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與急救措施

一、臨床表現

1. 前驅期

在猝死前數天至數月,有些患者可出現胸痛、氣促、疲乏、心悸等非特異性症狀。

2. 終末事件期

典型表現:嚴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發心悸或眩暈等。

3. 心臟驟停

意識突然喪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膚蒼白或發紺,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

4. 生物學死亡

心臟驟停發生後,大部分患者將在4~6 分鐘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後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

二、急救措施

(一)初級心肺復甦

1.早期識別心臟驟停並啟動急救系統:檢查時間不應超過10s。

2.早期心肺復甦。

(1)胸外按壓。

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與急救措施

(2)開放氣道: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對於頭頸部外傷患者疑有脊柱損傷時,則應該採用推舉下頜的方法開放氣道。

(3)人工呼吸:如無呼吸,立即氣管內插管建立人工通氣是最好的方法。單人及兩人進行心肺復甦則可每30次胸外按壓連續給予2次通氣(30:2)。

3.早期除顫。

(二)心臟驟停的療效判斷標準

大動脈(頸、股動脈)搏動是否恢復(金標準),聽診心音是否存在(銀標準)。

(三)高級生命支持

1.藥物治療:心肺復甦首選腎上腺素。

2.室速或室顫患者首選利多卡因。

3.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患者可適當補充碳酸氫鈉。

4.急性高血鉀導致的難治性室顫可用10%葡萄糖酸鈣溶液。

1.優化通氣和氧合:患者建立高級氣道後,應逐漸調整通氣頻率使動脈二氧化碳分壓達到40~45mmHg。儘量避免過度通氣對血流動力學產生的不利影響。

2.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如患者收縮壓<90mmHg,可考慮給與1~2L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氏液,還可考慮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腎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維持靜脈滴注,使收縮壓≥90mmHg或平均動脈壓≥65mmHg。

3.防治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腦復甦是心肺復甦最後成功的關鍵。

4.識別並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急性冠脈綜合徵是導致心臟驟停的重要原因。

5.糾正代謝紊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