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說到《三國演義》裡的反角,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曹操,其實作者在三國裡的前半部分對曹操還是持肯定態度的,但是對董卓卻是半句好話也沒有,從頭到尾一貶再貶,實實在在的把他塑造成三國第一大反派。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青少年時期的董卓,性格粗猛,然粗中有細,猛中有謀,外表與內在的本質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不僅沒有造成精神分裂,反而因久居蠻地,造就了潛在的領袖天賦。他的家在隴西,這裡是漢羌雜居之地,民風強悍尚武。董卓武藝過人並且擁有過人的謀略,他深諳漢羌的民風,在兩族之中有很高的威望。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董卓官拜西涼太守期間,積極的發展自己的實力,在當時已是統兵二十萬的大諸侯,實力為諸侯之最。董卓討伐黃巾軍卻屢屢失利,遭到朝廷議罪,後因賄賂十常侍,才得以逃脫處罰。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頒詔招諸侯進京相助。

在幷州的董卓,早就有了到中央發展的心思,並做好了一切準備。在接到何進的書信之後,他覺得機會來了,沒做任何耽擱,立即下令讓大軍開拔。與此同時,他給朝廷上了一道書:“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抽薪,發癰雖痛,勝於內潰。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臣敲鳴鐘鼓到洛陽,請收張讓等,以清奸穢。”董卓審時度勢,附和了何進要剷除宦官的意思,打消了何進的顧慮,由此,讓他得以順利地進入洛陽。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進駐洛陽後,他倚仗他的西涼二十萬虎狼之師威懾宮廷,把持朝綱,成了王朝的實際掌舵人。隨後,他做了一系列招人詬病的壞事,如廢少帝、殺太后、戮臣子、打土豪、亂後宮、戲貂蟬、挖陵墓……總之,他做的壞事罄竹難書。據說,他命令呂布挖了武帝的墓後,還把一代大帝的屍體暴曬了三天三夜。如此這般簡直喪心病狂,罪大惡極。當然他最大的罪名是預謀皇位,他廢立天子的行為,常常被人視為是篡位的一個步驟,但是奇怪的是為什麼他要廢去昏庸的少帝,立的是聰明能幹的漢獻帝,這會不會說明當時董卓還是有振興漢室的念頭。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董卓進入洛陽乾的壞事罄竹難書,他的殘暴統治讓人誤以為他是個痴情於權力,縱慾於女色的蠢材。但其實他還是有才幹的,否則他帶一旅之眾進入首都,竟 能步步得手,掌握朝廷大權,使天子形同木偶,讓百官噤若寒蟬,令 諸侯難以抗衡,是不可想象的。他有著高超的政治手段,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如何擺平政 治局面。他把高級的官位全部給了漢廷元老重臣,而讓自己的心腹不 顯山不露水地幹著實事。他注重與名人、大臣的關係,千方百計爭取 蔡邕的合作,對王允禮敬得很。更重要的是,他不拘一格地羅致各種 文武人才,來為他效力,不惜代價地拉攏呂布,放手任用曹操。他的集團能夠在當時成為最強大的集團,不是偶然的,與他的苦心經營,且經營有效是分不開的。

《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反派

董卓有才,並不等於他有識,他只知政治技術經營,而不知人心 的向背;只知實力的對比,而不知政治火候。他不顧天下大勢,急於登位,這一點要比曹操差得多。他迷信武力,倒行逆施,人神共憤。 司徒王允利用他好女色,將計就計,巧設“連環計”,使他毀在了美女貂蟬手裡。

董卓的個性殘忍好殺,野心極大,但是他政治上的嗅覺靈敏,善於抓住時機,製造機會,是實實在在的投機者,陰謀家,而且運氣不錯,這才能讓他在史書上上留下這麼不光彩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