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史学的缘起与发展历程 (二)

□ 叶成勇(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上期,笔者阐述了田野史学的缘起。本期,我将列举和同事们、学生们一起走过的田野工作经历。这既是记录,也是总结,更是一种坚持。


2007年7月,带领2005级民族学10位本科生至天柱县石洞镇13个村开展为期7天的侗族历史文化普查。2007年10月,带领民族学专业4人至开阳禾丰民族乡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7月,带领2005级历史学46位本科生开展为期10天的毕业实习,先在贵州省图书馆抄录整理明清时期贵州地方史志,后对花溪高坡苗族历史文化进行实地调查,赵奉军老师参加指导。2009年7月,带领民族学研究生杨丹和民语专业本科生舒彩芝至岑巩县思旸镇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月,带领2007级民族学6位本科生至岑巩县大有乡进行为期6天的文化遗产调查。2010年4—5月,利用周末带领2007级民族学至花溪燕楼乡调查,以完成《民族田野调查方法》实践教学。2010年7月,安排2007级历史学32位本科生开展为期10天的毕业实习。先至省图书馆抄录整理贵州地方史志,然后与郭国庆老师带领学生至高坡作实地调查。2010年国庆节期间,带领2008、2009级历史学、民族学5位本科生至遵义海龙屯、正安谢坝乡调查。2011年4—5月,利用周末分组带领2008级历史部分学生至花溪党武、孟关调查,以完成《文物民俗学》实践教学。7月,与郭国庆、袁本海老师带领2008级历史学38位本科生开展为期12天的毕业实习。先在学校抄录整理《清史稿》贵州相关资料,然后至安顺市大西桥镇鲍屯和九溪进行历史文化调查。
2012年4—5月,利用周末,带领2009级历史学部分学生至花溪周边地区调查,以完成《文物民俗学》实践教学。2012年7月,与郭国庆、袁本海、赵泽光、李浩等带领2009级(1)(2)班分别开展为期14天的毕业实习。先是两个班集中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抄录整理贵州地方史志,然后与地方政府合作,分别至长顺、关岭两县作7天实地调查。

2013年1月,带领2010级历史学6位本科生至从江县洛香和黎平肇兴作为期7天的侗族历史文化调查。2013年7月,与郭国庆、袁本海等带领2010级37位本科生和1位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生(孙海静)开展为期14天的毕业实习。先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校勘整理前几届学生抄录的地方史志资料,然后赴贵安新区湖潮和党武两个乡进行抢救性历史文化实地调查。2013年8月,应晴隆县文广局邀请,与袁本海老师带领10级学生贺鑫鑫、杨培飞、潘春、韩基凤、杨莹至该县长流乡调查,为期12天。2013年9—10月,利用周末分组带领11级历史学全体至花溪区麦坪乡调查,以完成《文物民俗学》实践教学。
2014年7月—9月,与郭国庆、袁本海带领2011级28位本科生开展毕业实习。先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校勘整理前几届学生抄录的地方史志资料,然后赴贵安新区马场和长顺县马路地区进行抢救性历史文化实地调查,并与马场中学和马路中学合作,编修乡土教材。得到两中学的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
2015年1月,带领3名中国民族史专业研究生至榕江县进行为期11天的水族、侗族和苗族历史文化调查。2015年4—9月,带领中国民族史研究生、历史学本科生至贵安新区马场镇开展调查研究。与郭国庆、袁本海、王晓辉等指导12级、13级历史学98人毕业实习,至贵安新区马场镇、务川自治县龙潭村、花溪区龙井村等地进行历史文化调查。同年申报文博本科专业成功,并主动担任班主任。

2016年4—5月,带领14级历史学学生深入贵安新区高峰镇进行历史文化地毯式调查。2016年7月,与袁本海、郭国庆带领13级30名学生至北京参观考察学习。同时,带领2014级20名学生至思南县板桥镇开展调查,以撰写村志、拍摄纪录片等,并完成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指导,2018年5月结题。其中,“传统村落调查与村志修纂”项目成果为《思南板桥村寨志》,获优秀等次;“传统村落调查与乡土教材修撰”项目成果为《思南板桥乡土教材》,为合格等次。2016年10月3—7日,带领15级研究生陆庆园和16级研究生田文、杨先依、刘媛至贵定县城隍庙、阳宝山调查,传拓碑刻。
2017年1月10日至14日,与杨春艳老师带领13级历史学崔桂芳、杜寿星、李永利、毛威至榕江县调查搜集碑刻资料。2017年2月16日至22日,再次带领2014级20名学生,研究生田文至思南县板桥镇开展调查,以撰写村志、乡土教材。2017年8月1日至25日,与杨春艳等带领15级历史学、文博专业20人至榕江小丹江、摆贝、八蒙、怎东调查,为各村撰写村寨志。研究生毛威、杨小松分别带队,全程指导。2017年11月20日,带领毛威、廖孟迪、李林照、刘媛、田文五位研究生至安顺学院,参加屯堡研讨会。
2018年1月2—9日,与孔维增、金德谷、杨春艳、何慧琳、张文艳五位老师,带领15级文博专业10名学生,至南京、杭州、上海参观博物馆,并深入研讨。2018年1月至2月,安排15级文博专业22名同学分赴榕江小丹江、剑河昂英、镇远辽家坳开展田野调查,撰写或完善村寨志。安排15级历史学15人再赴摆贝、八蒙、怎东调查,完善各村寨志。其中郭国庆老师带队至小丹江和昂英,辽家坳村由吴大旬教授带队并负责资金,金德谷博士参与指导。2018年1月10日至25日,受地方邀请,带领15级文博专业6人至安龙县钱相镇坡云村调查布依族历史文化,撰写村志,拍摄纪录片。2018年10月,由郭国庆、李浩、袁本海、张文艳带领16级历史学、文博专业12人赴威宁县兔街镇,开展为期5天的民族文化资源调查。2018年7月,利用驻村之便,带领研究生田文、毛威、廖孟迪和15级历史学龙世英等至镇远县辽家坳调查。田文自3月即进入调查,至9月返校,以详实的调查资料撰写硕士毕业论文《镇远县辽家坳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获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好评。2018年10月至11月,为完成由杨春艳老师负责的《乡土历史文化调查》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组织17级历史学61人分组至安顺西秀区黄蜡民族乡5个村和刘官乡5个村开展历史文化调查,17级文博学专业59人至贵阳市乌当区10个村开展历史文化调查。杨春艳、郭国庆、袁本海、金德谷、才佳兴、孔维增、王晓辉、高照晶、张文艳、白林海、周永健等11位老师分组带队指导。

2019年1月,与郭国庆、白林海老师一起指导16级历史学10名同学分组赴镇远县舞阳镇魏家屯村和三都自治县高硐村,进行为期两周的调查。2019年8月1至22日,组织17级历史学文博学专业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和文博专硕研究生共计69人,分赴遵义播州区和台江县11个村落开展调查,撰写村寨志。杨春艳、郭国庆、袁本海、金德谷、才佳兴、李浩、王晓辉、白林海、高照晶、周永健等10位老师分组带队指导。
以上只是主要的部分,还有不少遗漏。多年来的付出,惟愿让学生在未来的学术探索上多一些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