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劉備、曹操、孫權同為東漢末年梟雄,各自佔據一方地盤,三分天下。讀過《三國演義》都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書中“尊劉抑曹”思想,劉備被描述成“弘毅寬厚,知人待士,體恤百姓”的明主,而曹操則被描述成“奸詐、殘暴、詭譎”的奸雄。同樣的,劉備集團的諸葛亮被描繪成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接近神的人物,關羽則是忠義勇猛的化身,而曹操集團下的文武成為陪襯的存在。至於孫權集團,則完全成了輔助了,連當反派的機會都沒有了。

《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曹劉孫,都是亂世英雄,為各自的追求或者利益而戰,不存在誰是正派誰是反派的問題。那為什麼《三國演義》要如此明顯地“尊劉抑曹”呢?

《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首先從歷朝歷代統治階級來看。西晉乃司馬家族篡位建立的,它繼承的是曹氏的魏國。因此必須以曹魏為正統,也正是如此成書於西晉的《三國志》是有點“尊曹貶劉”的。到了東晉,就有人對曹魏的正統提出異議,原因是東晉偏安於江南,中原被“五胡”佔據,這和劉氏在蜀地建立蜀漢是不是有點類似?

《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再後來宋朝,北宋基本統一全國,而且宋朝是從後周奪取了政權,這和曹魏從劉氏奪取政權也有類似的地方,因此這個時候官方就“尊曹貶劉”,從當時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鑑》就可以看出來。南宋政權和當年的蜀漢、東晉類似,偏安一隅,這個時候又“尊劉抑曹”了。因此可以看出,封建統治者對劉備、曹操的態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統治需要。

《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其次,從民間來看。根據北宋蘇東坡《東坡志林》載,王彭嘗雲:“徐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故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另外,從現在已知的三國題材戲以及元代講史話本《三國志平話》都無一例外表現出很強的“尊劉抑曹”傾向。明在宋元后,羅貫中在收集資料的時候不可避免受到主流思想的影響。

《三國演義》為何“尊劉抑曹”?

再者,劉備忠厚、仁義、寬政愛民的形象更容易塑造成正義的明君,而曹操狡猾,奸詐,更有屠城的“黑歷史”。相比之下,民眾自然更容易接受寬政愛民的劉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