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極而蝗”,為何?

我國俗語有說“旱極而蝗”、“大旱之後必有蝗災”。蝗災和旱災的這種特性使得古時候人們把蝗蟲視為神明,他們蝗蟲是神蟲,一旦發生規模性蝗災,便認為是帝王犯了錯,上天降下派其進行懲戒,這時候統治者應該沐浴更衣,向天謝罪,不久之後神蟲就會在地上趴著不動,最終退去。

“旱極而蝗”,為何?


當然了,這是那時候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家的片面認識。其實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越是乾旱的環境越適合它們繁殖,當乾旱發生時,土壤會變的堅實,土壤含水量較低,這時候事蝗蟲繁殖的最佳時期。

“旱極而蝗”,為何?


乾旱後,水位的下降,為其提供了大量合適的繁殖場所;含水量較低的植物,為其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青蛙等天敵的減少,物種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每當這時候蝗蟲產卵數增加數倍,最多的每平方米土中產卵量高達4 000~5 000個,其中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這樣每平方米就有20萬~40萬粒卵,蝗災因此產生。


“旱極而蝗”,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