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明代“崇禎”年號與滿洲女真人使用的文字同時出現在一枚錢幣上,至今仍是錢幣界一個難解之謎。 這枚奇特的“崇禎通寶”錢,正面是“崇禎通寶”4個漢字,背面為滿文“寶泉”字樣。


錢徑21毫米左右,一般錢體輕薄,鑄工粗糙。眾所周知,“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年號,而滿文則是入關奪取明王朝江山的滿洲女真人使用的文字,二者為何在同一枚錢幣上出現呢?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在錢幣背面鑄滿文以紀鑄錢局是清代入關以後鑄幣的顯著特徵,然而,關於該錢的來歷,卻眾說紛紜,至今仍未得出令絕大多數人信服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崇禎通寶”背滿文錢是清兵入關之初,清政府鑄造的官錢。其依據是《清史稿·食貨志》中的一段記載:“初,戶部以新鑄錢足用,前代惟崇禎錢仍暫行,餘準廢銅輸官。”這種觀點認為,該錢是清兵入關之初清政府為籠絡漢族民心而暫時鑄造的一批“崇禎”錢,只在錢背加鑄滿文以示區別,並認定該錢的鑄造時間是順治元年(1644年)5月入關以後至10月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開鑄“順治通寶”年號錢之前。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第二種觀點認為,“崇禎通寶”背滿文錢是清代民間私鑄之物。此種觀點認為,“崇禎通寶”背滿文錢既屬官鑄,為何歷代譜籍中均未見記載?且該錢徑小、肉薄、穿大,錢文呆板,鑄工粗糙,形制特徵與清代官府鑄幣相距甚遠,不可能為官爐鑄幣。因此,該錢當為民間的私鑄之物,其面文“崇禎通寶”乃沿襲明錢錢文,但為了利於在清錢中混用,所以在錢背仿鑄了當時流通錢上的滿文“寶泉”局名。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第三種觀點認為,該錢是清代我國鄰邦安南(今越南)國政府所鑄的錢幣。自秦漢時期至10世紀中葉,越南一直是中國封建王朝版圖中的一部分,長期行用我國鑄行的圓形方孔錢。公元968年越南獨立建國後,受我國影響也鑄造和使用圓形方孔錢,歷代沿襲。並且,越南歷代政權還仿鑄了不少中國王朝的年號錢,現在發現安南仿鑄的明代年號錢有:永樂通寶、宣德通寶、天啟通寶、崇禎通寶等。這些錢較為輕薄,鑄造較為粗劣,且有銅、鉛兩種金屬。“崇禎通寶”背滿文錢薄肉小樣,鑄工粗糙,與越南仿鑄幣鑄造風格非常接近,因此斷定為清代安南國仿鑄幣。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第四種觀點認為,該錢是清代安南民間私鑄幣。其依據是,安南雖仿漢制鑄造圓形方孔錢,且鑄造了不少中國王朝的年號錢,但安南作為我國鄰邦和藩屬,對於我國政權更迭、朝代興替之事應是清楚的,斷不會幹出以明代年號錢文配鑄清代文字的糊塗事。故而,“崇禎通寶”背滿文錢很有可能是清代安南民間私鑄之錢。鄰國民間仿鑄中國年號錢,當然不受國內原有錢制的約束,往往隨心所欲,加之交通閉塞,消息不靈,出現謬誤也是難免的。因此,如果鑄出了明、清錢文的“崇禎通寶”背滿文錢來,也不足為怪。

還有的觀點認為,“崇禎通寶”背滿文錢是後世偽鑄的臆造品,乾脆否定了存世“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的真實性,這更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

“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真幣還是偽?官鑄還是私鑄?還是安南造?



真錢還是偽幣?官鑄還是私鑄?中國鑄還是安南造?眾口眾辭,莫衷一是。“崇禎通寶”背滿文錢給錢幣史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