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菜南運"?

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因為疫情的影響封城,至今已有一個月有餘,期間1000萬左右的市民日常生活物資的供給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了幫助武漢人民共抗疫情,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有錢的出錢,有力地出力,紛紛援助武漢各類物資。援助物資中有一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那就是蔬菜。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

我們知道,由於我國南北方的熱量條件差異,到了冬季北方的蔬菜產量急劇下降,所以援助蔬菜都應該是南方各省市的事情。但在眾多援助武漢蔬菜的地區中,作為地理人的小編敏感得注意到了一個北方的地名,那就是山東壽光。

為何

為何我國北方的一個縣級市,在這關鍵的時候,如何能做到"白菜南運"呢?

我們先來猜想一下:壽光能這麼大幅度的支援武漢蔬菜,說明蔬菜產量多;二是對於冬季的北方來說,露天是沒辦法種植蔬菜的,必須靠溫室,所以壽光的溫室面積應該很大。

為何

那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小編於是查閱了相關資料。

為何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壽光竟然有"中國蔬菜之鄉"的美譽,目前,全市蔬菜大棚發展到15萬個,蔬菜面積超過80萬畝,菜農達14萬戶,年產量450萬噸,蔬菜除了供應山東省內,還供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為何

為什麼山東壽光能成為"中國蔬菜之鄉",接下來小編從中學地理農業區位理論來分析分析。


為何

首先,我們分析自然要素。

壽光市,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位於山東省中北部,濰坊市境西北部,渤海萊州灣西南岸。地處魯中北部沿海平原區,地勢平坦。

為何

壽光市地處中緯度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受冷暖氣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了"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爽涼有旱,冬季乾冷少雪"的氣候特點,所以人們在彌河上游建了很多水庫,一是防洪,二是留存珍貴的水資源。濰坊備受乾旱困擾,麻痺了人們的隱患意識,導致了2018年的壽光水災。(2018年登陸我國的颱風總共有5個,給壽光造成"幾十年一遇"暴雨的是颱風"溫比亞",上游水庫沒有提前清空庫容,水庫洩洪加上下游河道被"圍剿",導致行洪不暢,洪水漫出河堤)

為何

接下來,我們分析社會經濟因素。

為何

壽光境內有濟青、榮烏2條高速路穿境而過,開通了到達北京、濟南、青島等多條班線,加之國道、省道等公路,形成了以壽光為中心的交通網絡。鐵路、水路(轄區內的羊口港是國家二類對外開放口岸,可直通周邊國家和地區)和航空等交通運輸方式也較為便利,有利於蔬菜第一時間運往全國各地。

為何

壽光是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近年來,壽光創新蔬菜種植模式,先後推廣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項國內外新技術和立體栽培、無土栽培、椰糠基質栽培、生物組培等30多種種植新模式,從源頭上保證了蔬菜質量安全。


近年來,壽光市農業部門在網站發佈、視頻互動、現場指導相結合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基礎上,提出了"農業再出發"戰略,構建了種子種苗、產地環境、安全監管、標準化生產、市場追溯、面源汙染治理產業體系,農業信息化的升級有效促進了蔬菜產業的升級。比如,壽光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各鎮街新建的高標準蔬菜園區推廣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系統、土壤肥料GIS地理信息系統等,在部分溫室裝備了物聯網系統。



說到這兒,"北菜為何南運"的謎底終於揭開了,是山東壽光先進的農業科技,更是山東壽光人民拳拳愛國心、民族情!


為何

最後,祝全國人民能夠儘快戰勝疫情,加油!


想了解更多關於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發展的資料,可以觀看電視宣傳片《革新與堅守—壽光農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