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亂世出文豪?

人們常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也出文豪。趙翼的《題遺山詩》中更是有:"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可文學發展,文豪的出現,為何會和亂世扯上關係呢?

為何,亂世出文豪?

盛世意味著思想控制嚴重

這和古代政權對人的政治控制有關係,盛世時期,雖然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都全面發展,但是盛世也意味著國家對國民的思想控制達到頂峰。以漢武盛世為例,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都對後世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為何,亂世出文豪?

政治上,漢武帝將察舉制度,正式確立為國家公認的人才選拔制度,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對後世影響很大。軍事上,集中掌握兵權、改革兵制,將中央直屬部隊的力量擴大。同時,派遣衛青、霍去病為大將,第一次展開主動出擊匈奴的大作戰,解決了威脅漢朝許久的邊患問題,還開拓了漢朝的西北疆土。

為何,亂世出文豪?

文化方面,漢武帝興建太學,修建祭祀,還正式稱年號,定下了新的律法,譜寫詩樂,泰山封禪等等。更是有了"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的讚譽。可是,在思想方面,漢武帝重用董仲舒,實行"君權神授""天人合一"說,將百姓對神權的尊崇,加入到君權中去,皇帝對百姓的統治,得到了從內到外的管控。

為何,亂世出文豪?

而這樣的思想管控下,導致漢代的文學發展,雖然有漢賦的興旺,但是畢竟是一家獨大,沒有產生百家爭鳴的文化盛舉。而亂世則不同,沒有了中央政府的有力管控,思想得到空前的發展,而思想的繁榮是文化的溫泉,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下,亂世的產物。

為何,亂世出文豪?

亂世意味著思想繁榮

除了古代,近現代時期的清末時期,就處於亂世,清政府已經逐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力,之後的民國,除了經濟復甦的十年間,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動亂不斷。而且,還有雄霸一方的各大軍閥,中央對軍隊的完全掌控能力很弱,處於亂世,可是,如此亂世,卻誕生了一大批對中國影響巨大的人物。

為何,亂世出文豪?

比如,以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讓中國開始新文化運動的胡適,之後的新文化運動中,胡適也勇於嘗試,做了許多第一次的嘗試,寫了中國的第一本現在詩集《嘗試集》。也誕生了陳寅恪、王國維這樣,學貫中西的大家,讓中國的歷史文化研究達到頂峰。以及,觀察社會鉅變下,寫出分析中國國民性的文章的魯迅先生。同時在理工科方面,培養了後來的兩彈一星、院士,甚至是之後的諾貝爾得主。

為何,亂世出文豪?

亂世意味著價值的更替

而亂世,之所以會產生文化上的大繁榮,除了國家的掌控能力下降外,還意味著時代更迭下,三觀、知識的更換。而在這樣的際遇下,時事大變,如果是敏感多思之人,就會有對社會變化的觀察和體悟。而這些體悟和感受,如果產生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文學現象,或者優秀的文學作品,它的作者,就會是一代文豪。

為何,亂世出文豪?

同時,動盪的社會也會引發出一定的社會現象,能夠更好地暴露社會的現實、人性的缺點。比如,中國的亂世時期:秦末農民、西漢末期到東漢初期、東漢末期、安史之亂與藩鎮格局、兩宋之交、元末農民起義等等,都曾有相關的文學作品流傳。有描寫安史之亂的《長恨歌》《三吏三別》,有描寫三國時期的《出師表》等等。可見這些歷史事實,都是從事文學創作者創作的源泉。


為何,亂世出文豪?

所以,亂世之所以出文豪,是因為紛亂的國家政權下,政府失去了對百姓的思想控制能力。如此一來,百姓得到了發展思想的好機會,也因此有了對時事的見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現文學家的幾率。加上動盪的社會,能為敏感多思之人提供創作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