後,當搶奪生源達到了白熱化時,
民辦學校就變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或者"群魚吃大魚"等現狀,教育的市場化就越來越加劇了!甚至形成越來越小的課外補習機構也來分羹,北京等地就出現了"酒店式"學校和"民宅型"補習機構。

總之,民辦學校要生存,就要看自己的品牌和辦學理念了,還有隻要家長願意投入教育資源,學生願意前來就讀,又能形成教育教學良性循環,再若能把握市場商機,扭轉教育大方向,順應國家教育脈搏,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以後的選課的綜合教育,都會立於不敗之地的。謝謝!


教育與高考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對學生的政策應該一視同仁,但目前實際上民辦學校不受中國教育政策的約束,她們實行的是市場競爭政策,參照資本主義教育制度,先是跨區域掐尖招生,學校、老師、學生均按叢林法則,激烈競爭。而公辦學校以“減負”為手段,禁止補課,限制老師積極性的發揮,導致學生“混日子”,如果改革前的國有企業,死氣沉沉。而高中招生又是擇優錄取,對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其結果是民辦升學良性循環,公辦升學惡性循環。導致這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門胳膊肘往外拐-抑制並束縛公辦學校參與教育市場競爭,優待並鼓勵民辦放開手腳幹。國家應對民辦學校也實行按義務教育法管理,否則廢除義務教育法,讓公辦學校也參與教育市場競爭-與大學一樣,從幼兒園直到高中,也按“985.211.雙一流

.省重點.市縣重點”分級。


楊成增1


造成現狀的原因:一,公辦學校不作為,拿公民交納稅(公資),不努力不作為,尸位素餐,行屍走肉,旱澇保收,得過且過,混日子,造成教學質量下降,促使學生擇優就學,突顯民辦學校升學率很高,所以生源爆滿,競爭激烈,促成民校有利可圖之局面。二,民辦學校胡作為,花高價挖牆角,聘名師,提質量,創名譽,吸學生,拔尖子,高收費,謀暴利,循環再投資,雪球滾大。擠兌公辦學校,造成公辦學校生源不足,教師更加清閒,工資不減,何樂而不為,繼續消沉怠工。公辦學校愈顯能力,生源更多,漲價繼續,利潤猛增。公辦私辦各取所需,互利共贏,配合默契。長此以往,我國教育事業將蓬勃發展!


一口卯金刀


公辦民辦都不是問題癥結。這種劃分是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產物,優缺點大家都知道,我試著來說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取消公民辦學校的身份差別。

公辦學校由政府出資,組建董事會,政府聘請校長,學校董事會和校長有自主管理權,可以挑一定數量優生組建重點班,但要承擔一定社會責任,不限區域搖號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生。這樣可以保證教學質量,又能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家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至少有個機會,又打壓了學區房。家長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自行解決垮區求學帶來的生活問題。

民辦學校由社會出資,組建董事會,聘請校長,實行自主管理。可以招尖子生,也應當承擔一定社會責任,拿出一定比例來搖號,還可以拿一定的學位收擇校費,這部分是許可的收益。

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由政府按學校實收學生人數撥款,公辦民辦一個標準,算政府購買服務,除規定的擇校生人數,學校不能再加收學費。

這樣做的好處是,兼顧了公平與效率,把政府從裁判員與運動員雙重身份中解脫出來,更關注於營造公平環境。學校有了自主權,可以努力把學校辦好,吸收更多更好學生。同時,也控制了資本的慾望,可以讓資本盈利,但要明碼實價,按盈利收稅。對家長學生來說,你天資聰穎,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資源,你普通無奇,起碼也有機會上個理想的學校,最差也有保底的學上,有錢人,大可花大錢擇校。

至於負擔重的問題,要問社會競爭,要問高考競爭,只要這些都在,光解決小學中學負擔問題不現實。除非讓家長覺得負擔對孩子真的不利,否則減輕了學校的,就會加重了家裡的。


行雲流水16494133


民辦學校,有的很高效,教學先進,理念超前,注重素質,老師跟蹤到位,優勝劣汰!要成績,要升學率…

有壓力,也有動力!有競爭,他們才能生存和發展,所以,抓得緊,高效!

反觀部分公立學校,設施陳舊,老師觀念僵化,內部競爭不大,考核不嚴格!素質方面,全方位方面欠缺資源,師資一般和資金緊張!當然學生成績一般,免費的,不一定家長喜歡!


美加外語


這倒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當初國家對教育投入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鼓勵民間資金辦學,所謂"兩條腿走路",優質敎育資源共享,這才有了民辦私立學校和校外輔導,補習機構的今天。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既然當初鼓勵民間資金進來,它必定需要一個生存的空間,作為私立學校它肯定要創造它的品牌,效應,有了口碑,品牌,它才會產生經濟效益,民間資金投入,它本身就是逐利的。目前我國大學招生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體現,應沒有劃片設區招大學生,這種方法與目前中小學招生的規定,不吻合,大學招生,實質上也就是到處"掐尖\

布衣S


現在造成的學生很累,家長很累的根源是什麼?私人逐利資本進入,人為製造別讓孩子成才輸在教育起點的社會恐慌。私立學校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字"錢",而公立學校的最終目標是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家想想,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有私立學校嗎,有像今天這樣到處都是搶優質生源的招生大戰嗎,有像今天這樣遍地都是家教中心、培訓機構嗎,有小學生就被家長送到各色家教中心去補課嗎?私人逐利為目的資本真應該驅離基礎教育,否則一旦錯誤的社會意識形態在孩子們的頭腦紮了根,以後恐怕是大火燒不盡,西風吹又生!


太空仙人掌


首先說,在任何有私立學校的地方,都面臨著在生源招生方面的競爭。由於公立學校有上面的撥款扶持,並且學生上學不要錢。而私立學校學費高。私立學校該怎樣生存?我認為,私立學校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學生住宿,保證沒有時間照顧學生的家長放心去工作。公立學校一般不住宿。而現在很多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若私立學校能夠把學生住宿的各方面,特別是晚自習、晚修和吃飯這三個方面安排的非常好。這將是招生的一大亮點。

第二,管理注重細節。把管理和教學的各個環節爭取做的比公立學校更好。例如:若一些學生數學不好,可以在大課間或午休期間找時間給他們補習一下數學。只有細節做好了,才能夠打動家長的心。

最重要的是抓好成績和安全。沒有安全和成績,私立學校就會關門去。安全方面做到位,責任到崗,責任到人,加強落實。成績方面,加強落實,監督落實情況。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的優點就是成績關係到老師的去留,老師一般會盡心盡力的,只要評價方案合適。

作為私立學校,安全是前提,成績是中心和重點,管理和細節是亮點。只有這些做好了,私立學校才能夠在生源爭奪戰中生存下來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