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古玩行是個江湖,既然走江湖,就得守規矩,儘管有的規矩確實夠奇葩的。奇葩歸奇葩,要想玩兒,也得遵守,不然以後人家不帶你玩兒了。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在古玩行的歷史裡,最守規矩的時候要數清末到民國,那時候的琉璃廠古玩商大多都是非常守信的,講好了價格絕不反悔,說好的抽成絕不少給,甚至讓不熟的人把鎮店之寶拿走鑑定,想買了再回頭來送錢。這些傳奇故事在陳重遠老先生關於琉璃廠故事的叢書中可以看到。如今雖然人心不古,但是有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古玩商做生意為的是賺錢獲利,買賣之間得講信譽,而討價還價就是最敏感的環節,這裡頭的規矩主要有幾條:1.東西在誰手裡誰問價,2.不要隨便問價和砍價,3.講好的價格不能變,4.報價是一次性的。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你拿起一個碗來端詳,我就只能看,尤其是當你跟賣家商量價格的時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不然,我說這東西好,哄抬了價格,我說東西差,砸了別人買賣——兩頭不討好。無論我多想要這個碗,也得等你把東西放下,然後我再拿起來,這個時候我才能說話。對於那些別人在看東西還價,而他在一旁品頭論足甚至直接報價的人,會被買賣雙方都視為非常不規矩的做法。假如自己喜歡一件東西,旁邊圍觀的人也多,那千萬不要把東西放下,因為一放下,你就失去了說話的權利。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買古玩不是買白菜,假如對方開價不離譜,自己就必須還個價,不還價就走是不禮貌的,所以最好是確實想買再問價,或者問價之前說明自己只是出於好奇想知道價格。一般來說,賣家開價之後還會問“你給多少”,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輕易應價,而是要等賣家先主動降價以後,再根據自己的心理預期砍價,這樣才容易低價成交。假如自己說了一個價格,又不買,那等於是耍賣家。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我要鑑寶點擊進入我要鑑寶小程序

古玩行步步是坑,處處是雷,但熟人之間必須講誠信。比如我和幾個相熟的藏友,互相也轉讓藏品,但從來不砍價。對於信得過的熟人,要相信對方開價是合理的,這時候只需要決定要或者不要,熟人之間輕易砍價有不信任對方的意思。這樣對於賣家也是個心理壓力,他必須開價實在,要是漫天要價,熟人就不會再找他買東西了。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買古玩的時候,如果談好價格還砍價,甚至反悔說不要了,那將是極其丟人的事情。在民國的時候,琉璃廠就有這樣的故事,兩個人說好成交,結果買家出門問了高人,才知道東西貴了很多,但他仍然照價送來銀子提走東西,絕無反悔。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去年一個朋友小李想轉讓一件古玉,先找到了我,談好了價格還沒交易,另一個朋友老趙知道了,想出更高價格來買,小李竟然一口回絕,說已經有人訂了。等我拿到東西的時候都不知道這個事情,是後來和老趙聊起來才知道的。這個事情令我有些感動,而之後也在小李那買了不少東西。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一件古玩的價格,可以瞬間翻十倍百倍,因為人們對器物的認識和價值判斷改變了。賣家對於一件古玩的報價,僅僅是針對這回合討價還價的過程有效,一旦你拒絕了,報價立刻作廢,假如又想回頭買,那賣家有權重新報價。一個東西今天賣1萬元,明天可能就要賣10萬元,你這個時候不能說賣家是奸商,只能怪自己前一天沒下手。


老古玩行:吃的是眼力飯,行的是規矩事!


也就是說,在古玩交易的瞬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買賣雙方公平的,因為自己的知識和眼力導致了交易的發生,而最終是打眼還是撿漏,那隻能是自己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