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筋娘娘传说

运河故事 | 露筋娘娘传说

紧靠京杭大运河有一个农村集镇,叫露筋,为什么叫露筋镇这个古怪的名字呢?

相传唐朝的时候,高邮有一家人家,父母早亡,留下兄妹俩,哥哥在外做生意,姑娘自小就跟嫂子过日子,嫂子对小姑子比亲妹妹还亲。小姑子也很伶俐,十来岁的时候,就帮嫂子把锅头灶膛、鞋头线脑忙得滑滑滴滴,不要嫂子揪心。她哥哥逢年过节回家一趟,一家子只姑嫂两个在家,生活虽不宽裕,但他们相亲相爱,从未闹过口角。

运河故事 | 露筋娘娘传说

有一年夏天,外地闹瘟疫,一天,嫂子听说男人染了病,忙收拾一下,就要去看望。小姑子怕嫂子路上没人做伴不方便,就和嫂子一起去。

这天很闷热,他们走三十多里路,忽然天色大变,狂风呼呼的,黑云翻翻的,雷打霍闪,天黑得像锅底,眼看就要下大雨。姑嫂俩朝前望望,看见湖堤坡子上有个单头舍子,一家丁头府,外面搭了个凉棚,姑嫂俩急急忙忙就跑到凉棚里躲雨。她们前脚进凉棚,后脚就下起瓢泼大雨。一下就没歇过劲。这大一阵,小一阵,一直下到傍晚才停住。姑嫂俩坐在凉棚里犯愁了:要赶路吧,天已渐渐黑了,要不走吧,凉棚里也难安身。正在这时,那个丁头府的主人回来了,一问主人,是个光棍汉子,一间人字棚,一半搁床一半做灶房,姑嫂俩商量来商量去,向光棍汉子借宿的话,讲不出口,只好就在凉棚里过夜。

天一黑,蚊子就像上朝一样,嗡嗡地飞了出来,由于白天赶路疲劳,嫂子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小姑子呢,好长时间还在翻身打滚睡不熟,双手不停地拍着蚊子。

哪晓得,这一带尽是麻蚊子,麻蚊子坏呢,叮人前“嗡嗡”的叫声不大,叮起人来特别凶,一叮一个大疙瘩,吸的血也多,痒得没得命。小姑子看嫂子睡得死沉沉的,摸摸嫂子的身上,已一个疙瘩接一个疙瘩,想到嫂子平时对自己恩惠,就把自己的罩衣罩裤脱下来,盖在嫂子身上。小姑子身上只剩套内衣内裤,开头还拍蚊子,后来没有力气拍了,就躺着让蚊子叮。

第二天早上,嫂子起来一看,小姑子硬挺挺地躺在自己的身旁,浑身上下,一个疙瘩接一个疙瘩,一个血斑靠一个血斑,一条筋一条筋都被蚊子叮得露了出来,给蚊子活活叮死了。嫂子把小姑子从头摸到脚,从脚摸到头,痛哭不止。嫂子替小姑子穿好衣裳,请光棍汉子帮着料理了后事。就赶路了。

运河故事 | 露筋娘娘传说

以后,这个姑娘的真实姓名,人们忘了。但露筋女却出了名。为了纪念她,人们修了一座“露筋娘娘庙”,别的娘娘庙里供的娘娘像,头上都戴的凤冠,露筋娘娘却戴的蚊子冠,从此,在这里兴起来的集镇,就叫露筋镇这个名字了。

来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 作者:薛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