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7歲少年死亡診斷書上寫“新冠肺炎”,韓當局:誤診!

據韓國《朝鮮日報》19日晚21點04分報道,針對18日上午大邱市1名17歲少年A某因急性肺炎死亡、他的死亡診斷書上寫的死因是“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症”一事,韓國防疫當局於19日作出最新回應稱:“這是由錯誤的根據導致的錯誤診斷。”

韓國17歲少年死亡診斷書上寫“新冠肺炎”,韓當局:誤診!

據《朝鮮日報》報道,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副部長權埈鬱在19日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嶺南大學醫院的檢測結果有錯,(A某死亡診斷書上寫的‘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症’)就是基於這個做出的臨床性判斷,不是正確的結果。”

首例新冠病毒肺炎未成年人死亡病例系誤診?

據《朝鮮日報》報道,A某死亡後,他的遺屬通過媒體公開了他的死亡診斷書,上面記錄的其直接死亡原因是“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不全”。這件事一經媒體報道,立刻在韓國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關注。

據《朝鮮日報》、《中央日報》等韓國媒體報道,如果一旦A某被確診是“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他不僅成為了韓國首個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死亡的未成年人,也成為了韓國首個無基礎病的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病例。

但是,韓國防疫當局19日對A某作出的最終判斷是“新冠病毒肺炎檢測呈陰性”。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副部長權埈鬱表示:“今天上午,我們跟中央臨床委員會討論的結果也認為他的死亡不是由新冠病毒肺炎導致的,所以我們的結論是沒有必要對他的屍體進行解剖。”不過,權埈鬱也強調:“至於他的真實死因,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確認。”

據《朝鮮日報》、《中央日報》等韓國媒體此前報道顯示,3月12日,A某因為出現肺炎症狀去韓國慶尚北道的中央醫院看病,但醫院最終讓他回家觀察治療。該醫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2日晚上他來醫院的時候,體溫檢測是38℃。由於沒有其它的症狀,就把他當成了普通感冒來處理,給他開了一些抗生素和降溫的藥。”

13日,A某發高燒到了40℃,就轉入了嶺南大學醫學院進行隔離治療。入院後,由於A某的病情發生急劇惡化,醫院從14日開始對他進行了ECMO(人工肺)治療,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挽救他的生命。18日上午11時15分左右,A某停止了呼吸。醫院認定其死因是“多發性臟器不全,而且沒有基礎病”。

有質疑的聲音認為:“A某最開始去中央醫院看病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所以才導致了他的死亡。”針對這種質疑的聲音,權埈鬱表示:“這跟新冠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沒有進行調查。如果今後有機會的話,我們將詳細討論是否對其進行另外的特別調查。”

誤診被懷疑可能是實驗室汙染或技術失誤所導致

另外,韓國中央防疫本部對從嶺南大學醫院獲取的A某檢測資料原件進行再判斷之後,懷疑可能是實驗室汙染或者技術失誤導致。鑑於這個原因,韓國中央防疫本部已經於19日上午中斷了嶺南大學醫院的新冠病毒肺炎相關檢測工作。

根據《朝鮮日報》的最新報道顯示,由於A某出現了肺炎的症狀,嶺南大學醫院從3月13日至3月18日一共對其進行了13次新冠病毒肺炎檢測。其中,前12次是呼吸道標本檢測,第13次是通過對他的尿液和痰取樣後進行的PCR檢測。當初傳出來的A某新冠病毒肺炎檢測“陽性反應”實際上是最後第13次的檢測,醫院從他的尿液中檢測出“呈陽性”。

嶺南大學醫院已經把A某的最終診斷任務委託給了韓國防疫當局。韓國防疫當局首先對其檢測結果作出了“因確診困難導致的未確定病例”判斷。防疫當局還從嶺南大學醫院得到了A某的呼吸器清洗物、血清、尿液等標本,並對其進行了再分析。另外,為了做出正確的診斷,首爾大學醫院、延世大學Severance醫院也對其進行了交替檢測。根據這些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A某所有的標本里都沒有新冠病毒。

據《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防疫當局19日召開了由民間和政府診斷檢查專家所組成的“新冠病毒肺炎診斷管理委員會”。會議一致認為對A某的病例作出“陰性”判斷最為妥當。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19日上午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當地時間18日0時至19日0時,韓國新增15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死亡7例,新增治癒407例。新增確診病例數在連續4天低於100例後,出現了小幅反彈。

延伸閱讀:

韓國疫情暴發"滿月"拐點已初現 不封城如何防控?

韓國新增患者趨勢明顯放緩。疫情暴發一個月,韓國如何控制蔓延?

韓國疫情可分三個階段:1月20日確診首個病例至2月18日,以防堵和抑制社區傳播為核心;2月19日至3月中旬,“新天地教會”集體感染致疫情暴發,大邱和慶尚北道成“重災區”;3月10日至今,新增病例數回落,13日韓國單日治癒患者人數首次超過新增確診人數。

韓國官方稱,疫情暴發“出現放緩勢頭”,大邱等地病例增勢已到拐點。

沒有封城,韓國如何控制疫情?

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後,韓國加大傳染病管理體系改革:將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提升為副部級機構,專門負責防疫;並逐步構建完整的診斷、患者管理、應急指揮等體系。

今年1月20日,韓國發現首個確診病例後,保健福祉部和疾病管理本部成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4小時運轉。2月23日,韓國發布最高級紅色預警後,又成立以國務總理為負責人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由總理擔任本部長屬首次。

至此,兩個對策本部成為“總指揮”,既保障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盤棋”,也以專業醫療人士為核心,協調各方資源。

超強的病毒檢測能力,也是疫情防控的“功臣”

早在1月中旬,韓國便著手研發病毒檢測試劑盒。2月初,首批試劑盒投入醫院,有4家制作公司、100多個實驗室分析結果,6小時即可診斷。

為便捷民眾檢測,韓國大幅放寬檢測條件:有疑似症狀均可檢測,全免費。“免下車”篩查法最引人關注。

記者在首爾一個車輛移動式篩查站看到,類似快餐店免下車取餐服務,司機只需搖下窗戶、張開嘴,即可接受檢測;相比傳統30分鐘的時間,此篩查只需10多分鐘。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副本部長權埈鬱稱,“免下車”篩查極大減少人員感染風險。儘管日本防疫部門對篩查準確性提出質疑,但韓國政府稱,美國、德國等均在引入此法。

數據顯示,截至19日零時,官方已對約30.7萬人進行病毒檢測。這意味著,韓國每170人中,就有1人接受了檢測。韓國中央事故處理本部副本部長金剛立稱,大規模篩查能儘早發現患者,降低重症風險,“是遏制疫情蔓延最重要的一個方式”。

緩解“一床難求”,韓國採取分類治療:將患者以病情程度分為輕、中、重、最重四級,輕症者進入生活治療中心,嚴重者入院治療。生活治療中心以教育院、企業員工宿舍等為基礎改建,集中隔離和治療,類似改良版中國的“方艙醫院”。

在大邱等地,韓國雖未“封城”,但採取嚴格管控。每位居家隔離者由專人監督,若違反隔離規定,將面臨刑事訴訟或罰款。

患者行蹤路線也在網絡公開。只要打開地圖、輸入位置,便會出現一個個小亮點,標明附近確診患者路線,精確到咖啡廳、酒店等具體信息。權埈鬱稱,公佈患者路線是以公眾利益為考量;為核實患者路線,還調取監控錄像、追查信用卡記錄等。

儘管態勢趨緩,但韓國疫情遠未到平息之時

近來,聚集感染頻發。繼首爾呼叫中心、京畿道教會等相繼引發集體感染後,3月19日韓國大邱一療養院又出現交叉感染。24小時內,韓國新增患者152例,儘管與峰值時日增近千人相比明顯下降,但這是連續4天新增患者低於百例後,出現小幅反彈。

韓國中央事故處理本部防疫部門負責人尹泰皓在當天記者會上稱,對集體感染和境外輸入病例高度關注,“儘管有困難,但要求公眾繼續配合防疫工作。”(記者 曾鼐)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紅星新聞 中新網 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