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騎兵讓人恐懼的狼牙棒,當年宋朝軍隊為何沒有裝備?

歷史一書生


由於歷史小說的渲染,大家都熟悉了這麼一段話:“金兵有狼牙棒,宋人有天靈蓋。”騎馬揮舞狼牙棒的金兵,成了今天人們腦海中的一個生動形象。


與此同時,今天人們也會提出疑問——為何同時代的南宋軍隊不用狼牙棒呢?是不是不會製作,或者體力太弱用不了?

狼牙棒,很早就誕生於中原

狼牙棒,是一種頭部如棗核的木棒,安裝若干鐵釘於其上,形似狼牙,故名“狼牙棒”。明朝人認為,狼牙棒這種兵器在宋代以前未見,而宋代以後卻非常普遍,因此認為是北方金國傳入中原的。但事實上,狼牙棒在隋唐時代就已經在中原出現了。

狼牙棒屬於鈍擊型武器,此類武器主要用來對付刀劍無法擊破的鎧甲,以重擊方式砸傷、砸暈披甲者。而狼牙棒由於帶有尖刺,對有無披甲的對手都會造成巨大傷害,所以是一種很有威懾力的冷兵器。

事實上,狼牙棒的起源確實來自於北方。從春秋戰國時開始,匈奴、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就習慣使用蒺藜、骨朵等鈍擊武器。此類武器有的是青銅製作,有的甚至是石頭製作,插在一根堅木的頂端,主要單手使用。這些鈍擊武器在步戰時威力比不過中原的刀劍,但如果由騎兵使用,在高速衝擊時擊砸下去,則有很好的殺傷效果。

中原其實也有類似的武器,叫做“殳(shū)”,春秋戰國時比較流行,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棍棒和干鏚的演變,可用於擊砸。從型制上看,像是一個金屬箍,以套在木棍上。

隨著中原和草原遊牧民族的不斷融合,這些鈍擊類武器也經過不斷交流和演變,逐漸發展出更多的樣式,比如錐、鞭、鐧、骨朵、錘等等。大概隋唐時期,出現了一種棗核形的鈍擊武器,有些表面帶有若干凸起,被稱之為禹王槊、棗陽槊或狼牙槊。這就是狼牙棒的前身,但狼牙槊源自於槊,前端一般有槍頭。

安史之亂以後,內地戰亂頻繁,隨著戰爭需要,很多製作複雜的兵器為提高生產性進行簡化,比如槊簡化為槍。這時候,原先的狼牙槊也逐步簡化為狼牙棒,強化了擊砸效果,反而受到北方各民族的歡迎。

金兵慣用狼牙棒,宋軍慣用大斧

金兵慣用狼牙棒,其實是北方民族千年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從匈奴時代起,鈍擊型兵器就是遊牧騎兵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除了鈍擊武器適合騎兵外,製作材料簡單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北方遊牧民族冶煉技術相對落後,難以大量製造鐵製兵器,只能提供一些不高明的青銅製品。這種情況下,青銅製作的不規則鐵球,經過簡單加工就可以當作骨朵武器使用。甚至,拿石頭來製作骨朵也能夠派上用場。

即使到了隋唐以後,北方民族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大批量鍛造刀劍仍然較為困難,成本也不易承擔,而對工藝要求不高的鈍擊武器繼續得到發展,並固化為傳統。在遼國時,長槍、骨朵和斧頭都是遼軍御帳親軍、宮衛騎軍的必備兵器——“(遼國)每正軍一名馬三匹……弓四、箭四百、長短槍、骨朵斧鉞、小旗……”。金國消滅遼國後,遼國的很多武器傳統、習慣性裝備也被金國繼承。

在這個時候,隋唐時期並不流行的狼牙槊已演變成狼牙棒,由於製作難度不高威力大,很快在金國得到了廣泛普及。狼牙棒、骨朵等鈍擊兵器,都成為了金兵的裝備特色。

相比之下,宋軍也有自己的優勢格鬥兵器,這就是長柄大斧。

宋金雙方武器差別,在於兵種的不同

金兵使用狼牙棒和骨朵,都有利於對付重甲人員。同樣,宋軍使用長柄斧,也是為了對付重甲騎兵。兩者之所以採取了不同的兵器風格,主要還是兵種的差異。

宋朝自建國以來,騎兵一直處於弱勢狀態,軍隊主力長期以步兵為主。到了南宋時期,戰馬資源進一步喪失,騎兵更加衰退,不得不進一步強調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長柄斧,一方面可以擊破步騎兵的重甲,一方面可以劈砍馬腿,有利於步兵在肉搏中戰勝騎兵。

例如大儀鎮之戰,韓世忠就是以伏兵配備長柄斧,突襲金國騎兵,給東路金軍以重創。

著名的順昌大戰,劉錡率軍以長槍配合大斧,大破完顏宗弼的精銳鐵浮屠,“以槍標去其兜牟,大斧斷其臂,碎其首”,打破了金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柘皋之戰,劉錡、王德、楊沂中大戰完顏宗弼主力,宋軍以上萬步兵“持長斧奮擊”,大敗金軍,場面極為壯觀。

由此可見,金軍的王牌武器是狼牙棒,宋軍並非只能拿天靈蓋來抵擋,對抗狼牙棒的正是長柄大斧。

事實上即使是宋軍,騎兵部隊也會配備狼牙棒和骨朵等鈍擊武器,金軍的步騎兵也會使用大斧。雙方的武器經常互相取長補短,看到對方出現新武器,學習速度都非常快。比如金軍學習宋軍的神臂弓,宋軍學習金軍的震天雷等等。

這些都說明,當時古代中國南北方實際並不存在兵器的本質差別,真正的差別在於兵種配置。(作者:陶慕劍)


博物館的狐狸


狼牙棒這個東西看起來相當的唬人,似乎有很大的作用。曾經在宋朝的時候,金國的騎兵用狼牙棒,可是讓宋國的軍隊吃過不小的虧,宋軍的一句話,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就說明了,當時宋朝軍隊對狼牙棒的恐懼。只不過狼牙棒這種東西看起來相當有具有殺傷力,但是宋軍卻一直沒有裝備過。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狼牙棒對於宋軍來說一點都不實用,狼牙棒本身非常的重,使用起來也不靈活,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對付重甲的敵人。軍人使用它來對付敵人,主要是用力氣去砸,而一般的士兵用槍比用狼牙棒砸要快得多。所以在中國古代將領中用狼牙棒的將領非常的少。

不過狼牙棒這種東西和重騎兵組合在一起就非常具有威力了,因為騎兵們並不需要揮舞著大棒,光依靠著騎兵戰馬的衝擊力,就能夠給對手造成非常重的殺傷力。而狼牙棒由於重量足夠大,對付重甲的敵軍有有比較好的效果。而巾幗本身是遊牧民族,肯定有大批的騎兵,再加上狼牙棒,自然是更具威力。

但是宋軍不同,宋軍由於開國的時候就先天不足,失去了河西走廊那塊產馬地,所以宋軍主要是步兵為主,騎兵相當的少。如前面所說,不必拿著狼牙棒去對付敵人,沒把敵人打死,自己先累死了。所以宋朝的步兵主要還是以鬥槍為主,狼牙棒這種東西對宋軍來說一點也不實用。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靈蓋”,一句話說出了南宋軍民對於狼牙棒的恐懼。

但金國騎兵的戰鬥力強大,可不僅是因為狼牙棒。

狼牙棒的來歷。

狼牙棒確實是在宋朝時期,從少數民族地區流傳入中原,並且從較為輕便簡陋的骨質狼牙棒,升級成了木柄、鐵製錘頭的狼牙棒。

“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這大概是古人對狼牙棒最精準的描述。

狼牙棒確實是遊牧民族非常喜歡的一種武器,但是給宋朝軍民帶來的只有恐懼。

宋朝狼牙棒的使用情況。

宋朝《武經總要》對各種宋朝武器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狼牙棒是其中之一。

“棒”也是宋軍的常見武器,包括訶藜棒、鉤棒、抓子棒,當然還有狼牙棒。

但是這種安裝著密密麻麻尖釘的恐怖武器,確實沒有在宋軍中得到廣泛的推廣,並不是宋軍的常用武器。

宋朝步兵的主要武器。

但是為了應對金國騎兵,重武器在宋朝軍隊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它的名字叫做“骨朵”。

宋朝為了打擊金國騎兵,專門發明的新式武器,在一根木棒的頂端安裝著圓球形錘頭的叫“蒜頭”,安裝著帶刺蒺藜的叫“蒺藜”。

傳說中嶽飛之子岳雲使用的就是這樣的“骨朵”,不管是擊打敵兵還是戰馬,殺傷力都不是刀劍能比的。

所以,宋軍不使用狼牙棒是因為有更好的武器“骨朵”。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這種打擊類武器並不實用。

狼牙棒這種打擊類武器,基本只有一種作用,就是對付重甲的敵人。

大家都知道,狼牙棒很重,長度就在2米以上,還有很沉重的棒頭。

這麼重的武器,又是打砸類武器,在實戰中是很不利的。


如果你手持狼牙棒,面對一個拿著長矛的敵人。

你需要舉起棒子向下砸,至少需要幾秒鐘時間。

而敵人使用長矛,一個簡單的直刺就可以了,1秒都不需要。

而且你使用棒子,需要有強勁的臂力,對方則完全不用,長矛沒有什麼分量。

水滸好漢中,只有秦明一個人使用狼牙棒,其它高手幾乎都是用槍矛之類。



那麼,狼牙棒的作用是什麼?

就是對付重甲的。

重甲的防禦力強,對於敵人的弓箭和長矛這種尖銳兵器,都有很好的防禦能力。

許褚曾經被馬超的士兵射中十多箭,都被重甲擋住。

重甲在古代戰爭中,基本是無敵的。

然而,重甲對付不了狼牙棒。因為狼牙棒是打砸類兵器,一棍子砸到重甲上,敵人立即骨頭折斷、內臟受傷,再厚的甲也沒用。

其實,遊牧民族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


早在匈奴時代,匈奴騎兵就會使用一些棍子用於對付重甲的敵人。藉助馬匹的速度一棍子打中敵人,不死也殘廢了。


薩沙


狼牙棒是很重的東西,是騎兵用的東西。一個步兵扛著狼牙棒,還沒到別人家跟前就被一棒子打死了。嗚呼哀哉!

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缺馬!而金國最大的優勢就有馬。

女真拿著狼牙棒往下砍,是非常方便的,而宋朝軍人要是舉往上戳,就不方便了吧!

弄一把長槍往上亂戳,怕還方便一點。

狼牙棒,適合往下敲,敲步兵們腦漿迸裂,崩的騎兵們武器亂飛。

但是要從下往上敲,是不是麻煩了點!


但宋朝也有用狼牙棒的,主要是騎兵在用。

水滸裡面的,那個秦明不就是用的狼牙棒嘛。不過那玩意兒看起來挺漂亮的,用起來未必就好用了!

如果是步兵拿把狼牙棒揮舞起來,在揮得動的情況下,姐估計先把旁邊戰友全打飛了。

所以相對來說,重斧和長槍要管用的多,而且在馬匹奇缺的情況之下,步兵得配合起來是才可以收拾騎兵,才有了古代所謂的陣法,幾個人配合起來,成一小隊。然後狼牙棒一揮舞起來,把配合自己的戰友全打飛了。還打哪樣戰哦!

宋朝也有重甲部隊,步人甲。但是主要是以步兵為主,穿的是鎧甲,重鎧,但是他們拿的是斧頭,重錘,大刀。斧頭和錘,劈,砍,砸都可以。那個狼牙棒麼!就差了一點了。

而且宋朝也不是沒有狼牙棒。那個長相和金朝的那個不太一樣,他把棒加長了,只有前面一點是狼牙,這樣容易夠到騎兵,主要是對付騎兵用。

但是步兵用狼牙棒,始終沒有騎兵用狼牙棒那麼方便。

姐和宋將一致以為,還是用鉤鐮槍比較方便一些。

場景重現

先用重人甲抗住騎兵。

步兵立馬用鉤鐮槍把他娃從馬上勾下來。

重人甲用重錘或者是用重斧把他娃敲死。要不然用刀砍也可以,但是必須配合著出擊,

所以,人多力量大,誠不欺也!團結就是力量,千古名言!



還有吧!宋軍面對的不是如流民一樣的少數民族勢力,而是一個個體制健全的少數民族國家, 單是這一點就不一樣,少數民族從無後方作戰變成了有後方武器、醫療、糧草支援的有後方部隊。

而且在科技方面,西夏在北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豎式風箱鼓風冶金技術,先進程度甚至超過了宋朝,騎兵也擁有了類似狼牙棒一類的破甲兵器,馬蹬的出現也讓騎兵的衝擊力大大提高,騎射buff也開始加成,自然可以亳無壓力抗衡宋軍

所以科技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只有先進的生產,你才能佔上風!

姐總結一下。

什麼人用什麼武器,什麼環境用什麼武器,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的。而不是亂用的。

例如讓姐拿個狼牙棒去打人,我拖都拖不動,所以說給我把短刀還好使些。

別以為金國有狼牙棒這個東西,宋軍一定要去裝配這個玩意兒。

不過狼牙棒長得還是比較兇猛威武的啊!好不好使就看什麼環境中用了!


蓉兒是妹紙


金國騎兵的狼牙棒令宋軍有多恐懼呢?用戲文中的話就能體現出來,這句話是這樣的:"金有柺子馬,宋有麻扎刀;金有金兀朮,宋有嶽元帥;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

意思很明確,就是金國的柺子馬和金兀朮,雖然厲害,但宋朝都有對應的剋制方法,自有麻扎刀和岳飛來對付,唯獨這狼牙棒只能用腦袋去硬扛。天靈蓋再堅硬,當然也是扛不住狼牙棒的,這麼說只是為了自嘲,充分表示了宋軍在恐懼之下的無奈心理。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麼厲害的兵器,為什麼宋軍自己不配置上呢?

這就要說到狼牙棒這個兵器自身了,狼牙棒屬於鈍器類兵器,而鈍器類兵器相比於刀槍這一類兵器的優點就在於對於披戴重甲者,一棒過去,打到身上,你就得五臟受損,當場死不了也會失去戰鬥力,而傳統的弓箭和刀劍對於穿戴重甲者,威力就被大大的削減了,狼牙棒的優勢就在於此。

但它也有缺點,那就是它的重量,尋常士兵攜帶起來十分困難,此處可以參照關二爺,關二爺使青龍偃月刀,但上陣的關鍵時候才拿在手裡,平時帶著一個周倉來給他提刀,要是把力氣都用來平時提刀,累得吭哧帶喘,真要是上陣之時,揮動幾下估計也就沒勁了。

而之所以金國喜歡使用狼牙棒,其實是這種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自從匈奴時候開始,這類鈍器就成為了遊牧民族戰爭時候的主要兵器,不僅僅是因為鈍器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騎兵的作用,馬匹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鈍器的攜帶還有使用問題,同時因為遊牧民族的冶煉技術沒有中原地區的發達,製造大量的鐵器對他們來說太過困難,更不要說對冶煉技術要求很高的刀劍等兵器了。而鈍器只需要簡單加工便能使用,因為金國便將狼牙棒作為主要的兵器來使用。

而宋朝不同於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騎兵,一直以來騎兵都是處於稀少並且羸弱(畢竟騎兵需要戰馬和場地)狀態,因而宋朝長期都是步兵作戰,而步兵要是使用狼牙棒就有一些強人所難了,但也不是說完全不使用,狼牙棒一般都是騎馬將領才會使用的。

為了剋制金國的騎兵還有狼牙棒,宋軍也不是什麼也沒有做,宋軍特意為了對抗騎兵使用了一種叫做"長柄斧"的兵器。

長柄斧同樣也是鈍器,能夠對騎兵重甲造成傷害,同時斧刃能夠劈砍馬腿,使得騎兵落馬,從而進行肉搏。而這個長柄斧也取得了很大的功效,大儀鎮之戰,順昌大戰,柘皋之戰中,長柄斧都給了金軍一次次慘痛的教訓,

由此可見,文章開頭所說的戲文也不能當真,這個說法應該改為:"金有柺子馬,宋有麻扎刀;金有金兀朮,宋有嶽元帥;金有狼牙棒,宋有長柄斧"。

宋金長時間的鬥爭,雙方都學習對方先進的戰術和武器,金軍的步騎兵也會使用大斧,而宋軍的騎兵也會使用鈍器,其中也有少量使用的是狼牙棒,只不過宋軍騎兵數量太少,才會讓人以為宋軍沒有裝備狼牙棒。還有金軍的震天雷,宋軍同樣也學以致用,用來對付金軍。


歷來現實


宋朝軍隊之所以不裝備狼牙棒,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宋朝以步兵為主,幾乎沒有重甲騎兵。宋朝步兵裝備狼牙棒,那等同於活靶子等著金國騎兵來收割。


狼牙棒的出現是晚於槍矛的,它在戰場上出現,最主要是因為魏晉以後,冷兵器戰場上的重甲越開越厚越來越堅韌。

而步兵部隊在戰場遭遇重甲騎兵部隊,那幾乎就像步兵遇到坦克,眼睜睜被碾壓。

所以隋唐以將降的弓弩兵刃,開始重視鋼鐵的質量,重視穿刺破甲的力度。最典型的馬槊、唐橫刀、破甲弓、床子弩,等等都是用來對付重甲的。但是這些武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穿刺殺傷上。


狼牙棒實際上傳承於上古兵器“殳”。但是“殳”,遠沒有發揮它後來在戰場上的作用。因為那會直接把動物的下巴頦兒取下來綁在杆上。利用動物牙齒的鋒利去殺傷別人。

當金屬桿出現後,狼牙棒的杆可以達到槍矛的長度以後,且穩定性變高,不會因為狼牙棒頭重而斷杆後。


狼牙棒第一次和重甲騎兵結合到了一起,在戰場上就開始發揮出驚人的碾壓實力。狼牙棒破甲的方式,不再是穿刺破甲,而是重力加速度碎甲。

現在史料很難證明是誰發明了這種戰法,但是金國人曾經大規模將其運用到了戰場上。所以當時的宋朝士兵面對索甲聯體的柺子馬還有自己克敵的辦法,但是遇到狼牙棒以後,只能抱怨自己的天靈蓋不夠硬了。

宋朝的士兵是對狼牙棒捶足頓胸,頗顯無奈了,如果自己有重裝騎兵自己也這麼玩,可惜沒有。

但是到了明朝,狼牙棒被上升到了一個很高的重視層面。現在史料中關於狼牙棒的很多製作工藝、戰術運用,很大一部分都源自於明朝的史料《武備志》。


大家還記得遼東鐵騎和後來關寧鐵騎的三眼神銃麼?三槍連續射擊,形成密集火力網,趁著敵人被轟得暈頭轉向,馬匹驚慌失措,就掄起鐵銃就衝敵人腦袋上砸。這玩意剛出現在抗倭援朝的戰場上的時候,小西行長的第一軍簡直崩潰了。看到這玩意就害怕,被稱作大明神器。

其實從其設計理念上來講,就是保留了“”重力加速度”的“狼牙棒”的基本功能。而最終忽視了射程和精準度方向的探索。所以戚繼光很看不上“三眼神銃”。


炒米視角


狼牙棒其實誕生在中原地區,是一個頭部如棗核狀的武器,安裝若干的鐵釘,形似狼牙,所以被稱為狼牙棒。

宋代以後卻非常普遍,因此認為是北方金國傳入中原的。但事實上,狼牙棒在隋唐時代就已經在中原出現了。

狼牙棒的起源確實來自於北方。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使用狼牙棒了。在騎兵的使用之下,這種武器有很好的殺傷效果。這種武器是在原始的棍棒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隨著中原和草原遊牧民族的不斷融合,這些鈍擊類武器也經過不斷交流和演變,逐漸發展出更多的樣式。

還在騎兵方面,北方的遊牧民族擅長,騎兵作戰,鈍擊武器適合騎兵,並且製作材料非常的簡單。顯然不怎麼高明,所以說加工製作狼牙棒是最為簡單的事情。

即使到了隋唐以後,北方民族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大批量鍛造刀劍仍然較為困難,成本也不易承擔,狼牙棒因為難度很低。

很快在金國得到了廣泛普及。

宋朝也是有狼牙棒,但是步兵使用這種武器顯然並不好用,還宋朝的騎兵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到了南宋時期,戰馬資源則進一步減少,南宋的騎兵部隊更加的少了。宋朝的軍隊一般用長柄斧來大破敵方的騎兵

韓世忠就是以伏兵配備長柄斧,突襲金國騎兵,給東路金軍以重創。 著名的順昌大戰,劉錡率軍以長槍配合大斧,大破完顏宗弼的精銳鐵浮屠,,金朝軍隊用的是主力武器是狼牙棒,但是宋朝軍隊顯然也有剋制的武器


奇葩歷史大觀


狼牙棒是中國古代較為常見的冷兵器,起源於東周,普及在宋朝。主要分為棒頭、棒身、棒尾三部分組成。

狼牙棒的棒頭一般是一個橢圓形錘狀,表面佈滿鋼刺,這個結構讓狼牙棒看起來就非常殘暴,可見殺傷力有多大。棒身一般用木頭製作,可長可短。棒尾部位鑲嵌尾鑽,一方面用於固定棒身,另一方面在必要之時也可用於擊打敵人。


在「武經總要」上有關於製作狼牙棒的詳細記載:“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釘植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狼牙棒殺傷能力巨大,而且由於分量較重,還能有起到鈍擊的效果,被狼牙棒擊中的人,一棒過去非死即傷,即使不立刻斃命,幾日之後也會死於傷口感染。

而且,由於狼牙棒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因而深得古代遊牧民族的喜愛。歷史上金國騎兵列裝的便是狼牙棒,戰鬥力極為強橫。

那麼宋朝的士兵為何不使用殺傷力強大的狼牙棒呢?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兵種不同,北方遊牧民族多為騎兵,配合狼牙棒掄掃殺傷力巨大,而宋朝軍隊則以步兵為主,笨重的狼牙棒不僅體現不出優勢來,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戰鬥力。

而且宋朝部隊根據步兵的特點,也研發了屬於自己的王牌神器,那便是長柄大斧,不僅可以有效破開敵軍騎兵的重甲,還可以砍擊敵軍馬腿以摧毀敵軍騎兵戰鬥力。史書上有多次記載宋軍“持長斧奮擊”擊敗金軍。

所以,並不是宋朝部隊不裝逼狼牙棒,只是因為主力兵種的特點不同而採取了不同形式的武器而已,以宋朝的富裕程度,列裝成本低廉的狼牙棒還是非常輕鬆的。而且事實上,宋朝的騎兵也確實有使用狼牙棒這樣的鈍器作為武器。


輕侃古今


宋軍也有狼牙棒,只不過比較非主流。狼牙棒是利用動能擊殺目標的鈍器,由奔馳中的騎兵使用效果更佳,步軍為主的宋軍肯定不會大量裝備。而且遊牧民族的狼牙棒多以木為之,宋軍裝備精良,更青睞鋼鞭鐵鐧銅錘,同樣是利用動能擊打的鈍器,比狼牙棒更堅固耐用。實際上後來蒙古人也開始用錘。如圖,和這種西域傳進來的頁錘相比,狼牙棒就是個屌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