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身为武则天的大儿子,

李弘4岁做太子,

深受高宗和武则天的喜爱,

却在24岁突然去世。

在长大成人面对接班之际,

他终于发现无论父亲还是自己,

都将会成为母亲的清除目标。

人们不禁心生疑问:

对于武则天而言,

亲情和权力,哪个更重要?

对于传统王朝来说,太子继承制度的稳固性无比重要,通常要早早确立太子的储君地位,选择名师悉心培养。

在一些时候,皇帝还会特意将一部分政务提前交给太子处理,成为一名见习天子,等到将来继位之时,就能够顺利接班。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太子李弘监国

尽管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这种非常理想化的程序很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情形,但是众人皆知也公认,未来将由太子接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显庆年间以后,皇后武则天就开始逐渐掌握了部分政治权力,而且这种权势也一直在不停地扩张之中。但是大多数臣僚们还是清楚,武后的权势仅仅是由于高宗李治长期身体不佳而让渡出了部分执政权力。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武则天和李治

随着太子李弘的逐渐成人,从国家制度层面上讲,高宗让渡出来的这部分权力理应转移到未来天子李弘身上。

如今武后的一系列做法,是有违于传统制度的,是一种“非常态”,很可能会随着将来太子接班就结束,回到一种常规状态。

当然,历史上也存在过前汉吕后、北魏文明太后这样的女主专政时期,在高宗之后政治形势将会如何变换,大家还是认为要取决于武则天和太子李弘之间的关系调整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李弘和武则天

但是几乎没人能想到武则天会有更大的野心,因为这的确太超越了过去一切传统。而在皇后母亲的野心和太子日渐成熟的矛盾之间,一场你争我抢的决斗即将开始上演。

不过这一次,在武后面前,她的对手已经显得不再那么强大,也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经营,武后已经自身强大到可以去挑战任何她所想挑战的人或者事。

唐高宗和武则天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和两个女儿(出生即夭折的那一位和太平公主)。据推算,在武则天还在感业寺当尼姑时就生下了老大李弘。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太平公主

永徽六年武则天当上皇后,前太子李忠就被废黜逐出东宫,武则天4岁的长子李弘就被立为新的太子。

高宗和武后都十分喜欢这个儿子,认真抚育着力培养,十余岁时就被屡屡赋予太子监国的重任,尽管都是名义上的监国,但是也能看出高宗对其成长的殷切希望。

可惜李弘在做了19年太子之后,上元二年(675年)四月突然病发逝世于东都洛阳,时年24岁。

有关太子李弘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有坚持主张因为太子一直身体不好死于肺结核病的,但是很多后人则相信北宋欧阳修在修《新唐书》时所提出的武则天“鸩杀太子弘”之说,而又因为欧阳修有着强烈的反武情结,所以他的这一记述是出于个人义愤还是真有所据,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新唐书》书影

《资治通鉴》里则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说法,既明确记载了李弘与武后之间的一些冲突,但最终的结论却要严谨很多。

“ 按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

这个事情已经搞不清楚了,至于说是被他妈毒死的,很可能是传来传去的小道消息。尽管如此,大多研究者相信,就算李弘因病而死,也和武则天的威逼恐吓脱不开关系。

史书上所记的李弘与武则天冲突之处并不多。一次是总章元年(668年),17岁的太子上表批评了当时对于逃避辽东兵役者的处罚措施过于严苛,引经据典讲了一大堆该任何行仁政的主张。这显然是对武后所制定政策的不满,也和武后的用重典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驰。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母子产生分歧

当然,史书上对另一起小事件的记载却要生动很多。

有一次太子李弘突然发现,自己的两位同父姐姐,也就是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宣城公主竟然还被关押在宫里面,一关就是快二十年。李弘见两位公主如今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婚嫁,就提出来要把两人嫁出去。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李弘和被关押的义阳、宣城公主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和这两位公主的亲娘萧淑妃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太子这一主张显然惹恼了自己的老妈。武则天一气之下随便点了正在站岗的两位士兵,要他们把废公主给娶回去,可见武则天当时的确是火冒三丈。

但真的就是因为这么一点事情,母亲就恨儿子恨到要下毒,好像也不大说的通。

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在《上元年间的政局和武则天逼宫》一文里提出了新解。《旧唐书》记上元二年(675年),

“ 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

韩昇认为,这是一次武则天有预谋的逼宫事件,要求丈夫隐退,把权力全部转交给自己。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唐高宗李治

面对武后的这番逼宫,不情愿的高宗则是选择了将发生在后宫的这一事件直接拿到前朝讨论。之前上朝规矩都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偏偏是在这次讨论会上,武则天并没有现身,显然高宗是单独召见众臣,把矛盾和自己的处境公开化。

果然,以郝处俊等人为首的一班大臣坚决反对,严厉制止。有了群臣的这种强硬态度,武则天也就暂时没了办法,只能退让,输给了老公一招。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以郝处俊等人为首的大臣们反对高宗禅位

而这一事件也让群臣开始看清了武则天的野心,所有忠诚于李唐皇室的大臣们开始形成舆论,即使高宗不得不禅位的话,那么接班的人也应该是太子才对,而不应该是武后。这种舆论越强烈,太子就越被置于了矛盾的中心位置。

三月逼宫未成,武后开始一系列报复行为,四月就找了一些罪名,把和高宗十分亲近的姑姑常乐公主的女儿、也是自己的儿媳妇(老三李显的老婆)幽废,逼死于宫中,常乐公主也因罪被废。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常乐公主被废

有理由相信,这位得到高宗相当信任的姑姑,应该是在逼宫事件上发表了许多不利于武则天的建议,否则很难以理解,为何她突然之间就遭到了武则天翻脸之后的狠手。姑姑一去,高宗李治在后宫里也就更加孤立,完全被老婆所掌控。

上元元年(674年)十一月,高宗和武则天来到东都洛阳,和以前把太子留在长安监国不同,这一次太子随行。这显然不同寻常,或许是面对武后越来越露骨的野心,高宗也在进行自己的布局,一旦自己非要禅位,可以直接传给太子,让武则天失去主政的借口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高宗的身体和权力都日渐虚弱

但是从李弘病逝后,高宗所写的几篇祭文当中流露出来的信息看,当时高宗曾经在合璧宫绮云殿当面告知太子李弘,自己要禅位给儿子,李弘不敢应承,当场痛哭流涕。

和他父亲高宗一样,李弘应当也是性情仁和,在关键事情上显示出了较为懦弱的一面,而武则天曾经种种残酷的报复行为,想必也让此刻的李弘心惊胆战。这个班不好接,尤其是没有母后的旨意就轻易接班,谁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前途未卜的太子

第二年三月,高宗欲禅位武则天,因郝处俊等人反对而止。四月七日,周王李显妃被废,幽禁而死。其父被贬官,母亲常乐公主随同前往,绝朝谒,以后再不要回来了。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故。这样的时间序列,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太子之死一定与之前的武则天逼宫相关联。

尽管这一起逼宫事件大多发生在后宫里面,没有太多的史料流传下来,武则天也没有达到自己亲政的目的,但是却也影响重大。

最重要的就是皇太子李弘的去世,未必是武则天亲自下毒鸩死儿子,但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李弘显然是由于父亲准备禅位自己,而自己没有胆量接受,导致父子二人当场痛哭。

这样的场景过于凄惨,之后没多久,又受到周王妃一家被母后武则天严厉报复的场景刺激,终于一病不起,24岁就呜呼哀哉了,告别了这场人世间的无情争斗。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河南省偃师市唐恭陵

李弘去世以后被追谥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仪制葬恭陵。在没当过皇帝,而且自己的皇帝父亲还健在的情况下,故太子被加以皇帝的谥号,十分少见。后人多批评高宗违制,但是也能看出高宗对于儿子的喜爱和惋惜,甚至应该还有许多内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